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芳 青川县板桥小学 628104
【摘要】“体验”是一种新时代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课程取向,“体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成为整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理解,“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与意识。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包括认知、理性、情感、人格等范畴,使学习过程不仅成为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开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体验学习”,以求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成果,并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体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0-309-01
所谓“体验学习”是通过实践(听、说、读、写、做等活动)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学习策略。它是由孩子运用体验的方法,去发现所学的语文知识,去获得所需的语文能力,从而达到逐步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体验活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设各种教学活动来引导他们用眼、耳、手、脑等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最后形成自己独特体验的一个自由发展空间。
一、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情境
体验是新课程的教学原则之一,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继而建立文本与形象之间的联系,使文本与形象沟通起来,促进学生积极的体验。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体验的基础。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互动合作,从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激发兴趣,培育情感,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因为儿童一旦自然进入了语文描绘的情境,对课文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便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精美的挂图、巧妙的问题、多媒体动画等都是创设情境的资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
如在教学《春笋》这篇课文时,针对本课语言生动活泼、节奏明快、情趣盎然、音韵铿锵的特点,紧扣春笋在美好的春天来临之际,不畏艰难,破土而出、顽强生长的情景和热情歌颂了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主题,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拉开课堂教学的序幕,让学生踏着欢快的节奏走进教室,心情轻松而又愉快。课始,以谈话导入:刚才,我们踏着春的乐曲走来,仿佛走进了春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一下春天的足迹吧!随后,一段声情并茂的描述,配以画面优美的影片,学生的情感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个个脸上洋溢着如沐春风般的笑容。以情境的创设,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感受春的气息,唤起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
如在教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年四季美丽的田园风光及劳动人民在田地间劳作的画面,让学生受到感染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把学生一下子引入学习的主题;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把学生带入到多媒体课件营造的音画情境中,让学生随着音乐入情入境地读,诗意自然而然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再结合诗文注释加以理解,诗意逐渐清晰、明了;在引导学生理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句诗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这些儿童种瓜时在想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让孩子们在问题情境中畅所欲言,从而体会到学种瓜的孩子勤劳、天真可爱和田园生活的美好,达到了“言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二、引导学生在再现与创作中体验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在表演中学习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特点,组织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思考、理解。表演的方式很多,有时是集体表演,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动作。有时是分角色表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如《海底世界》教学中有一个“我是×××”的自述活动,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更有了体验的兴趣。每一只海底动物都各显其本色,“梭子鱼”为了显赫自己的速度之快,边游边在教室周围快速“游动”,“海参”则横着身体踟蹰地向前爬行,表演得非常逼真到位,“乌贼”和“章鱼”也表演得栩栩如生,如同快乐的小天使一般……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享受着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培养动手能力。《乌鸦喝水》是一篇传统课文,为了让学生理解乌鸦的办法好,就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把石子一个一个地丢进小口瓶中,观察水的高度变化。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体验到水渐渐升高时,也就自然体会到乌鸦的办法的确切实可行。再如《晚上的“太阳”》一文中,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时,皱起了眉头。教师及时抓住这一细节,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你们为什么皱起了眉头?”理解爱迪生用镜子反射油灯灯光的用意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把实验的过程与体验记录下来,课上让学生用“先…… 再……然后……”有条理地说一说实验的过程与体验,调动学生的体验来理解爱迪生的用意,感悟爱迪生的聪明,不仅突破了难点,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了训练。
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因而教语文不应该局限在课本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引导他们从生活中体验。诗歌《雨后》描绘了雨后孩童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由于年龄特点,许多孩子喜爱玩水、踩水,那快乐的感觉常留心中。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味自己在雨后或在广场喷泉边玩水、踩水的快乐情景,谈自己的快乐体验,与文中角色换位体验,学生就能细致入微地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再如《奶奶的白发》一文,引导学生理解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时,可以问:小朋友,平时你的奶奶是怎样照顾你的?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融相通,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实践证明,以上的引导,能帮助低年级理解语言文字的“言外之意”、“不言之语”、“未尽之意”。只要每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真正地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关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体验活动,学生就一定能发展能力,张扬个性,课堂也一定会充满活力。
论文作者:郭桂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语文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爱迪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