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改革模式简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中国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金融改革以来,金融理论界对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改革提出了诸多改革模式。笔者认为这些改革模式各有侧重,对我国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都发挥了或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从总体而言,尚缺乏全面性、系统性、有序性。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必须确立全面、系统、有序的改革模式。
一
概括起来,目前理论界对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种模式:
1.外部环境改革模式
这种改革模式以理顺专业银行与外部的各种关系为轴心进行改革,认为只有理顺了这些关系,专业银行才能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
外部环境改革模式的改革要点是:(1)理顺专业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消除政府对专业银行直接的行政干预,做到政企分开。(2)理顺专业银行与财政部门之间的关系。包括要改银行上交利润为照章纳税;避免财政部门向银行透支和向银行“集资”;消除信贷资金的财政化等。(3)理顺专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关系。变对专业银行的行政管理为经济管理;取消规模限额管理,代之以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强化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监督管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资金紧急援助制度等。(4)理顺专业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包括理顺信贷关系、服务关系、所有权关系等。
外部环境改革模式注意到了影响专业银行企业化、商业化的外在因素,理顺这些关系是专业银行改革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是,这种改革模式只进行改革的外围战,对专业银行内部改革触动不大,因而这种改革是不全面、不彻底的。
2.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模式
这种改革模式就是在现有国有商业银行以外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具体做法是:发展股份制的区域性商业银行;组建股份制的全国性综合商业银行;引进外资银行及兴办中外合资银行;有步骤地将城乡信用社改组为城市和农村合作银行,并以此来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机制的转变,从而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
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模式,有助于中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构建和新型银行体系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变;可以推动银行竞争的形成。但是,这种改革模式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没有直接触动,在不直接进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情况下,即使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也可能被异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国有银行。同时进行这种体制外变革需要时间较长,还会加大体制改革的机会成本。
3.解决不良债务模式
这种改革模式是以解决企业拖欠银行不能还本付息的巨额贷款问题为轴心进行的改革,通过改革解决我国专业银行普遍存在的不良债务问题,是使银行从不良债务中解脱出来的改革思路。
解决银行不良债务的具体做法是:(1)借款来源为财政的应当改借款为财政对企业的资本投入;(2)来源于企业的借款可转化为银行对企业参股;(3)通过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组建企业集团,转化不良债务;(4)通过银行转让或拍卖、变易债务人等办法收回全部或部分银行贷款等等。
这种改革思路切中了我国专业银行改革的难点,通过改革可以使银行从不良债务中解脱出来。但是,这种改革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体制问题;不能健全商业银行体系;不能解决银行管理问题;同时也不能深入到银行产权的改革。
4.优化结构模式
这种改革模式是通过调整银行结构使之成为结构合理的商业银行。具体做法是:(1)通过调整银行组织结构,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2)调整银行的业务结构,实现银行服务全能化。(3)调整银行负债结构,建立一个跨地区、跨行业、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负债结构。(4)调整银行资产结构,实现商业银行资金多元化。(5)建立政策性、灵敏性的利率结构,推动利率市场化。(6)调整银行金融工具,实现金融工具多样化、现代化。(7)调整商业银行网点布局,建立高效能的营业结构。(8)调整商业银行的人员结构,形成多专业、多能级、多智能的人才结构。
这种改革模式对于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提高银行整体素质、健全金融体系都有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改革思路对商业银行改革的环境因素、银行改革的难点问题(产权问题、不良债务问题)、银行管理体制注意不够。
5.缩小现有国有商业银行规模模式
这种改革模式是把现有的国有专业大银行按省或大区分成若干家,组建成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分散性的商业银行的一种改革思路。这种改革模式的有利方面是:第一,能够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形成竞争态势。第二,能够克服国有商业银行规模过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而没引起规模不经济的积弊。第三,能够避免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由于按行政区划没置所导致的地方政府干预和地方化倾向。
但是,这种改革模式也有欠周之处:第一,我国的国情(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必须有全国性的大商业银行。第二,现行国有专业大银行的弊端并不是由于银行规划规模造成的,而是由于旧体制产生的,改变银行规模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其弊端。第三,存在全国性大银行并不必然导致消除竞争和效率低下的后果。
6.改革银行内部管理模式
改革银行内部管理模式就是通过加强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来提高商业银行效率的改革思路。这种模式看到了我国专业银行普通存在的经营不善、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改革银行内部管理是提高银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的必由之路。但是,这种改革模式也存在着不利的因素:第一,这种改革存在刚性的人事制度、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等障碍下难以深入开展。第二,这种改革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触动旧的金融体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7.产权改革模式
产权改革模式是一种把专业银行变革为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关系明晰化、产权可转让的真正商业银行改革思路。具体又分为三种:(1)承包经营责任制。各专业银行总行对国家承包,专业银行系统内分行对总行承包。(2)法人责任制。把专业银行的产权区分为终极所有权、法人所有权和经营权,由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委员会掌握终极所有权,由专业银行掌握法人所有权,由经营者掌握经营权。(3)股份制改造。通过改造,形成总行控股、中外法人和个人参股的股份制银行。
产权改革模式注意到了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银行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如果不改革它就很难建立起中国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同时也切中了国有专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内容。但是,在社会资金短缺、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国有专业银行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对专业银行进行界定产权的改革,势必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对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强烈震荡,同时也不利于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它的改革模式应具有如下特征:(1)改革的全面性。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在范围上,不仅要有外部环境、体制外的改革,而且还要有内部结构优化、内部管理及产权的改革。在模式内容上,不仅有改革的目标,而且还必须有改革的步骤和措施。(2)改革的系统性。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各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因此,改革的各方面的构成必须有机统一。(3)改革的有序性。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必须按程序进行,程序不同,改革的结果截然不同。改革一般应按先外部、后内部,先易后难、逐步深入的程序进行。(4)改革的国情性。国情不同,其商业银行的体系和制度也不同。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必须体现中国特色,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商业银行体系和制度。
依照中国商业银行改革模式应具有的特征,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模式应包括改革的目标、改革的步骤、改革的措施三方面的内容。
1.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目标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体系和制度及经营管理模式是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目标。这一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体系;二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三是确立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1)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体系应是由大商业银行、众多的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组成。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区域性的中小银行为分支。(2)我国要建立的现代商业银行的特征是: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完全面向市场,按照市场需求组织资金和货币经营;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政府对银行实行间接调控等。我国要建立的现代银行制度包括:a.在产权制度上,建立商业银行主体多元化、产权关系明晰化、产权可转让的产权制度。b.在组织制度上,以公司制银行为主要组织形式。c.在管理制度上,实行总行垂直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经营、行长负责的管理制度。(3)确立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包括:在经营管理目标模式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应实现获取利润、办理各种金融资产和负债业务、强化市场竞争能力、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合理配置各级分支机构责、权、利等目标。在经营模式上,实现负债业务多样化、金融资产多元化、业务领域全方位化、利率市场化、金融业务国际化。在管理模式上,商业银行应做到组织体系最优化、管理职能全面化、经营风险最小化、经营收益最大化等。
2.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步骤
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可分作五步走:第一步是外围性改革,包括理顺商业银行的外部关系,解决不良债务问题,通过改革为下步银行内部改革扫清外围障碍。第二步是优化商业银行的结构,包括优化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等。第三步,变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增长方式。第四步,解决商业银行的产权问题。第五步,建立起多元竞争、自主发展、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商业银行制度和体系。
3.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措施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措施可概括为:奠定前提、找准基点、抓住中心、突破难点、完善体系。
首先,要为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奠定好前提。一要树立与商业银行相适应的市场、效益、竞争、风险、开放、人才等现代观点;二要理顺商业银行与外部的各种关系;三要清理银行不良债务,解脱商业银行。
其次,要找准改革基点。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要以优化商业银行结构为基点,调整好商业银行的组织、业务、负债、资产、利率、金融工具、人员、网点等结构。
其三,抓住改革中心环节。加强银行内部经营管理、转变增长方式是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中心环节。第一,加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风险管理。包括:建立合理的自有资本补充、负债来源等制度;建立和完善银行考核、监控制度;改善银行内部条件,保障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第二,积极拓展表外业务,向金融创新(服务范围、金融空间或市场、金融工具等创新)要效益。第三,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科学管理运营机制。建立决策指导、控制风险的组织机构;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业务管理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稽核监督,建立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
其四,突破改革的难点。产权改革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难点,也是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核心。在产权改革模式中对专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为主要形式。专业银行实行股份制的主要途径有:a.通过改革各专业银行总行原有产权制度,组建成综合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商业银行。b.以区域的专业银行分行为基础改革国家资本产权制度,形成总行控股、其他金融企业和集团公司等参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c.通过吸收外资参股组建中外股份制商业银行。d.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股份化的商业银行上市交易进而增加其操作的透明度和市场竞争性。
最后,完善商业银行体系。建立主体多元、开放竞争、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商业银行制度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