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环境应具备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具备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生活在环境中,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
幼儿的生活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等。其中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生活时间较长、受影响较大的环境。因此教师要根据教育内容及要求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应体现出下列几个特点。
一、实用性强
创设幼儿园环境要力戒形式主义,应突出实用性。有些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不从教育幼儿的角度出发,而只是为了美观或供人参观,往往找一些从事美术工作的人员设计若干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无儿童情趣的大型壁画等,既不经济又缺乏教育价值。还有的幼儿园全部由教师动手装饰、布置墙面,画面确实很美,但要求幼儿不能摸,不能动。这样的环境尽管是精心设计的,但没有幼儿参与,只是为了“让客人老师看的”,目的不明确,也无法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在布置环境时不宜过分注重外在形式,刻意追求画面的规范化,而要注重强化环境的实用性。例如:在活动室墙壁上,贴上白色釉面砖,开辟成幼儿绘画园地。旁边可放个小盒,盒里装些颜料、笔和几块抹布。幼儿自由活动时,可到这面墙上任意涂画。画完后用抹布一擦,墙面上又干干净净的了,可以接着画其它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既实用又方便。又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及楼梯旁的墙壁上均可绘画上“四季图”。让幼儿走过时稍稍留意就可看到一年四季是怎样的:春天,冰融化了,树发芽了,花儿开了;夏天天气很热,小朋友们穿着汗衫、短裤或裙子,还可以到河里去游泳,树绿油油的很茂盛;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在收庄稼、蔬菜、水果,树叶开始变黄飘落;冬天,下雪了,小朋友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堆雪人,树枝光秃秃的。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对四季的特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常识课认识“四季”时,头脑中就会将这些特点反映出来,既学得快又记得牢。这就充分发挥出了环境的作用。
二、富于变化
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幼儿在发展,环境也要适时更新。如果周围环境固定不变,不仅失去教育价值,还会阻碍幼儿的发展与提高。因此,创设环境不仅要富有新意,还应时常变化,让幼儿觉得新鲜、生动,促使其积极融入环境,参与活动,获得信息。
有很多幼儿园在装饰墙面时,都是将吹塑纸剪成所需形状,然后用胶水直接贴在墙壁上。每次更换都必须将吹塑纸撕下,墙壁上变得脏乎乎的。或者一年四季甚至几年来一直是老面孔。用什么办法能让墙壁时常旧貌换新颜,又不至于弄脏墙面呢?如果在墙面上挂上窗纱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了。教师想设计什么样的画面,就可根据要求,发动幼儿与教师一起动手装饰。如剪些幼儿喜欢的小动物,用大头针或回形针别在窗纱上。或者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布贴画、漂亮的树叶拼图等别在上面。如需更换,墙壁上既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换下来的东西也还是完整的,仍可留作他用。教师可时常与幼儿商量,下一步该在窗纱上挂些什么,充分创造机会,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在满足欲望、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发展能力。
变化环境的依据可有以下几点:
1.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
幼儿园分为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出来的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布置环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具有针对性:小班的孩子在认识上具有直观性、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就可为幼儿布置一些色彩鲜艳、具体形象的画面,如水果、可爱的小动物等,还可布置一些实物玩具;中班、大班的孩子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教师可为幼儿准备一些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启发幼儿自己动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当然,同一年龄段的孩子,由于遗传、智商等因素的作用其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教师不仅要掌握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还要摸清班里的每个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要顾及到各个层次的幼儿,重视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设置环境进行教育。
2.教育目标、主题活动内容
即从教育目标、主题活动内容出发,适时变化环境。如:小班进行日常行为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师画一只逼真的大鞋子挂在墙壁上,要求幼儿“学会自己穿鞋子”。让幼儿回家后学会穿鞋子、系鞋带。每天早晨来园,教师就问一问:“今天,哪个小朋友会自己穿鞋子?”并让其表演一下。然后将会穿鞋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写在墙壁上的大鞋子上。第二天早上,录音机里传来美妙的歌声,歌词全是会自己穿鞋子的幼儿的名字。小朋友可高兴了,不会穿鞋子的幼儿也迫不急待学着自己穿鞋了。这样的环境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又如:常识课认识“秋季”时,教师就可事先教小朋友用废挂历纸做一个纸袋,名“秋收袋”,然后带领幼儿到田野里去看秋天的景色,拾落叶、采花草、捕秋虫等,收集到“秋收袋”里。然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将秋虫制成标本,挂在动物角里,将事先用录音机录下的这几种虫子的叫声播放给幼儿听,或播放一些有关这些秋虫的故事、儿歌等。还可以指导幼儿用秧叶拼各种图画,或贴在玻璃窗上,或放到美术栏里。也可以开辟一个“秋天的景色”画栏,让幼儿将自己看到的秋天的景色画下来贴在上面。这样根据教育内容来布置、变化、环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环境的作用。
还可根据不同节日变化环境。
如“六一”节到了,教师可带幼儿一起动手布置会场,剪拉花、折纸、做头饰等。“国庆节”时,可让幼儿剪贴一些国旗等。根据节日变化环境,能使幼儿在过节的浓郁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
三、可供操作
教师在设计、布置环境时,要注意环境的可操作性,能让幼儿有机会直接参与环境布置,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满足了幼儿自我表现的良好愿望,还可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布置室内环境,教师在设计整体画面时,可空出一定的位置,让幼儿添充适当的内容,如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绘画、折纸、小制作等作品放在画面上,这样幼儿就会积极地动手动脑去做,不会的东西也会主动地去学习、去探讨。这样教师给幼儿提供了实践、创造的机会,幼儿就会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洋溢美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儿也不例外。幼儿教师在注重环境的教育价值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利用环境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陈鹤琴先生说:环境艺术化,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幼儿园的环境整洁、美观、富于儿童情趣,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幼儿园环境的美化,如铺设草坪,种植四季花草,制作一些较高水平的艺术品供幼儿观赏等,处处给幼儿以美的感受,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情操。另外,幼儿正处于好模仿的时期,教师应尽量做到行为美、语言美,并引导幼儿正确审美,告诉幼儿哪些行为是美的,哪些是丑的,以培养幼儿正确审美观,发展幼儿欣赏美的能力。
标签:幼儿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