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会计理论发展--中国会计专业人员协会1998年年会综述_会计论文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会计理论发展--中国会计专业人员协会1998年年会综述_会计论文

加强学术交流 推进会计理论发展——中国会计教授会1998年年会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论文,学术交流论文,中国论文,观点论文,教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会计教授会1998年年会于7月20日在北京举行, 大会主题为“面向21世纪中国的会计理论发展与会计教育改革”。本次年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主办,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参会代表达290余名,分别来自国内60余所大学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及美、法、 日、 韩的30余所大学。与历届大会一样,本次年会得到了众多国内外著名学术团体的大力支持,如美国会计学会、国际会计教育与研究协会、法国会计学会、澳州及新西兰会计学会、北美华人会计教授会、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这些学术团体的主要领导人都亲自参加了大会。会议共收到论文108篇,其中72篇论文被安排在大会或小组发言交流,内容涉及会计教育、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成本管理会计、会计准则、企业财务管理和审计等方面。与会代表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对推动会计学术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阎达五教授、阎金鄂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汤云为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张国梁,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张为国教授,深圳大华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政旦教授,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人陈毓圭博士,江西财经大学秦荣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吴毓武博士和欧洲会计学会候任会长兼法国会计学会名誉会长赛奇·艾维特教授作了大会主题发言。

与会代表认为,21世纪的中国会计将与经济全球化、证券市场的逐步完善、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和国企改革的深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在国内外会计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会计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正在逐步缩短。但是,改革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现有会计教育体系尚不完善、会计理论研究对实务的具体指导乏力等,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努力指明了方向。下面对会议讨论中的一些基本观点作简要说明。

一、面向21世纪的中国会计教育改革

21世纪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会对会计教学产生极大影响,它将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教材建设和教学手段的应用等问题。与会代表主要就大学本科阶段的会计教育问题进行了讨论。

1.教学目标

有些代表认为大学本科的会计教学目标应该是,以提高全面素质为基础,培养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性知识,具备较好地从事会计工作所需一定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另有些代表则认为应该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2.课程体系

有些代表认为,大学会计本科应注重通才教育,不应再将会计学划分为不同的专业,尤其不应再按行业划分专业。为满足社会不同需求,可在大三以后开设方向课,具体方向课组包括会计方向课组、财务方向课组和审计方向课组。有些代表指出,当前会计专业设置过细,导致了教师、学生都跳不出会计、审计的框框,致使学生不能站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角度理解会计,这对他们向管理型、职业型方向发展非常不利。因为,很难想象未来会有不懂金融、税收知识,不懂现代管理和法律知识的会计工作者。因此应加强相关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即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还有些代表认为,应加强计算机会计教学,改善现有的教学手段。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证券市场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高级形态,我国的证券市场在短短的10年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上市公司的数量已达800多家。 由于会计信息在资源配置中能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会计信息的规范就成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当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会代表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有些代表认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信息失真、盈利预测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多、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等问题。其原因有很多,如会计准则不规范、公司改制中存在的遗留问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会计监督不力、注册会计师的执业不规范问题等。对此,有些代表认为应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明确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对故意违规事件加大惩罚力度,并尽快出台具体会计准则,以规范公司财务报告。

有些代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有的代表通过分析会计信息与股民收益的关系,发现股民收益与上市公司上一年度的获利能力紧密相关,而与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股盘规模及流通股比率相关性不大,这说明我国投资者一般不考虑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而着重考虑其获利能力,它充分体现了我国虽已出台《破产法》但仍无上市公司破产先例的现实。有的代表通过分析上海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发现上海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逐年下降,这说明整个证券市场正在逐渐规范,信息披露的效果正在加强。有的代表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行业因素和获利能力对资本结构有重要影响,而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等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有的代表研究了1997年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发现很多通过资产重组改变了业绩,资产重组的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存在种种不规范的地方。有些公司对资产重组采取了不恰当的方法,有些则主要靠资产重组取得一次性利润。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上市公司为避免被摘牌或取得配股资格而操纵盈余;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不健全,对新业务难以规范;中介机构(包括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行为不当,等等。

三、成本管理会计问题

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是本次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有的代表认为,尽管日本的管理会计曾成为亚洲成功的代表,但它在亚洲各国的推广时要特别注意亚洲经济的现实和日本式管理会计的特征,以及它们与财务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作业成本计算作为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国外很多企业得以应用并取得了成功,但是这种计算方法能否在中国企业应用则值得进一步研究。有的代表认为,由于我国各个企业的设备条件、技术水平、制造环境及生产经营状况参差不齐,同时作业成本计算在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作业成本计算只能在少数条件具备的企业应用,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企业。在应用过程中,可以考虑三种模式,即“间接费用分配两阶段”模式、“增加分配标准,合理分配费用”模式和“扩大成本计算范围,优化经营决策”模式。

在对“邯钢经验”的讨论中,有的代表指出,学习邯钢经验要注意邯钢的现实条件,不能盲目照搬。邯钢的成功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成本否决”,这只是完善内部管理的第一步,之后它们还迈出了“向技术进步要效益”的第二步。片面强调“成本否决”可能会带来负效应。此外,邯钢的“成本否决”也不是否定可控性原则,这只是在当时条件下不得已的选择。如果不注意责任成本的可控性,往往要导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不利。

四、会计准则问题

近年来,无论是会计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和颁布极为关注,与会代表对此问题也进行了讨论。有些代表通过问卷的方式,对部分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就有关会计准则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被访者认为应该用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取代行业会计制度,赞同由财政部组织准则的制定工作,但制定人员应增加实务界人士。对于准则的立足点,多数人倾向于立足国际化。还有的代表认为,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都是会计核算和报告的规范形式,只是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原则性规范,后者是具体规范,两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与会代表认为应着手进行修订,使之成为真正的基本会计准则,能帮助准则制定者和使用者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行业会计制度的浓缩。对于具体会计准则,有些代表认为它存在着表述方式和内容不够严谨,与相关法规不协调,准则体系不够完善等缺点,应逐一进行改进。对于具体准则的颁布顺序,与会代表认为应采取“先急后缓”的原则,对新业务或急需加以规范的业务应尽快加以规范,而不采取原来的“先一般后特殊”的原则。此外,与会代表还就新颁布的准则,如“现金流量表”和“关联方交易”,进行了讨论。

五、企业财务管理

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不明确,内部管理落后等原因所导致的效率低下、负债比率过高已成为制约国企改革的瓶颈。有些代表认为,应通过加大国营企业股份制改组的步伐,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金注入机制,完善资本市场、扩大融资渠道等方式来解决。有些代表则认为,应改变传统的观念,通过加强企业资本运营,改善内部管理来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

有些代表针对当前的情况,提出了经营者理财应解决的矛盾,这些矛盾相互影响,涉及理财目标的把握、投资方针、筹资结构、内部组织控制和外部环境以及财务组织保障等方面。还有的代表提出构建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基本假设问题,包括理财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有效市场假设、资金增值假设和理财理性假设等五个方面。

六、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制度

自1980年以来,我国的民间审计获得了极大地发展,为经济改革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现实的民间审计也存在许多问题。对此,有些代表认为,应尽快改革当前畸形的委托代理关系、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激励机制并加强约束机制,如革新收费办法、推广合伙制等。随着开发程度的扩大,国外会计师事务所逐步进军中国市场,并取得初步成效。有的代表认为,我们应充分利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学习其先进的经验,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此外,由于外国会计师事务所急于扩大在中国的影响,我们可让其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建议与咨询,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还有些代表提出,当前应加强审计风险的研究,强化人们的风险意识,并以审计风险作为规划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即推广风险导向审计。实行风险导向审计时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含有很大的主观判断,因此应注意审计风险模型的局限性,其结果只有大体的可信性。

标签:;  ;  ;  ;  ;  ;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会计理论发展--中国会计专业人员协会1998年年会综述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