(峨眉山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四川 峨眉山 614200)
【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麻醉对分娩方式和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分娩的50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250)与观察组(250),对对照组产妇未实施联合麻醉进行分娩,对观察组产妇实施了联合麻醉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中宫缩素使用情况、产程时间、产妇及新生儿合并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宫缩素使用率、阴道顺产率、产钳助产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窒息、产妇产后出血同对照组产妇无明显差异,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延长、活跃期延长、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联合麻醉应用到产妇临床分娩中,能够明显降低产妇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让人性化服务得到更好的体现。
【关键词】 新生儿;产妇;分娩;联合麻醉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156-02
分娩镇痛一直以来都是产科研究的热点话题,近年来分娩镇痛在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的使用率高达90%,当前使用小剂量的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阻滞及蛛网膜下腔阻滞是国外常用的分娩镇痛方式,但由于该技术需要有人员的配备且技术含量高,因此该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本文就主要对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分娩的50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分娩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分娩的50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250)与观察组(250),其中对照组的250例产妇中产妇的年龄分布在21岁到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61±5.46)岁,产妇的孕周分布在37周到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42±0.7)周;其中观察组的250例产妇中产妇的年龄分布在20岁到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12±6.31)岁,产妇的孕周分布在37周到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57±0.8)周;比较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产妇未实施联合麻醉进行分娩;对观察组产妇实施了联合麻醉进行分娩,其联合麻醉的具体方法为:待产妇子宫口开大至2~3厘米时,对产妇腰椎2至3间隙之间进行有效穿刺,待穿刺有效达到蛛网膜下腔后将0.01毫克的芬太尼进行有效注入,然后硬膜外腔头向置管3~5厘米,将0.1mg的芬太尼与10毫升的罗哌卡因与100毫升的生理盐水进行有效混合,其中罗哌卡因的浓度为75%,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将上述混合液有效加入到硬膜外镇痛泵内并有效接入硬膜外导管,将泵入速度有效控制在6~8毫升/小时[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中宫缩素使用情况、产程时间、产妇及新生儿合并症[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实施处理,计量资料应用x-±s来进行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宫缩素使用率、阴道顺产率、产钳助产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窒息、产妇产后出血同对照组产妇无明显差异,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延长、活跃期延长、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表2所示。
3.讨论
当前联合麻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娩镇痛手段,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联合麻醉能够减少那些因恐惧分娩而引起产程停滞、宫缩乏力的剖宫产产妇数量,同时联合麻醉还能够对交感神经的传出和伤害刺激的传入进行有效阻断,对皮质醇、β-内啡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茶酚胺的释放进行有效减少,对产妇的耗氧量和应激反应、血压、心输出量进行有效降低[4]。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产妇未实施联合麻醉进行分娩,对观察组产妇实施了联合麻醉进行分娩,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宫缩素使用率、阴道顺产率、产钳助产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延长、活跃期延长、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联合麻醉应用到产妇临床分娩中,能够明显降低产妇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让人性化服务得到更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倪明军,蔡江慧,李竹君等.联合麻醉对分娩方式及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4(6):427-429.
[2]张亚明,成要平.三种分娩镇痛方法对产妇及新生儿影响的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4,26(15):516-518.
[3]李荣环,周尚菲,杨大同等.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产程进展、母儿预后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12,25(9):351-353.
[4]刘玉洁,曲元,张小松等.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对母儿预后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24(17):364-366.
论文作者:陈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产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新生儿论文; 差异论文; 意义论文; 高于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