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论文_平静

湖南省长沙浏阳市年轮骨科医院 手外科

【摘 要】目的: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价值。方法:从我院住院部在2018年9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患者中,选择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35人。其中接受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一组称为研究组,另外接受常规护理的称为对照组。通过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舒适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结果:患者的心理舒适度从患者是否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尊重感三方面来判断,护理后,研究组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尊重感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数据检验(p<0.05)具备分析价值;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患者对护理的工作能力、医护人员给予的关爱和沟通、医护人员的服务热情主动程度、对病区的管理以及健康宣教五方面来看,结果研究组五方面满意人数比例也都均高于对照组,且数据检验(p<0.05)具备分析价值。结论: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下,患者能够获得较高系数的安全感、尊重感以及满足感,有利于患者心理健康,并且患者对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满意度较高,临床推广。

【关键词】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护理质量;应用价值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它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全方位无缝隙的护理管理服务。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医护人员个人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此次研究选择肿瘤科患者对其进行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的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从我院住院部在2018年9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患者中,选择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35人。其中接受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一组称为研究组,另外接受常规护理的称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年龄区间、性别比例以及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平均年龄、年龄区间:研究组平均年龄(53.66±3.02)岁,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4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4.81±3.33)岁,年龄范围在48-78岁之间。性别比例:研究组35例患者是由22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组成;对照组是由2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组成。文化程度:研究组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18例患者,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有17例患者;对照组中有12例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患者,剩下23例患者为大学及以上学历。以上基本资料经过数据检验(p>0.05),不具备分析统计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医护人员照常进行交接班工作,在患者完整相关检查后,按照常规护理工作步骤,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研究组: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工作模式的护理服务。

(1)成立护理小组:为保证护理工作质量,需要成立由科室负责人做组长的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在进入护理工作前,集中学习全程无缝隙护理工作方法,其中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通过培训后的医护人员,在临床观察、应对突发状况,以及和患者的沟通方面都有明显提升。护理小组成立后,为明确划分职责,由组长制定护理工作管理规范,对护理岗位实行责任制,建立全面、系统的奖惩制度[1]。

(2)制定排班表:全程无缝隙小组按照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排班表,保证患者全程无缝隙受到护理。整个排班表分成A、B、C三个班次,其中A班是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B班从下午4点到凌晨12点,C班从凌晨12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对于三个班次的护理工作人员安排上,白天班次的工作人员应该多于夜晚班次,并且保证每个班次中都有新老员工搭配[2]。

(3)在护理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确保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在患者对病情有疑问时,尽快帮助患者解答,避免患者从其它渠道上获得不正确的病情信息。医护人员尽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在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小组组长严格落实奖惩制度。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后的心理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患者的心理舒适度从患者是否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尊重感三方面来判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患者对护理的工作能力、医护人员给予的关爱和沟通、医护人员的服务热情主动程度、对病区的管理以及健康宣教五方面来看。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患者心理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采用X2检验,P<0.05具备分析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舒适度比较

从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尊重感三方面来看,研究组三方面人数均高于对照组,且数据检验(p<0.05)具备分析价值,见表1。

表1 患者心理舒适度比较[n(%)]

3.讨论

全程无缝隙护理工作模式要求医护人员针对患者住院时间、病情治疗情况、治疗方法、患者的心里状况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然后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护理服务[3]。全程无缝隙护理工作模式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要求医护人员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护理服务态度,帮助患者完成身、心的同时治疗[4]。

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通过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心理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病情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且此护理工作模式获得患者较高的满意度,能够有效缓解护患矛盾,为医院创造和谐环境,此结论和陈锦,叶锦,李黔生[5],等人相符。

综上,全程无缝隙护理工作模式有利于改善护理工作质量,获得患者普遍欢迎,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佳. 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2,09(04):134-136.

[2]裴华. 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急诊内科患者身心恢复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9):90-91.

[3]王艳林.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妇产科的应用[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07):183-185.

[4]冯志英,王建荣,张黎明,等. 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的研制[J]. 中华护理杂志,2016,42(01):63-66.

[5]陈锦,叶锦,李黔生,等. 无缝隙管理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交接记录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24(11B):62-63.

论文作者:平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  ;  ;  ;  ;  ;  ;  ;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论文_平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