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快,我国的火电厂在发展和应用已经取得一定的效益。而且在未来的电力发展行业中还会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推行和实施下,火电厂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不仅在成本控制方面可以减小部分经济的投入,而且对发展新型火力发电厂也有促进作用。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火电厂而言,高水平、高管理的应用方式非常重要,可以加强自动化技术在火电厂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确保我国火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火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
现阶段,在高速度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不同行业飞速地发展,火力发电厂发展对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确保足够的电网供应格外重要。电气化自动技术的开发和使用,由于受到火电厂原有传统设备的干扰,从而造成实际操作不协调,引起不必须要的问题,受到传统设备的影响,容易降低了电网系统的效益。但通过利用自动化电气系统,不仅能够解决系统设备老化的问题,还能够提高火电厂的生产效率,继而保障火力发电厂生产质量。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情况
1.1突发事件的预警
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火电厂中,可以根据自动化技术,对火电厂的各种设备进行管理和调节,通过电气化系统装置能够有效的进行信号反馈,起到辅助的作用。系统的数据对接过程需要结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完成监控。火电厂在应用电气化技术时,能够通过图线反应设备运行的情况,根据电气化的功能对信号异常现象的收集,做出预警指示,从而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的反应,减少操作过程的失误和风险[1]。
1.2故障的在线检修
火电厂通过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准确计算每天的用电量,而且遇到特殊情况时,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反馈设备性能问题。测控装置结合自动化技术,能够确保脉冲信号收集精确性,继而有效的统计数据信息。因此,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加强脉冲的计量功能,还能够将收集的脉冲信号进行加密,自动核对和校验[2]。
1.3信息数据的互访
在目前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火电厂的设备强化和更新,应结合自动化技术和系统设备进行完善和检验。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火电厂的现场数据测量精确度,能够方便相关人员准确监管火电厂,对潜在的危险事故进行预判。虽然设置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主要是确保各种层次的信息数据互访,但是在特殊的环境下,设备系统可以进行分解利用,即能够独自发挥作用。根据整体系统结构,应用电气化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收集各种信息,并做出相应的资料信息反馈,不仅如此,可以监控火电厂供电以及相关系统运行的情况。火电厂采用新型电气化自动技术时,对于信息数据收集极为方便,能够进行自由调配,继而实现系统设备运行的自动控制[2]。
2.火电厂自动化控制的对策
2.1全厂无功自动化的调节
火电厂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将发电机的机端传输母线电压,但是在进行网线并连检测过程中,母线电压和发电机电压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控制和调节电压应该采用串连的方法。简言之,在电压机端通过调节器完成内环电压调节,PID 控制器具有无功调节的功能,对母线电压的闭环调节可以实现最大化。通过调节机组的运行后,基于母线电压的调节状态下,能够自动识别系统的阻抗,从而在高压母线电压的作用下,计算实际的功能量。主要就是对无功量的机组系统进行合理分配,将电压机端通过母线电压的调节,输出符合无功量的电压;还可以对机组受到限制和约束的条件进行分析,具体见下图。
图1 系统控制框图
电压机组的系统主要采用串连控制设计,系统的阻抗功能采用在线辨识,改用调节器作为修正参数,做到调节速度快、数据无明显差异。无功量的内环分配策略则是通过采用既定调整机组的机端电压或者是调节系统的无功功率。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采取有效的系统阻抗处理,适当的改善系统的阻抗峰谷值,一旦系统对阻抗没有作用力也就达到总体无功峰值,而系统阻抗的电压差计算值是根据电压值差异计算所得。
2.2机组间的无功分配算方法
对系统的机组无功量进行分配,不仅要确保每个机组机端的电压在足够的安全运行范围中,还要确保调控的速度达到一致性,但是不能与火电厂的自动化电压系统的电压分配有关系。对无功功率进行跟踪检测杜绝分配值参与机组的无功调节。计算机组无功分配有两种方法,在同等功率前提下,实施全体操作分配法或者是实施无功容量+全体操作系数的比例操作分配法;实施火电厂计算分配法。
3.火力发电厂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应用
3.1统一单元炉机组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不仅为火电厂的单元炉机组生产提高了效率,还能够节约电厂发电成本。发展新型生产模式,主要通过实现机、炉综合单元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火电厂的DCS 或者是发电机组的运行信息数据的分析是一个全新转折,另外还能够结合火电厂网络系统进行信息管理,从而做到对整个电网运行的监控。加强与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质量,同时还可以简化监控系统,控制成本,即利用火力发电机组实现单元生产效益的提升。根据上述分析的情况,在同一单元炉机组发展中,收集火电厂管理系统信息的作用显著,能够提高火电厂运行率和管理率,同时降低电厂成本。
3.2创新控制保护的模式
在火电厂的传统控制和保护中,保护模式大都是链式的报警。链式报警在控制范围和保护对象方面存在局限,主要针对的是波动和超限现象。根据现代化的科技投入使用,火电厂也普遍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的加大电厂电气的控制管理。火电厂的管理人员通过是电气自动化系统不仅能够监控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还能够对电厂设备运行的数据做出准确的记录和分析,对设备后期的运行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对系统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诊断。采用保护模式来控制电厂设备运行问题作为预警,能够消除机电维修人员对设备安全存在隐患的心理,促进火电厂供电顺利。
3.3控制保护食物手段
传统火电厂中,保护和控制发电系统主要通过报警方式完成。因此会出现一些局限性也就是在保护和控制的范围不够精准,对发电系统供电存在影响。但是在现代化科技的带动下,火电厂中实施计算机网络控制保护技术来完成生产应用,通过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运行检测,对系统存在的问题做出及时的改善和解决,最终做到电网供电正常。
3.4建立通用型的网络服务结构
火电厂在实施电气自动化系统服务需要通过建设网络通用的服务结构模式。对火电厂的生产运行提供足够的质量服务。另外,火电厂的运行速度和运行质量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带动下得到明显改善,能够加快网络服务结构更新和升级。采用这种结构模式来监控火力发电厂系统的运行,不仅能够将各种不同运行的数据进行整合再转发到发电厂管理控制系统中,还能够对整个电厂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掌握和监控。能够确保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火力发电厂实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创新和更新的情况下,还要建立通用性的网络服务结构,才能够保证电厂系统的供电运行正常稳定。
总之,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投入火电厂中,能够确保发电运行正常,提高供电的电能质量,能够促进电厂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不仅火电厂的监控、数据处理效果显著,而且能够提高火电厂供电质量。在火电厂供电中,要结合供电经验,强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对有效的技术经验要给予总结和吸收,推动火力发电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大祥.火电厂电气自动化中分散控制系统的运用研究[J].中国科技纵,2019,21(3):160-161.
[2]鹿畅.针对火电厂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用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31):112.
[3]孙捷.关于火电厂电气自动化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7,19(8):148.
论文作者:孙佳叶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火电厂论文; 系统论文; 电压论文; 技术论文; 机组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