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论文_陈晓晖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论文_陈晓晖

江苏泰滨水务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泰兴 225400

摘要: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环节都要涉及到水的防渗技术,要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必须在施工准确期间深入研究图纸和相关规范的要求,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准备好必要的施工设备,建立完善的施工检查体系,对于涉及防渗墙安全的环节,要综合各部门的监督和要求,及时做好取样送检工作,确保施工技术和质量能够真正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从而确保整体质量达到应用要求。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1混凝土防渗墙技术的分类

1.1桩柱形状的混凝土防渗墙

这种防渗墙技术的壁形状为圆形,一般情况下将泥浆、管壁作为护堤,用来保护隔离墙,详细分为连锁与搭锁这两类。这类防渗墙技术,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充填空机器来进行打孔,同时充填的材料可以选择泥土与水泥加水的混合物来填充,然后进行加固,这样做非常稳定且在不让其中水分漏出,效果良好。

1.2槽状的防渗墙

防渗墙建造时,一个槽形状的墙面是构成防渗墙的重要要素,通常采用泥土加水的混合物来加固。在遇到相连的建筑物时常采取这种类型的防渗墙施工技术,将墙面变成一个槽的形状,然后用泥土与水泥加水的混合物将其填充满,从而结束操作。但在实地建设具体东西的过程中,须考虑到具体情况,为不让水分渗漏,应选择合适的槽形大小,然后运用机器来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需首先根据实际的水坝情况,来挖一个槽的形状,最后用上面所提到的充填物进行填充。

1.3用板桩填充

在进行具体的现场操作时,这样类型的防渗墙技术是先在上面打个桩,再用合适的充填物来填充,最后就完成了这方面的工作。然而,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先把板桩用相关的机器打进去,在得到了合适的尺度后,再用水泥加水的混合物填满它,这样就可完成建设工作了。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分析

2.1混凝土超薄防渗墙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超薄防渗墙施工施工的前期阶段,就需要先向导向孔内灌入泥浆,泥浆需要保证至少低于墙面30cm。而在整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泥浆需要通过常用性的膨润土和烧碱进行调配而成,而且整体配制达成的黏粒量必须>50,而塑造指数也必须>20,而整体的含沙量必须<5%。在制作过程中,对于各项指标,严格按照量的要求进行调配制作,这是混凝土超薄防渗墙施工技术中的最重要、最难制作的环节[1]。为了防止孔壁坍塌情况的出现,挖槽的过程中不可以让孔内的泥浆脱离之前灌入的水平线范围,施工过程中要记得及时进行新鲜泥浆的快速补充,这样才可以保证不会发生坍塌事故。在混凝土超薄防渗墙施工的时候,时刻注意检测孔内的泥浆的整体含量及性能指标,如果发现指标及含量发生了变化,就要及时作出应对的调整。

2.2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整体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发展,整体工程技术的提高也越来越迅速。特别是近年来,在水库工程的建设中其加固环节的防渗墙技术得到了各行业内的有效广泛应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整体施工技术,其核心技术是采用了一种含有大量黏土及膨润土在内的全新的墙体材料,这种墙体材料的应用很好地改变了一遍防渗墙墙体很多物体特质所造成的一些不足[1]。这种全新的墙体材料整体弹性模量相对较低,非常适合水库甚至是土石坝场地的变形需要,并且具有很强的抗挤压能力。尤其是在面对强力挤压的情况下,整体的形态依然可以保持完好。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整体施工技术具体的施工阶段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做好导向槽以及施工平台的提前准备。一般而言,导向槽的净宽一般大于设计防渗墙10~20cm,而其深度重要取决于防渗墙的墙与墙之间的中心线,中心线一定要保持看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漏失地层和成槽施工技术

在一些水利水电工程场地中经常会遇到槽口土地松散的问题,这种问题造成的原因通常是整体的土质不好或者填筑质量相对较弱而形成的。这样在施工的阶段,极为容易产生坍塌,对于这样的问题,可采用三种漏失地层的预防措施。第一种是在导体墙下4~6m深处位置的土体进行深度搅拌,第二种是适当缩小一级槽孔长度,第三种是在开挖孔时,采用跳挖的方法。

2.4切削施工技术

在墙体深度<20m,而墙体材料28d龄期的抗拉强度<1MPa时,在开挖第二期槽的时候,可直接将第一期槽的墙体材料切掉相应一部分,通过锯齿状的连接从而有效的进行两期槽孔的结合[2]。

2.5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浇筑混凝土应掌握好浇筑的频率与时间。浇筑工作需要在清理好槽孔后的4h内完成,为防止混凝土流动对施工产生影响,应当对混凝土高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促使混凝土流动到填充部位,提高混凝土的连续性。在上述项目中,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泥浆下直升导管法,选用导管内径219mm,槽孔下设2~3套导管,导管间距不大于4.0m,距孔端应在1.0~1.5m。导管底口距槽孔底距离控制在15~25cm范围内。浇筑时,混凝土熟料由混凝土搅拌车输送至待浇槽孔前已安设好溜槽分至每根导管上小料斗内浇入槽孔。开始浇筑前,导管内放置略小于导管内径的皮球做为隔离体,将泥浆和混凝土隔离。每个槽计划2~4h浇筑结束,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1.0~6.0m范围内,最小埋深不小于1m[2]。浇筑过程中随时测量混凝土上升面高度并与浇筑混凝土方量核对,准确计算导管的实际埋深,以指导导管的拆卸工作。每个槽孔在浇筑时,对混凝土坍落度和扩散度进行测试,以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质量。浇筑时2~3套导管同时下料,保证混凝土面均匀上升。

3.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过程中的要点控制

3.1根据施工方案科学选择施工设备

在防渗墙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设备的选择,不仅可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而且还能够最大程度在限定范围内降低施工成本。由于不同施工技术中对于人力资源和机械设备组合方式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其施工成本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而言,在采用桩柱式和槽板式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工艺时,需要采用大型的钻孔设备,如果选择传统类型的钻机,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相对于其他施工工艺,其工作效率也比较低,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尽量选择冲击式反循环钻机,以提升其整体工作效率。在采用泥浆槽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艺时,根据实际情形,尽量选择抓斗挖槽机,其作业效率较高并且能够对地面表层进行同步处理,从而提升整体施工质量。

3.2科学选择施工工艺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施工工艺有钻取法、钻抓法和钻劈法三种,其具体选择主要是根据具体项目的地形和地质特点而确定[1]。采用钻取法施工工艺,能够充分利用利用小颗粒砂砾和分土层,直接采用抓斗方式进行挖槽工序,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在地层比较紧密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钻抓法的施工工艺,也就是将冲钻机和转斗结合起来进行施工,常用的组合方式是一钻一抓或者三钻两抓的方式。而钻劈法则常应用于砂卵石地质形态中,在施工进行中,先把槽段以轴线为基础分成长短不一的部分,再把相邻的两个槽段分为两期,先是利用冲击式反环型冲钻机和钢绳冲钻机进行分层钻孔。在相邻孔洞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再进行副孔的劈打。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不仅会对自身的运行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还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展,其实际建设的地质条件愈加复杂,工程类型也变得多种多样,对于质量控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仕海.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J].建筑与预算,2015(6):58-60.

[2]卢林.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J].居舍,2019(5):54.

论文作者:陈晓晖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论文_陈晓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