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王永华

(西华县逍遥镇卫生院 河南 西华县 466634)

【摘要】目的 研究对病毒性上感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时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6~2015.7 实施院前急救的116 例病毒性上感患者进行观察,分为实验组、常规组,两组均为58 例,实验组的护理方法包括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心理护理。结果 护理前实验组、常规组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不明显,护理后实验组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实验组有效率为98.28%,常规组有效率为86.21%。结论 在院前急救中应用心理护理具有缓解病毒性上感患者不良情绪及改善急救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呼吸道感染;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3-0089-02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由病毒侵犯喉部、扁桃体、咽部及鼻腔所引起,腺病毒、肠道病毒、冠状病毒及鼻病毒等均可引发病毒性上感[1]。如病毒性上感患者处于急性期,则可出现纳差及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并发心肌炎及中耳炎等症,因此要做好院前急救工作,以减轻病情及延缓病情发展。本文分析了对病毒性上感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时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6~2015.7 实施院前急救的116 例病毒性上感患者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入选的116 例均经实验室、病毒学、体征及症状检查确诊,病程≤ 36h;排除合并肾病病史、肝病病史、肺部疾病、心血管严重病变者。在116 例中男69 例,女47 例;年龄为2 岁~63 岁,平均(41.3±7.5)岁;体温为37.8℃ ~40.2℃,平均(38.6±0.3)℃;临床症状包括鼻塞73 例,声音嘶哑64 例,浑身酸痛59 例,纳差62 例,咽痛82 例,胸痛59 例,咯痰75 例,咳嗽81 例,发热94 例。按照数字抽样法随机对116 例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常规组,两组均为58 例,两组临床资料对比不具有显著差异。

1.2 方法

为116 例患者提供院前急救基础护理,包括询问病情,进行对症护理等。对于实验组患者,则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及时询问联系电话、患者病情、所在地址等重要信息,并时刻与患者或患者家属保持通话状态,在通话中告知急救车已经出发及赶往患者所在的位置,让患者能够放心,避免在等待急救车时出现烦躁、惊慌失措、恐惧害怕等不良心理反应。同时在通话中适当安抚患者情绪,通过询问病情指导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避免患者在盲目等待的过程中产生失望与恐慌心理。例如,对于出现恶心及呕吐症状的患者,应告知保持鼻腔、口腔通畅,预防因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窒息、误吸等症状,减轻患者的烦躁及恐惧感,以相对平和的心态等待救护车[2]。(2)护士赶到急救现场后,要以娴熟的操作技巧迅速敏捷完成初步急救处理,以获得患者的配合与信任,从而起到心理安抚与稳定波动情绪的作用。在急救处理的过程中保持严肃表情、和蔼态度,并以温和及适时适度的语言、轻柔的动作缓解患者在等待时出现的不良情绪、负面心理,同时避免在现场处理的过程中加重不良心理反应。(3)在转运途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情况,及时给予对应的急救处理,包括输液及吸氧等。同时采用肢体语言或口头语言与患者沟通,告知急救车很快就能赶到医院,避免患者过度焦虑,从而预防转运途中出现心率加快及血压上升等不良反应。(4)救护车将患者转运到医院后,护士需要及时告知已经安全入院,且院内急救处理器械已经准备好,入院后可以立即接受治疗,以有效消除入院治疗前存在的担心、恐惧与害怕等心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前、护理后实验组、常规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恐惧、焦虑、烦躁、紧张。同时在3d 后对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

1.4 护理效果评估

如患者的体温降低至正常水平,声音嘶哑、浑身酸痛及咳嗽等体征、症状完全消失,判定为治愈;如体温降低至正常水平,病毒性上感症状明显好转,为显效;如体征及症状均无明显好转,为无效[3]。

1.5 统计学

比较实验组、常规组观察指标之间的差异时采用c2 检验法,分析软件为SPSS19.0,以P<0.05 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实验组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实验组中治愈43 例,有效17 例,无效1 例,有效率98.28%;常规组中治愈35 例,有效15 例,无效8 例,有效率86.21%,两组有效率差异明显(c2=5.902,P=0.015)。

3. 讨论

院前急救在缓解突发性疾病患者病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院前急救具有随机性强、流动性大、急救环境与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这就增加了急救工作的难度[4]。为了保证院前急救的有效性,应注意做好基础性的护理工作,并通过强化心理方面的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以避免因心理上产生应激反应而造成病情的控制难度加大[5]。本研究在对116 例病毒性上感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时采用了不同的护理方法,在进行常规急救的同时为实验组提供了心理护理,结果证实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不良心理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因此,可以认为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应用心理护理具有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与改善急救效果的作用,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晓飒, 胡文辉.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继发腹泻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5):70-71.

[2] 王加芬, 王凤秀, 郑媛媛, 等. 呼吸道病毒特异性IgM 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指导意义[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2):257-260.

[3] 林海波, 张国成, 许东亮, 等. 儿童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研究[J]. 临床儿科杂志,2013,31(2):129-133.

[4] 赵春江, 张菲菲, 王占伟, 等.2012 年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耐药性的多中心研究[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1):18-22.

[5] 严华杰, 盛军, 董蔚, 等.2007-2013 年上海南翔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病毒病原学哨点监测及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14,32(11):1052-1056.

论文作者:王永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7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王永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