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 陈宏谟
【摘要】古诗教学时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诗承载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做好古诗的教学,也就是做好了对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教学的难点在于对于古诗的解读,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现在有些语文教师对于古诗的解读不够深入,学生只会单纯的背诵古诗,这样的古诗教学方式对于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利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瑰宝,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保留、继承、发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古诗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古诗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古诗是作者人生经历的体现和人生感悟的表达,蕴含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在古诗的教学中,有效的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古诗的意境,还有利于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对于正处于智力发育、思维发展和情感态度形成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呢?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学生各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学习水平的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研究思考,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有所启发。
一、结合传统文化特性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古诗教材
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学习较为优质的古诗,为学生挑选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古诗教材进行教学。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也要挑选不同难度的古诗作为古诗阅读教材。如果教师选择的古诗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会使学生感到古诗太难,产生畏惧心理;低于学生的理解水平,会使学生认为古诗的学习是无关紧要的,可以随意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选择是要注意把握好古诗的难度和深度,同时还要注意所选择的古诗体现传统文化的特色,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例如,对于低年级可以选择描写景物居多的古诗,像韩愈的《早春》、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等,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的同时,还能体会到中国古典文人对于自然景物的赞美和热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就可以选择以抒情为主的古诗,这类古诗中往往与世代更替、作者本人的悲欢离合的人生经历有关。像杜甫的《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学生通过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来学习古诗的同时,对于中国传统精神有了深入的理解。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学生在学习古诗时,会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二、加强学生对于古诗的诵读理解
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学好古诗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大量的诵读古诗。由于我国的古诗本身有着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学生诵读起来比较容易,从而也促进了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但是诵读古诗并不等同于随便的读读背背,死记硬背古诗会使学生产生对于古诗的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在进行诵读古诗的教学时可以提前下载好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先让学生看一遍名家的朗读视频,在进行模仿,跟着音乐进行自己诵读。音乐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进入古诗所描述的情境中,领悟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为了激励学生多读古诗,读好古诗,也可以定期的举行一些古诗诵读大赛,可以在班级内进行,也可以在年级内进行,并设置一定的物质奖励,形成全体学生学习古诗、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
三、引入民间习俗或故事对故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我国有不少的古诗是描述民间传说或民间习俗或故事的。这些民间故事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理解古诗,可以先向学生讲解古诗所描述的习俗、故事等。例如,在进行《清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了解多少,接着教师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知道清明节要去扫墓,是为了祭拜祖先,古代的诗人往往用清明节来寄托思想之情。这样学生在解读古诗时就不会那么困难,扫除了认知障碍和认知困难。
总而言之,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理解古诗内容的需要,也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我国有大量的描述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师要利用好这些古诗资源进行古诗的教学。为了有效的在古诗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入民间习俗或故事对故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加强学生对于古诗的诵读理解;结合传统文化特性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古诗教材。以上的内容是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在古诗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和提出的对策建议,希望对广大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古诗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房姝.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院报,2013,(11):66-68.
[2]王立志.于永华.锻炼古诗经典.丰富文化底蕴-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22-24.
论文作者:陈宏谟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古诗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优秀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中论文; 习俗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