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监督的落实需要体系的健全。目前,我国形成了由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力量组成的权力监督体系。但由于各种监督力量没有形成合力,监督力量因为分散而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需要对监督力量进行整合,从而形成集中、权威的监督体系,完善我国的监督体系。
关键词:改革;监督体系
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全面从严治党做出再动员、再部署,特别是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为在新时代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健全我国监督体系应从以下三方面着力完善:
一、加强党内监督是完善监督体系关键
党内监督作为内部监督机制,是完善监督体系的关键。党内监督更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期党的建设大局,围绕“为什么加强党内监督、怎样强化党内监督”这个主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新经验以党内法规的形式予以固化这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党内监督主要应以民主集中制为指导思想。这也是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新修订《条例》所坚持的原则。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重大问题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做出决定,不允许用其他形式取代党委及其常委会的领导。坚决反对和防止独断专行或各自为政,坚决反对和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要通过党内监督建设党、完善党,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重大的政治原则,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这也是实施党内监督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
二、群众监督是完善监督体系基础
群众监督作为外部监督,是完善监督体系的重要基础。群众监督是建立在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监督权基础之上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显著特征和重要属性。目前,我国在群众监督意识、政府信息公开性、群众监督法律法规的完善、群众所反映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群众监督的因素。加强群众监督,要从强化群众监督意识,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大对群众监督所反映问题的处理力度需要培养监督意识。强化群众监督意识有两层含义,既包括强化群众作为监督者积极参与监督的意识,也包括被监督者接受群众监督的意识。一方面,要针对一些群众不敢监督的现实,加强对其进行民主和法制教育,提高民众的参与意识,维权意识, 明白监督权是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从而有利于帮助民众克服在监督中存在的畏惧心理、依附心理,增强监督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加强对公务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权力观教育,明白手中的权力是有约束的,运行权力是为了更好地为民众服务,而不是为己谋私利的工具。通过教育,充分认识到群众监督的作用和意义,变被动接受群众监督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积极为群众提供参与监督、敢于监督的有利条件,支持和引导群众正确行使监督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群众的知情权得以保障才能有效展开群众监督,对监督信息的获取是监督活动的起点,要做到这点,政务公开是关键。政务公开为群众提供知政、参政、议政的机会,方便群众对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监督,实现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能有效预防、减少和惩治腐败。
要充分落实群众监督,还需要借助相关国家职能机关的强制力执行,如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而且,群众监督通常是针对身边的腐败行为和违法违纪行为,只有相关部门对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准确地予以查办,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对于不属于举报受理范围的要先接受,然后移交给相关部门并督促其妥善处理,做到群众举报“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复”,真正解决群众所反映的廉政问题,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
三、媒体监督是完善监督体系手段
媒体监督作为外部监督,是完善监督体系的重要手段。媒体监督是在全社会借助媒体信息技术并与制度反腐相结合共同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政行为和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约束,最终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新反腐方式。媒体监督具有“传播快, 范围大”的特点,其监督的震撼力和警示作用是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媒体监督打破我国传统的反腐体制格局,丰富了反腐的途径和手段,对多渠道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和激发公民参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针对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也有必要探索和建立完善的媒体反腐监督机制,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在反腐倡廉中的“正能量”作用。
媒体监督作为监督联动机制的重要手段,具有公开、快速、实效的特点。其实质和群众监督一样,都是自下而上的监督,没有强制执行力。因此,要落实媒体监督,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媒体获得正确信息的渠道,这点与群众监督是一致的,就不再累述。
媒体监督快速、高效,能有效地对腐败行为和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手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新媒体的出现, 媒体监督的优势无可替代,但在监督的同时,一些“负能量”的舆论也随之产生。如何面对舆论的“洪流”和“暗流”, 甄别监督的真实有效性,是需要各级政府和纪检监察部门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指派专人从事舆情收集工作, 定期与各媒体联系, 特别是网络媒体,并对收集的信息按照可查性、影响性进行分级记录管理。信息收集后,要对其进行核实筛查,尤其是不完整或者存在疑问的信息,要及时与监督者取得联系, 核实关键信息、删除无效信息。针对甄别出的有效信息,要记录备案, 并呈交相关部门处理。信息甄别要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也要保护举报者和提供线索者,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具体、科学的舆情收集体系。
媒体监督既包括监督的过程,也包括回应监督、查处问题和反馈情况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强调指出,“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因此,各级政府和纪检监察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能和管理权限, 明确办理部门、办理程序和办理时限,及时将 媒体监督成效向举报者、民众反馈,提高媒体监督的有效性。
监督联动机制能提高监督的有效性,不仅有利于更快速、有效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也有利于腐败案件的查处和侦破, 实现监督作用的最大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作为监督联动机制的三大要素,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体。联动机制的建立应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民主集中制为指导原则,做好顶层设计、规范制度运行、提高制度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保证权力行使性和权威性。
论文作者:朱永良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群众监督论文; 媒体论文; 体系论文; 党内监督论文; 群众论文; 信息论文; 意识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