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模式比較與澳門的選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世界论文,中心论文,較與澳門论文,旅遊休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圖分類號]F5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874~1824(2015)04~0031~09 一、引言 世界旅遊休閒時代正在推進中。與此相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著眼於旅遊休閒產業的開發,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研究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的高度關注。國內外對此問題內涵的理論研究,主要觀點有:陳慶雲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指滿足世界各地遊客,通過旅遊形式,實現以休閒為基本需求,具有世界中心位置的國際化城市或地區。“核心休閒、形式旅遊、立足世界、定位中心”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四個基本特質,四個內涵元素的關係相輔相成。①Murpby等國外學者也提出了旅遊休閒中心產品的概念模型,強調旅遊休閒目的地產品應包含環境和服務設施兩個方面,前者包括自然環境、法律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因素和社會因素等,後者包括食、住、行、遊、購、娛等旅遊服務要素。這些研究對於合理把握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義具有重要的啟發作用。根據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基本內涵和構成要素,筆者認為,所謂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在其動態的意義上,是指以休閒為導向、旅遊為形式、國際化為依託,在世界旅遊格局中具有中心地位的區域。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閒暇時間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們將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轉向對精神享受的追求,人類也將越來越多的時間和收入花費在旅遊、娛樂、運動等各種休閒項目中,且更青睞於高品質的休閒旅遊活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正是一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產物。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或上演著不同層次的休閒化進程,或已經邁入休閒旅遊的不同階段,人類進入了在人們社會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休閒旅遊時代,休閒旅遊成為各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根據美國學者的權威預測,2015年前後,主要發達國家將相繼進入“休閒時代”,發展中國家也將緊隨其後。②以娛樂、旅遊、體育健身、文化傳播等為主的休閒產業將在2015年左右主導世界勞務市場,在世界GDP總額中佔有一半份額,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支柱性產業。③休閒旅遊將成為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的五大動力源之一,無可置疑,休閒旅遊將成為世界旅遊發展的主要趨向。休閒問題研究專家冉斌指出休閒與旅遊的結合是實現產業資源配置的一種最佳形式,讓旅遊業的發展適應休閒時代的需求,是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個新的戰略任務。④ 在此背景下,各國政府以休閒旅遊為主要內容的規劃與政策層出不窮。2006年,中國杭州成功舉辦了以“休閒: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為主題的第九屆世界休閒大會和以“休閒——改變人類生活”為主題的首屆世界休閒博覽會,開啟了中國的“休閒元年”;2009年初,中國國家旅遊局就“國民旅遊休閒計劃”進行了大量調研,標誌著中國國民休閒納入了政府的中長期規劃,建設生態中國的構想為打造休閒旅遊生活奠定了思想與現實基礎。與此同時,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把握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國家根據澳門經濟運行特點,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2008年,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佈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首次把澳門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2010年11月,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2011年,國家“十二五”規劃和《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均明確提出“支持澳門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所有這些政策均將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納入到了國家發展戰略中。 目前,在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如何根據澳門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個與澳門旅遊資源相匹配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模式,以此進一步提高澳門在全球旅遊休閒市場的國際競爭力,促進旅遊休閒產業的協同與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通過對美國拉斯維加斯、意大利威尼斯、中國香港等幾個世界主要國際旅遊休閒中心旅遊休閒资源的特點進行比較分析,總結並探索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特徵和模式,對於澳門學習國際經驗,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過程中少走彎路,探尋適合澳門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模式具有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 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形成的主要模式 (一)關於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模式的研究 理論界對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模式的研究,存在一系列基本觀點,對於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羅明義等根據對國内外著名休閒型旅遊中心的分析研究,將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模式歸納為四種,一是核心資源導向發展模式,是以具有突出特色與品質的旅遊資源為依託,根據旅遊市場需求和變化,通過對核心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開發能夠滿足人們對旅遊休閒需求的旅遊中心;二是客源市場導向發展模式,是指靠近旅遊客源市場的地區,充分發揮其區位優勢與基礎設施優勢,通過對旅遊客源市場的調查分析,大力開發休閒旅遊產品,構建與旅遊需求對接的國際旅遊休閒中心;三是主題品牌導向發展模式,是以某一主題品牌為導向,突出旅遊休閒的差異性和個性的旅遊休閒中心;四是綜合休閒地旅遊發展模式,是指從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出發,既立足對現有资源的發掘與合理利用,推出有特色的旅遊休閒產品,又立足滿足不同遊客多樣性需求的旅遊休閒中心。⑤馬誼妮、姜芹春對世界著名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路徑進行研究,將旅遊休閒中心劃分為六種模式:濱海型旅遊休閒中心、湖泊型旅遊休閒中心、溫泉型旅遊休閒中海、鄉村型旅遊休閒中心、體育型旅遊休閒中心、旅遊綜合體型旅遊休閒中心。⑥毛潤澤指出按照不同的標準,旅遊休閒中心有不同的模式,一是以所依託的核心資源為標準,可以分為自然旅遊資源的旅遊綜合體、依託人文旅遊資源的旅遊綜合體、依託主題公園類的旅遊綜合體、依託社會類旅遊資源的旅遊綜合體;二是以旅遊休閒中心的主體功能為標準,可以分為度假類旅遊綜合體、遊憩類旅遊綜合體、商貿類旅遊綜合體;三是以旅遊休閒中心的規模為標準,可以分為大型旅遊綜合體、中型旅遊綜合體、小型旅遊綜合體;四是以旅遊休閒中心的客源市場為標準,可以分為國際旅遊綜合體、區域旅遊綜合體、本地旅遊綜合體。⑦劉少和等基於廣東休閒旅遊度假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六種發展模式,分別是“環城市(群)休閒度假帶”的空間佈局模式、“度假+觀光+娛樂+專項+特種旅遊”的產品開發模式、民營企業為主的經營管理模式、“多業共生”的產業組織模式、主題體驗型的旅遊度假區發展模式、主題休閒型的度假旅遊地發展模式。⑧金麗基於系統動力學的國際旅遊城市形成發展的驅動模式,將國際旅遊城市的形成模式劃分為四大模式,分別是環境驅動模式,區位驅動模式、資源驅動模式、綜合發展驅動模式。⑨國外學者Alan A Lewa、Bob McKercherb根據旅遊目的地的多寡和旅遊線路的空間結構來考察旅遊休閒中心的模式,劃分出五種模式:一是單一目的地模式,即遊客只是到一個旅遊目的地旅遊;二是中途點模式,即有一個旅遊目的地作為重點,另在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設有引起遊客興趣的中途點地區;三是網關目的地模式,也稱輻射狀模式,即遊客停留的第一個目的地,再從這個主要的旅遊目的地出發遊覽區域內的其他目的地:四是疏散旅遊模式,即遊客旅遊所到的最後一個目的地;五是中心旅遊模式,其特徵是遊客的旅遊線路包含多個多樣性的旅遊目的地套裝組合設計。 (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主要模式 1.美國拉斯維加斯。面積約340平方公里,主要憑藉特色產業,通過構築核心吸引力來定位旅遊休閒業的發展形態。其城市具有突出特色,產業結構圍繞特色發展,旅遊專業市場具有高度的吸引力,對區域的其他專業市場產生影響。拉斯維加斯是全美最大的賭城,形成了以博彩業為中心的龐大的娛樂、購物、休閒度假、會議展覽業、旅遊產業體系,是世界上第一大娛樂之都,並以博彩業發展為契機逐步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擁有“世界娛樂之都”和“結婚之都”的美譽。拉斯維加斯還擁有“世界會議之都”的美稱,平均每年舉辦展會超過2萬次,且承辦大量國際性展會,幾乎每天都有重要的展覽或會議在此召開。拉斯維加斯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把娛樂、景觀和旅遊配套設施完美地組合在一起同時呈現給遊客的地方,市內有許多豪華的夜總會、旅行社、餐館和賭場,國際級豪華賭場超過200個,全世界前20大超級大酒店有17家分佈在這裡。拉斯維加斯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從最早的單一的賭城發展成為現在集會展、旅遊、娛樂、觀光、休閒、婚慶、演出、培訓為一體的多元化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根據LVCVA(Las Vegas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Authority)統計,這個擁有超過210萬人口的現代化沙漠城市,每年到訪的遊客4,000萬人次左右。2014年吸引了4,112.65萬遊客,其中超過20%的遊客來自國際,2014年全市博彩收入約為172.11億美元。 2.意大利威尼斯。世界著名的水鄉,這個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的城區,118個島嶼被縱橫交錯的177條運河和400多座橋樑聯成一個城市整體,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上都市”、“水城”、“亞得里亞海海上明珠”、“百島城”、“橋城”等美稱。作為獨一無二的水上城市,威尼斯旅遊休閒資源豐富,城內古蹟眾多,有各式教堂、鐘樓、男女修道院、博物館和宮殿450餘座,除此以外還有四通八連的獨特的水道,無可替代的風景和豐富的藝術寶藏,成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國際旅遊休閒中心,每年接待的遊客量超過1,500萬,旅遊總收入超過126億歐元。 3.中國香港。香港面積約為1,104平方公里,人口約726萬人,是亞太地區乃至國際重要的經濟、金融、會議會展、服務業、航運和貿易中心,也是粵港澳旅遊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知名度方面,作為名揚海内外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亞太地區的交通和旅遊中心,被冠以“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服務水平方面,公共交通運輸網幾乎伸展到香港的每一個角落,航運業和航空業也非常發達。目前,香港已與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的港口有航運往來,形成了以香港為樞紐,航線通達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運輸網絡,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⑩香港擁有一流的旅遊休閒服務水平及設施,包括星級酒店(含甲級高價酒店)、住宿服務機構、餐飲及酒樓、零售商店等。旅遊休閒資源方面,香港擁有發達的商品零售網絡;本地佳餚美食結合中西飲食文化精粹;景色怡人的郊野和獨特的文化遺產(如各具特色的宗教建築,以及寺廟、圍村、祠堂、殖民地建築等法定古蹟)。旅遊客源結構方面,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公佈的統計數據,2014年訪港旅客達到6,083.88萬人次,同比增長12%。其中香港接待國際入境遊客884萬人次,外國入境遊客佔入境遊客總量的14.5%;接待中國內地入境遊客4,724.77萬人次,同比增長16%,佔訪港旅客總數的77.66%。在澳門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香港因素”對澳門經濟發展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大量香港資金進入澳門,推動著澳門經濟快速發展。 三、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模式的比較 (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模式類型 根據對美國拉斯維加斯、意大利威尼斯、中國香港等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綜合分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主要模式表現為兩種,一是都市特色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這是較高層次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以城市整體為旅遊空間,憑藉某種特色的產業、自然、人文類资源,以城市形態為基本依託,以文化、社區、商業、會展、節事等綜合要素構成的城市風景為核心吸引,以城市功能為發展支撐,以都市產業為延伸,以旅遊者、居民、企業等利益相關者的互利發展為目的的旅遊休閒中心,其旅遊休閒業在區域經濟中發揮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典型代表有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其旅遊休閒業的發展受到中心地理空間的限制無法發展成為大都市綜合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二是大都市綜合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這是最高層次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在其形態上以世界城市、國際大都市為主,集聚交通、人力、文化、金融等多種資源,匯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旅遊休閒業全面依託完備的經濟文化中心功能發展,憑藉對世界、區域經濟文化的全面影響力吸引旅遊者,旅遊休閒產業綜合性極高、影響力極大,國際化水平高。為方便比較分析,現將世界主要的國際旅遊休閒中心的模式歸納如下(見表1)。 (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共性特徵 1.具有較高的國際知名度。目前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都具有較高的國際知名度,總體形象和旅遊資源具有鮮明的個性和魅力,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美譽度。如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是世界的金融、交通中心;被譽為“世界娛樂之都”的拉斯維加斯以其發達的博彩業舉世矚目而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被譽為“亞得里亞海海上明珠”的威尼斯以其特有的水上城市風貌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等等。 2.旅遊基礎設施完善和旅遊服務水平先進。“食、住、行、遊、購、娛”是休閒旅遊的六大要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必須具備旅遊飯店、旅遊賓館、旅遊交通、景區點、購物街、娛樂消遣等主要的旅遊休閒設施,而且還應該擁有相應數量和高質量配套服務的旅遊諮詢服務中心、旅行代理商、旅遊集散中心站、停車場等旅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除此以外,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還必須擁有高素質的旅遊服務人才。例如,拉斯維加斯雖然位於美國西部荒涼的沙漠腹地,然而卻擁有全世界最為奢華的酒店、賭場和餐廳:香港擁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網絡,車輛24小時川流不息,其地下鐵路、海底隧道幾乎都是世界最繁忙的交通網絡之一。 3.具有豐富而獨特的旅遊休閒資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必須具備豐富多彩且有自身特色的旅遊休閒資源,不僅要有一定的旅遊休閒場所,而且需要有能滿足遊客多樣性需求的旅遊休閒產品,包括觀光遊覽、娛樂消遣、文化體驗、養生度假旅遊休閒等項目。拉斯維加斯以賭博業為中心的龐大的旅遊、購物、度假產業而著名;意大利的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其特有的水上生活情趣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等。 4.客源結構國際化。客源結構是旅遊系統的重要元素,不同客源市場的客流量和旅遊消費反映出地區旅遊業發展水平。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一般都具有較大的開放度,通常是以國際遊客為目標市場,即國際遊客在遊客總數中佔有較高的比例,以及國際旅遊收入在旅遊總收入所佔的比例也較高。 四、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模式的選擇 (一)關於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研究 在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研究中,高舜禮闡明了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內涵與策略,指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應具備馳名國際的知名度,享譽國際的龍頭產品,領先國際的服務水準,通達國際的交通條件。(11)張作文等從旅遊六要素出發,找出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存在的差距,進而提出推進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策略。(12)楊道匡認為澳門受土地面積狹小、人口密度高的困擾,應為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開拓新的空間,通過珠澳合作,在澳門與橫琴共同建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13)鄭炎潮等提出了共建“澳門—橫琴”一體化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營造以博彩業為核心的世界旅遊休閒產業鏈和聚集區。(14)這些觀點對於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二)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條件分析 1.國際知名度。澳門以博彩旅遊業聞名於世,是世界三大賭城之一,擁有“東方拉斯維加斯”的美譽。但澳門“賭城”負面形象深入人心,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局面制約著澳門旅遊休閒業的發展,2014年,澳門博彩毛收入3,527.14億澳門元,澳門本地生產總值4,432.98憶澳門元,博彩收入約佔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的80%。博彩業不同於一般產業,在道德上備受爭議,具有明顯的特異性:一方面表現在自身的暴利性質,它一旦發展為經濟體的主導產業,往往成為吸納生產要素的“窪地”,擠壓其他行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進而扭曲經濟結構、增加社會成本,導致經濟結構極端化,發展風險劇增:另一方面,博彩業是一個政策依賴性極強的外向型產業,發展好壞不僅取決於設賭地政府的開賭政策,更取決於客源地政府的禁賭政策。 2.旅遊基礎設施。澳門的旅遊基礎設施比較完備,擁有比較發達的海陸空交通運輸條件,遊客可從三個邊檢站進入澳門,目前正在修建的港珠澳大橋預計2017年通車,將為遊客提供更便捷的入境方式設施。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分析,2014年,商業班機和直升機航班的入境航班數為31,655班次,客運船班69,518班次,陸路、海路、空路入境的人數分別為17.39、12.08、2.06百萬人次,2014年陸路、海路、空路入境遊客比例分別為55.16%、38.31%和6.52%,2015年5月,澳門入境總人數為2,548,562人次,陸路、海路、空路入境的人數分別為1,384,263、991,323、172,976人次,所佔比例分別為54.3%、38.89%和6.78%,由此可以看出,陸路是遊客入境的主要方式。通信、信息等相關配套基礎設施比較完善。2014年,可與澳門通電話的國家和地區超過250個;擁有高級旅遊的服務水平。2014年,澳門共有星級酒店66家,其中高級酒店(四星級酒店和五星級酒店)41家,客房數達2.73萬間,其中高級酒店的客房數佔86.33%。旅行社超過200家。但澳門土地面積狹小,陸地面積僅有30.3平方公里(2014年)。(15)随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多,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對土地的需求與日俱增,可供開發的土地緊缺,土地供需嚴重失衡,澳門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過程中受土地資源約束的情況會更加突出。 3.旅遊休閒資源。澳門旅遊休閒資源豐富,博彩旅遊業作為其支柱產業之一,不僅規模大、管理質量優,而且服務水平高。2014年,澳門博彩稅收佔澳門政府公共收入的比例為84.46%;澳門有著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悠久歷史,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在藝術、建築、風俗習慣、飲食、節慶活動等方面表現出中西交融的文化氣息,澳門歷史城區在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遗產;澳門會展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2014年舉辦了793次會議會展,與會人次258.59萬,2010年以來與會人次年平均增長率達158.1%,2015年第一季度,舉辦會議會展200項,與會人次25萬。澳門在發展會展業方面具有一定的潛力;而且澳門還是名副其實的購物天堂,既有價廉物美的中低檔商場,更有世界頂級奢侈品牌聚集的名店街,2014年底,旅客人均旅遊消費中(不包括博彩消費),購物消費所佔的比重48.7%,物美價廉的優勢,吸引著各地的遊客紛紛前往購物。但是,澳門旅遊休閒資源由於對外宣傳的力度有限,被世人所知的程度不高,部分遊客對澳門的歷史建築、中西融合的文化和飲食不甚瞭解;澳門旅遊人力資源缺乏,根據澳門經濟學會、澳門社會科學學會等近年來關於澳門人力資源的調查報告,澳門人力资源處於極其短缺的狀態,旅遊業從業人員中,高等學歷人員嚴重不足。 4.客源結構。澳門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具有吸引國際遊客的潛在優勢,但澳門客源結構近年來沒有顯示出國際化的特徵,中國大陸是澳門主要客源市場。2014年,中國大陸訪澳遊客達2,100萬人次,佔澳門入境遊客總人次的67%,2015年1季度,中國大陸旅遊消費為108.1億澳門元,佔入境旅遊總消費的80.91%。2015年5月,中國大陸訪澳遊客1,690,987人次,佔澳門入境遊客總人次的66%。 5.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條件優劣勢比較。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的條件,包括國際知名度,旅遊基礎設施,旅遊休閒資源,旅遊客源結構方面,存在許多顯性優勢或潛在優勢,但其劣勢也不容忽視(見表2)。 (三)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模式與路徑 1.模式選擇。都市特色型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由於澳門土地面積狹小,旅遊休閒產業的發展受到限制,無法像香港那樣發展為大都市綜合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而且博彩業易受到國際經濟變動的衝擊,隨著相鄰國家和地區博彩權的開放,澳門博彩業的發展受到威脅。由此觀之,澳門需立足於自身的文化特色,構築多元產業結構,強化與珠海橫琴新區的合作,最大限度突破澳門人多地狹、自然資源匱乏等瓶頸,將澳門城市特色和優勢發揮到極致,實現包容、均衡、可持續的長期增長,共建澳門——橫琴一體化都市特色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這種選擇並不是我們的主觀願望,而是由一系列客觀條件所決定的。 首先,澳門經濟轉型的客觀要求。推進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是中央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都市特色型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有利於澳門經濟的長遠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轉換,美國拉斯維加斯作為都市特色型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利用博彩業合法化的後天優勢,形成以點带面的多元化發展模式,為澳門經濟轉型提供了必要的經驗。 其次,澳門歷史文化遺產開發的客觀要求。都市特色型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託特色資源,而澳門歷史文化遺產正是澳門經濟發展的特色資源之一。意大利威尼斯以歷史文化古城而聞名世界,在城市歷史文化遗產保護與開發方面是世界的典範。近年來,威尼斯堅持對歷史文化古蹟的整體保護,並在保護資金、保護方法、專業人才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威尼斯充分利用自身的歷史文化優勢,結合現代旅遊業,將自身打造成現代歷史古都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吸引全世界的遊客,極大強化歷史古都的形象,這些經驗對澳門建設都市特色型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第三,澳門推進區域合作的客觀要求。都市特色型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有利於澳門充分利用粵港澳區域合作的機遇,加強與珠海市的合作,積極參與橫琴島的開發建設,並作為發展戰略納入到澳門長遠的土地發展規劃之中。同時,有利於澳門在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過程充分利用香港國際化大都市的優勢,大力拓展國際客源。 2.路徑選擇。關於建設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路徑選擇,已經成為各界高度關注的議題。多年來,學術界乃至社會各界均有不少的學術探討與實踐嘗試。受制於澳門本身的自然資源條件,從澳門的現實狀況出發,筆者贊同下述四個方面的選擇。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作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將對澳門未來的整體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其一,提高國際知名程度。加強澳門休閒度假和歷史文化形象的宣傳,大力發展主題多樣、特色多元的旅遊休閒業,打造具有國際高知名度的“宜居宜遊之城”。長期以來,澳門深入人心的旅遊形象是“賭城”,而其獨特而豐富的文化、歷史等方面的旅遊休閒形象沒有得到彰顯,這不利於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因此,澳門應擺脫單一“賭城”形象,加強旅遊文化和休閒度假旅遊的宣傳,大力發展主題多樣、特色多元的旅遊休閒產業,塑造出多元文化融合的旅遊休閒中心形象,打造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宜居宜遊之城”,提升澳門魅力。擴大澳門文化遗產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形成以文化遗產為依託、以建築文化、歷史文化、宗教文化為主題,以歷史建築群為重點,構建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旅遊形象;積極舉辦各種形式的節慶活動和體育盛事,節慶活動和體育盛事具有高影響度、高參與性、高體驗性等特徵,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很好的宣傳效果。 其二,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構建高效、快捷的交通運輸體系。目前,雖然澳門對外交通比較通達,能滿足旅遊業的需求,但從長遠來看,澳門要發展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就必須擁有更通達和高效快捷的交通運輸系統。因此,澳門特區政府不僅要加快市內道路交通網絡建設,解決市內交通擁擠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對外交通設施,特別是加快國際機場的建設和通關便利化,延長遊客逗留時間,吸引多元國際客源。同時,積極推進粵港澳三地旅遊合作發展機制,特別是加強與珠海橫琴新區的合作,共建國際著名旅遊休閒中心。澳門土地面積狹小,旅遊休閒空間有限,要把澳門建設成為真正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擴大澳門旅遊休閒區域,要加強粵港澳區域合作,共建“以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龍頭,珠海國際商務休閒度假區為節點、廣東旅遊資源為依託”的“國際著名旅遊休閒目的地”。積極推進澳門與珠海橫琴新區的合作,把價值鏈相關的行業延伸至珠海橫琴,從比較優勢理論出發,在澳門本土,重點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綜合性旅遊業,如博彩業、文化產業;在橫琴,則發展高端旅遊休閒精品項目,如高檔酒店、海濱遊樂、療養中心等,形成與澳門產業配套和錯位發展的國際知名旅遊休閒目的地。 其三,開發旅遊休閒資源。積極發展澳門的綜合性旅遊產業,以澳門的博彩、獨特的歐陸小鎮風光和中葡文化風情三者並重來吸引國際旅客,發展與澳門旅遊配套的相關產業,如餐飲、休閒、購物、表演等產業,讓有限的旅遊資源滿足更多國際旅客的需求。大力發展會展旅遊業,構建“博彩—綜合性旅遊—會展旅遊”為主的“三業一體”服務型產業結構。提升澳門的人力資源素質,打造國際一流的服務水平。澳門極其缺乏旅遊人才,嚴重制約著澳門發展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因此,必須加強培養和引進高級旅遊人才。從短期來看,提高人力資源素質最快捷的方法是引進高素質人才,澳門特區政府可以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引進計劃;從長期來看,提高人力資源素質的根本方法是加強對本地人力資源的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造就要求加強高等教育,特別是加大和改善職業教育培訓力度,其中一條重要而又有效的途徑就是聯合珠海打造國際一流的旅遊高等學府。 其四,拓展國際旅遊客源。澳門博彩旅遊客源市場“內地化”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嚴重困擾著我們的思維視野與澳門經濟發展進程。顯然,在旅遊業發展中,“內地化”已經不是澳門博彩旅遊客源市場的理性選擇,必須有效地調整博彩旅遊客源市場結構,走“多元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澳門博彩旅遊客源市場的“多元化、國際化”定位,其基本內涵是指澳門博彩旅遊業發展,應該以其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為基礎,通過優化有澳門特色的旅遊資源及充分發揮“三個商貿平臺”的作用,以吸引更多的世界各地遊客,特別是東亞、南亞、歐美等地區的遊客,並站在全球的高度為促進世界旅遊業發展和優化資源配置發揮作用。 注釋: ①陳慶雲:《對粤澳合作框架協議的理論思考》,澳門:《澳門理工學報》,2011年第4期。 ②宋國琴、鄭勝華:《杭州城市旅遊休閒與國際接軌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杭州:《商業經濟與管理》,2006年第7期。 ③馬惠娣:《21世紀與休閒經濟、休閒產業、休閒文化》,北京:《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年第1期。 ④冉斌:《我國休閒旅遊發展趨勢及制度創新思考》,長春:《經濟縱横》,2004年第2期。 ⑤羅明義、許南垣、徐虹、朱曉輝等:《休閒型旅遊目的地培育研究——理論·實證·個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年,第35~38頁。 ⑥馬誼妮、姜芹春:《休閒旅遊與休閒型旅遊目的地研究》,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146~194頁。 ⑦毛潤澤:《旅遊綜合體:概念、類型與模式》,見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區域旅遊開發專業委員會:《第十五屆全國區域旅遊開發學術研討會暨度假旅遊論壇論文冊》,成都:第十五屆全國區域旅遊開發學術研討會暨度假旅遊論壇,2010年10月26日,第73~78頁。 ⑧劉少和、李秀斌、張偉強:《廣東休閒度假旅遊發展模式探討——以濱海珠海市與粤北清新縣為例》,廣州:《熱帶地理》,2008年第4期。 ⑨金麗:《國際旅遊城市形成發展的動力機制與發展模式研究》,天津:《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⑩數據來源:搜狐網,http://www.sohu.com (11)高舜禮:《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內涵與策略》,北京:《中國旅遊報》,2011年第3期。 (12)張作文、王亮:《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差距與策略》,北京:《港澳研究》,2013年第1期。 (13)楊道匡:《横琴開發——珠澳合作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澳門:《澳門理工學報》,2014年第1期。 (14)鄭炎潮、盧曉媚:《共建“澳門—橫琴”一體化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營造以博彩業為核心的世界旅遊休閒產業鏈和聚集區》,廣州:《南方經濟》,2011年第11期。 (15)陳章喜、稂欣:《澳門房地產業:經濟地位、香港元素與產業合作》,廣州:《產經評論》,2015年第3期。标签:世界城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