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的临床体会论文_瞿正军

贵定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551300

【摘 要】目的 探讨舒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06月至2016年06月所接收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舒肝宁进行治疗,经2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状况。结果 实验组肝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中HBV DNA平均为(4.33±1.02)Lgcopise/ml,对照组为(7.48±1.23)Lgcopise/ml,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舒肝宁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舒肝宁;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体会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具有较长潜伏期,临床多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病情发展较快,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将导致患者出现肝衰竭等症,严重时危及生命。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受患者免疫功能损伤等方面因素影响,治疗效果不佳[1]。临床统计发现;近几年该病的病发率存在明显上升趋势,对人们日常生活健康形成严重威胁[2]。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已成为当前医学界研究的重点。本次我院采用舒肝宁对30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06月至2016年06月所接收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17—73岁,平均为(53.23±1.65)岁。患病时间6个月—2年,平均为1.7年。实验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19—76岁,平均为(55.68±1.79)岁。患病时间5个月—3年,平均为1.9年。所有患者均出现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均符合我国制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内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对应诊断指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即接受胸腺素、维生素B、肝泰乐等常规药物进行肝脏基本功能改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使用舒肝宁,用法为25ml与500ml葡糖糖溶液混合静脉滴注,1次/天,共进行2个疗程(14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本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肝功能各项指标,涉及PTA、ALB、ALT以及TBIL,同时比较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HBV DNA含量变化。

1.4 疗效评价

结合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疗效做出综合评定。显效,即各种临床症状,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肝功能逐步恢复;无效,即各种临床症状严重,肝功能受损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血清中HBV DNA平均为(4.33±1.02)Lgcopise/ml,对照组为(7.48±1.23)Lgcopise/ml,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7974)。肝功能各项治疗明显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实验组治疗显效为50.00%(15/30),有效为46.67%(14/30),总有效为96.67%(29/30),对照组为70.00%(21/3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25.6084).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多见的一类病症,其致病机理较为复杂,处于持续研究中。仅从临床症状来看,该类病症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免疫系统损伤以及由炎症引发的肝功能损伤。乙肝病毒在患体内有较强扩散性,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将导致对人体各个功能造成严重损害[3]。由于该病潜伏期较长,在感染阶段不易被人察觉,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以及护肝类药物为主,但治疗效果不佳。舒肝宁是近几年逐步被运用于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其主要包括灵芝、板蓝根、茵陈、栀子以及黄芩等成分,均对该病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研究发现黄芪苷可增加肝脏细胞膜的自我保护功能,使其不易被乙肝病毒侵入,同时可有效控制转氨酶含量,加快受损细胞的凋亡,促进正常细胞的增殖,进而使得肝功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改善。栀子具有较强抗菌消炎作用,可迅速患者由该病引发的各类临床症状。灵芝则具有极强免疫调节能力,可使促使人体免疫功能恢复,增强自身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而茵陈则主要对胆发挥作用,增强其排毒能力。与栀子结合可起到较好消炎作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用舒肝宁进行治疗,所有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同样高于对照组,表明舒肝宁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确有显著效果,与薛建亚等[4]人研究成果基本一致,可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宋宝君.舒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08,3(12):771-772.

[2] 樊军军.舒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2):109,154.

[3] 王延峰,卜照清.舒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29-29,31.

[4] 薛建亚,李成忠,张迁等.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39例[J].医药导报,2010,29(2):211-211.

论文作者:瞿正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2

标签:;  ;  ;  ;  ;  ;  ;  ;  

舒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的临床体会论文_瞿正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