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情况,将患者分为早期组和超早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数值、Barthel指数和中国卒中量表评分标准(CSS)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住院率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后的NIHSS评分和CSS评分都低于术前,但Barthel指数比术前有所上升;术后6个月末,超早期组的Barthel指数、CSS评分和NIHSS评分重型、中型、轻型与早期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另外,超早期组患者术后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胃肠道反应、泌尿系统感染和复发住院率明显低于早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治疗时超早期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减轻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骨窗开颅手术;手术时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因而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基底节区、桥脑、脑叶和丘脑等部位,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占比高达70%左右【2】。最近几年时间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在临床上逐渐得到推广,这种微创手术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目前临床上对于小骨窗开颅手术的时机仍然存在诸多异议,且尚无具体的临床研究和分析能够证明手术治疗的时机会对临床疗效和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
为了比较不同手术时机的优劣,本次研究以我院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的患者为对象,分析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具体的研究内容,现作出以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为基底节区出血,并有出血对侧肢体瘫痪。术前GCS评分≥13分12例,10~12分22例,6~9分26例。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小于50ml者16例,50~70ml者34例,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按照患者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将其随机分为超早期组(≤7h)和早期组(7~24h),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超早期组中有19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年龄42~75(56.8±5.5)岁;早期组中有22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年龄45~78(57.5±5.8)岁。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并给予患者持续的心电监护。手术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根据术前以OM线为基线的头颅CT扫描定位,明确血肿的位置,同时还应避开重要的神经核团,选择血肿最大的位置行手术切口,切口长度为7cm左右,颅骨钻孔并扩大成约3~4cm骨窗,十字形切开硬脑膜并悬吊。先用脑穿刺针穿刺血肿,证实达血肿腔,然后切开皮质约1.5cm,沿穿刺道进入血肿腔,直视下清除血肿,一般清除血肿约70%即可,彻底止血后血肿腔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CCS评分和NIHSS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率和复发住院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检验标准为P<0.05,组间对比采用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预后疗效指标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arthel指数、CSS评分与NIHSS评分情况,术后1个月、3个月, 超早期组的CSS评分和NIHSS明显低于早期组;术后6个月的CSS和NIHSS数值比较,早期组与超早期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且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任何时间节点都无明显差异。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指标对比
3 讨论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豆纹动脉因栗粒状微动脉瘤破裂所致。临床上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是清除血肿,控制基底节区的再出血情况,降低患者的颅内压,防止和减轻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3】。临床上,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理想的手术方法应该是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明显。但目前的手术方法各有优劣。小骨窗开颅手术可以直视血肿,既能有效清除血肿,也能够降低颅内压,缓解血肿对患者脑组织的压迫【4】。和传统的大骨瓣开颅手术相比,小骨窗开颅手术,不但可以降低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而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止血安全,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5】。
在本次研究中,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早期组和超早期组,研究结果显示,超早期组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CCS评分与NHISS评分明显比早期组低,但术后六个月后,两组患者的CCS评分与NHI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另外,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情况,结果显示早期组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超早期组,且超早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和复发住院率明显比早期组患者要低,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的超早期实施小骨窗开颅手术,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还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敏.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不同小骨窗开颅手术时机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6,(02):44-45.
[2]周宇,陈淳,邓发斌,李元斌,郭川. 小骨窗开颅手术时机选择对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2015,(07):597-599 共3页.
[3]李斌,谭卫,冯屹,黄斌,汪洋. 小骨窗开颅手术时机选择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4,(05):563-566.
[4]魏毅君,王晓峰,唐宗椿,刘军,呆荣军,杨兴奎,呆坤虎,李孝伟.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2):744-745.
[5]王武祥.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 安徽医学,2013,(06):775-776.
论文作者:零东海,刘若平,韦富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患者论文; 基底论文; 脑出血论文; 高血压论文; 血肿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