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清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特殊教育学校 442500
摘 要: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当前聋哑和培智学校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基础性内容,特别是当前在全社会范围开展的公民道德教育更是基础的基础,也是特殊教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环节。
关键词:特殊教育 德育工作 管理
德育即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教育的目的和归宿,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特殊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德育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是有一定障碍的残疾孩子,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德育的范式是由封闭的观点支配的,把学校德育视为一个封闭的、孤立的系统。这就使学校的德育与外部世界丧失了复杂性联系,减弱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失去了活力和魅力。笔者认为,为了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及实效性,提高残疾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的社会形象,必须使之转向开放式德育。
一、向普通教育开放,促进特教与普教的共同发展
1、加强特教学校和普通学校儿童之间的交流。特教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使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相互交流、相互接纳,以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如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可以在一起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等活动,使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人人平等的观念和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通过活动,既提高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交往的能力,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增进了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同时,特殊儿童自强不息、残而有为、奋发向上的精神也会促进正常儿童的健康成长。
2、加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教师的交流。特教教师与普教教师因教育对象的差异,基本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长期以来缺少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特教事业的发展。如果两个体系的教师可以在一起开展主题班会观摩,可以到对方教育体系中担任班主任或教育教学工作,既提高了特教学校中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也丰富了普通学校教师的教育管理经验,将有力地促进普教与特教的共同发展。
二、由学校和书本向社会大系统开放,提高特殊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
人的德性成长是一个全人生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全息性,不能局限在独立时空中进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学校德育仅仅是社会巨型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源头活水在社会大系统之中,社会、家庭都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完整的德育应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筑成的德育网络,特殊教育学校尤应如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而言,最薄弱、最难的也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特教学校应定期进行家长培训专题讲座,指导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老师要经常家访,了解残疾儿童的家庭处境,和家长一起制定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有说服力、更具针对性。
2.利用社区的丰富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让盲生免费为居民按摩,聋生为社区制作一些工艺品或参加义务劳动,走进共建单位举行文艺汇演等。一方面充分展示了残疾孩子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为他们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可让更多的人走进、了解、帮助这一弱势群体,弘扬全社会扶弱助残的美德。
三、向新生活、向未来开放,激活德育工作的活力
人的生活、社会的变迁和青少年的变化是生生不息的,在不断的变化中展现出新生活。目前,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特殊教育的德育工作,最大的挑战就是当今的网络问题。网络技术作为人类科技革命的重大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表现。网络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方便也带来了冲击,因为网上信息量大,但又鱼龙混杂,各种反动、色情与暴力的信息充斥其中,加之网络传播有别于传统媒体而具有双向互动的特征,对于认知能力差、是非辨别能力弱的残疾儿童,由网络引发的问题在特殊教育学校内已不是杞人忧天的笑谈。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我们不能惊呼“狼来了”,将网络拒之千里,而应以积极的态度迎接网络时代。譬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各种德育软件,营造德育情境;运用聊天室,创设德育阵地;运用电子信箱,实现师生间平等对话;还可以开发适合盲、聋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咨询热线。
四、由既定标准向个体生命开放,提升德育工作的魅力
传统的德育标准认为价值观“只有一种最好”或“只有一种正确”,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而开放式德育则主张价值观是多元的,生命的存在样式是多样的。作为特教工作者,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个体差异十分明显的残疾孩子,他们的残疾类型不一样,有的甚至兼有多种残疾,但他们比普通儿童更渴求被认可、被尊重,体味生命的存在价值。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根据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制订不同的目标要求,对每一个学生寄予积极的期待。
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生活发生着急速的多层面、多侧面的变迁,德育受到文化和价值多元化的猛烈冲击,学校德育的要求与现实生活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旧有的文化道德观念和德育范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新的要求。德育不可能也无法再封闭了,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在挑战中寻找希望,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焕发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帮助残疾孩子们找到失去已久的爱。
论文作者:余少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学校论文; 德育论文; 特殊教育论文; 特教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儿童论文; 残疾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