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市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400
摘要:目的:研究耳尖放血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儿童反复性麦粒肿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接收的麦粒肿患儿中,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耳尖放血联合针刺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所得的VAS评分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所得的VAS评分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儿童反复性麦粒肿时,应用耳尖放血联合针刺拔罐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效果较理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耳尖放血;针刺拔罐;麦粒肿
临床上,可常见麦粒肿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患者患麦粒肿疾病后,患者的眼睑生粟粒,情况严重时,眼睑会出现疼痛、红肿等症状[1]。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抗生素治疗麦粒肿疾病,但是,抗生素治疗持续的时间较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中医中,麦粒肿属于针眼、眼丹的范畴,可对患者进行消肿、散热治疗,而实施耳尖放血联合针刺拔罐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2]。现对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麦粒肿患者78例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麦粒肿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过敏体质、麦粒肿化脓、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是单眼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10岁,平均年龄(7.68±1.21)岁,病程1~7天,平均病程(4.71±2.06)天,肿块大小4~10mm,平均肿块大小(6.37±2.12)mm,36例患者眼睑红肿,38例患者眼部疼痛。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6~10岁,平均年龄(7.13±1.09)岁,病程1~6天,平均病程(4.33±2.12)天,肿块大小4~11mm,平均肿块大小(6.45±2.08)mm,37例患者眼睑红肿,39例患者眼部疼痛。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措施,使用氯氟沙星眼药水,每小时滴1次,每天睡前使用红霉素眼膏涂抹病变部位1次,每天局部热敷2次,每天使用雷弗奴尔溶液局部湿敷2次,1次15min。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耳尖放血联合针刺拔罐治疗措施,医生对患者进行耳尖放血时,先按摩患者患侧耳尖直至其充血、发热,将碘酒涂擦在耳尖处,左右挟持住患者耳廓顶部位置,右手持三棱针迅速点刺耳尖,压迫耳尖放血,放完6滴血后,对耳尖消毒,并用棉签止血,每天放血1次。医生实施针刺治疗措施时,依照患者麦粒肿的位置取针刺穴位,医生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患者耳廓,中指顶住耳背,右手行针,且针刺前需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麦粒肿在下眼睑处,针刺睛明穴、四白穴、承泣穴,麦粒肿在上眼睑处,针刺鱼腰穴、攒竹穴、阳白穴,针刺时,每5分钟针刺1次,施针四次后结束。医生对患者进行拔罐治疗时,患者呈俯卧姿势,将背部完全暴露出来,消毒处理针刺位置,医生使用三棱针挑刺患者肩胛处淡红色皮疹,在挑刺部位实施拔罐治疗,挑刺位置出血量达0.5ml时,结束拔罐,并对挑刺部位止血。
1.3判断标准
使用视觉模拟评(VAS)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按照10分制进行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越高,分值越大。疗效判断标准:无效:患者眼睛疼痛、红肿的临床症状未改善;有效:患者眼睛红肿、疼痛的症状明显好转,存在睑腺硬结;治愈:患者眼睛红肿、疼痛的临床症状消失,没有肿块。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两组数据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观察组治疗前后所得的VAS评分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所得的VAS评分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 讨论
麦粒肿常见于青少年群体,患者患该疾病的原因主要是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日常清洁卫生习惯较差,身体免疫能力较弱等。患者患麦粒肿疾病初期,其眼睑出现炎症,约两天后,患者的眼睑会出现较明显的红肿和疼痛,不同患者疼痛的程度可能存在差异[3]。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抗感染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但是随着药物的持续使用,患者机体会可能会出现耐药性,使治疗时间延长。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所得的VAS评分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所得的VAS评分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耳尖放血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儿童反复性麦粒肿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中医学认为麦粒肿疾病为胃火过盛,目感风热症。在中医学中,耳朵是宗脉汇聚的部位,与人体其他经脉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人体是一个系统的经脉网络,各个组织结构和脏腑器官均与这些经脉紧密相连,某个部位发生病变,则邪气会随着人体的经脉网络侵入人体其他部位,而耳尖放血能够放出邪热。医生使用针刺的方法疏通血脉,使淤血得以外散,患者的眼睑部位的炎症得以消退,患者疼痛的临床症状得以减轻,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恢复。相关研究指出,拔罐能够发挥舒经活络、消肿的作用。有学者指出,阳明穴于太阳穴的交汇处即为睛明穴,针刺该穴位能够发挥消肿、散热的效果。本次研究中,医生使用拔罐的方法对患者治疗时,先挑刺患者肩胛处的红色皮疹,再对该位置进行拔罐,散开患者皮下的淤血,以发挥祛邪的作用,且辅以针刺患者的合谷穴、睛明穴等穴位,能够充分发挥针刺的协同作用。总之,临床上治疗麦粒肿患者时,使用耳尖放血联合针刺拔罐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效果较理想,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金宏.耳尖放血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儿童反复性麦粒肿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11(01):215-216.
[2]齐慧芳.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的随机对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
[3]沈钊雄.中医治疗麦粒肿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12,07(05):75-77.
论文作者:林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患者论文; 麦粒肿论文; 针刺论文; 统计学论文; 差异论文; 眼睑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