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与应对技术壁垒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逆差论文,中国论文,农产品论文,技术壁垒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年以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富农政策,而在人们为我国的富农政策欢呼时,我国农产品出口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据我国农业部的一份报告称,去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了逆差,逆差达到37.3亿美元。报告指出,尽管中国在2004年上半年出口了价值106.2亿美元的农产品,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近11%,但是农产品进口量更高,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62.5%,达到创记录的143.5亿美元。[1]
我国农产品与世界贸易相比较,从出口看,1994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是12.92%,超过世界农产品出口比重9.18%;200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份额是6.6%,低于世界农产品出口比重9%。从进口看,1999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是10.8%,2000年增加到11.6%。2003年前的8年时间里,我国平均每年农产品贸易顺差为43亿美元。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农业生产国,而且曾经是世界第二大谷类生产国(次于美国)和第三大谷类出口国。中国农产品突然间出现的贸易赤字,不能不让人惊讶,“政策影响”固然是农产品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之一,但当今愈演愈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越来越成为令中国农产品出口防不胜防的隐形杀手。我国几乎所有的农产品出口都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如农产品中的猪、牛、羊肉及其制品,因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很难进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日本以残留农药超标为由阻止我国蔬菜对其出口;蜂蜜、茶叶、大米等农产品也因技术壁垒,被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拒之门外。1997年欧盟宣布,由于中国的海洋环境不断恶化,不再进口中国的贝类产品。[2] 因此,在WTO条件下,面对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我国农产品的持续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持续发展我国农产品产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一、TBT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与我国农产品面临的TBT的挑战
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 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简称技术壁垒或TBT) ,是一种非关税壁垒,通常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及健康,阻止欺诈、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为目的,所采取的种种苛刻的、难以实施或难以达到的技术性限制措施和规定。这种技术性规定因难以达到或难以实施,导致最终阻碍他国产品的进口而成为自由贸易的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方式致使我国农产品屡屡遭遇阻碍。同时,目前我国农产品进口的低门槛的现状如不改变,也将会使我国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企业的利益受到一定的冲击。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出现,还会导致通货膨胀和众多人员的失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兴起有其客观必然性,究其根源有WTO的原因,也有社会的、科技的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的原因。因此,它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普遍、最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之一。
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市场缩小、出口绩效下降。1990年以来,随着绿色消费需要趋势的兴起,日本、美国、欧盟逐渐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这些国家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先进、标准化程度高,而且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及生存环境极为关注。因此,这些国家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发源地,欧盟还是绿色壁垒的发源地。[3] 2000年以来,自欧盟不断推出新的农残检测标准及相应的农产品检验制度、认证制度以来,我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的门槛越来越高,严重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欧盟市场。如欧盟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验种类由6种扩大到62种,提高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20~100倍,个别达到200倍,致使2001年中国对欧盟茶叶出口减幅超过37%。2002年1~7月,我国出口日本的活鳗比上年同期下降23%,出口冻鸡下降41%,出口保鲜蔬菜下降20%,出口鸭肉由2002年的4668吨降为2003年的零吨。[2]
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使我国农产品出口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下降。进口国实施技术贸易壁垒限制主要是通过技术规则、标准削弱出口国商品竞争能力,从而达到阻止进口的目的。它之所以能够削弱出口国竞争能力,是因为达不到其技术规则、标准将被拒之门外,而要达到其技术规则、标准,则必须增加投入,从而增加成本,使低成本优势丧失。从经营成本角度来分析,TBT措施对农产品进口企业会产生成本障碍作用,具有负面影响。因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欲达到农产品进口国新设定的TBT标准和措施,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技术水平、卫生水平,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原理全面运用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的全过程,必然会引起出口农产品成本的增加:(1)农产品的固定成本将会大大增加。(2)农产品的可变成本也会因为执行严格的卫生检疫措施、产品标准而上升。(3)为农产品进行卫生检疫而延误时间,而时间具有价值,这将会导致机会成本的上升。(4)由于各国对农产品的技术壁垒各不相同,我国农产品在满足某一进口国技术壁垒要求的同时,可能达不到另一进口国的要求,导致农产品出口成本的不确定性。[4]
由于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阻击使我国农产品该出的出不去,对国内企业市场直接造成了冲击,不仅使我国部分出口农产品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而且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日本将进口大米的检测标准由1993年的47项增加到现在的116项,致使无锡大米由20世纪80年代每年10多万吨的出口量下降为零。欧洲、美国和日本是蜂蜜进口大国,我国是世界蜜源和养蜂大国,也是蜂蜜出口大国。2002年年初,欧盟以我国动物源性商品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全面禁止我国蜂蜜进入欧盟市场,受此影响,2002年1~6月四川省仅出口蜂商品1049吨,同比下降47.76%,出口金额92万美元,同比下降38.61%。[2] 去年,我国农产品因“技术壁垒”而遭受的损失达到95亿美元。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国内市场大门已经打开,从需求的可诱导性以及跨国公司跨国经营本土化的可行性来看,我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对国外农产品或国外农产品企业吸引力是极大的。如果我国不能很好地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进口的低门槛就会导致不该进的却大量涌进来而冲击我国的国内市场。为了避免国外农产品、国外企业对我国农产品产业产生冲击,我国应该加强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的农产品产业。然而,目前我国关于进口农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还没有构建起来。我国农产品相关技术标准、法律不健全,已有的相关技术标准低于国际相关标准,如我国农产品卫生限量指标相对欧盟不仅检测项目少,而且限量指标也松。因此,在WTO条件下,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大门是敞开的,这必然给国外农产品或国外企业以可乘之机,对我国农产品产业、农产品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并会因进口农产品卫生和质量问题而使我国农产品消费者利益受损。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并需要加强研究的问题。
二、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
1.TBT的关税效应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在农产品贸易中实施TBT会产生关税效应。人们常将TBT措施看成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实际上,按照《TBT协议》精神,设立TBT措施的本意并不是增加一种贸易保护手段,而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福利水平的纯技术性行为。但是一些农产品进口国制定的技术性壁垒措施和规定过于苛刻,不公正或带有歧视性,使我国农产品无法达到进口国所设定的TBT标准,这无异于禁止性壁垒。即使我国能够达到进口国所设定的TBT标准,然而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引起成本的增加也会降低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减轻对于进口国企业的压力。这样的效果就如同关税的征收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实施的基础更为合情、合理、合法。因此,TBT所具有的关税效应,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进口国产品而阻止国外产品进入的一种形式。[4]
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生产成本低,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通过我国农产品在生产中的低成本优势显著占领国际市场。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地受到发达国家的不公平待遇。一些发达国家为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口制定了一些不公平的技术贸易壁垒,造成我国出口农产品禁入、退货、索赔等贸易争端频频发生,不仅给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和产地农民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贸易声誉。
2.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规范化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现行农产品卫生标准不仅检测项目少,而且检测项目标准低;不仅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标准,而且相对于农产品生产发展已经滞后。因此,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出口农产品中因农药残留量、动物源性商品抗生素残留量,有害微生物含量、重金属含量、夹杂物、食品添加剂等卫生质量问题而遭遇退赔现象时有发生。
3.农产品企业总体规模小、综合利用水平低
从整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企业总体规模小,食物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少,综合利用水平低;食品市场、食品工业与农业原料基地产业链未真正形成;加工技术落后,行业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备,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较多。
三、我国农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对策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面临紧迫的形势,我国政府应采取相应对策。
1.建立国际农产品贸易TBT预警机制
鉴于歧视性技术壁垒的突发性和信息收集的艰难性,政府有必要建立专门的TBT信息收集和咨询机构,收集跟踪国外有关农产品的TBT措施法规,认真整理总结国内外农产品企业突破TBT措施限制的经验与教训,并加以研究和消化;接受国内农产品企业的咨询,及时发布国内外有关农产品的TBT的最新动态,及时地早防范、早准备,采取对策、突破壁垒。
2.建立我国农产品的TBT体系
加快建立有效、完善并同国际接轨的我国农产品TBT体系,具体包括:参照国际有关标准,制定内外销统一的能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法规和标准、加工和生产方法、合格评定程序和认证制度、包装和标签规定、农产品卫生安全检验检疫程序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
3.加强应对TBT的宣传教育,提高全面应对TBT的意识
4.争取国际TBT立法的主动权
利用我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有利地位和享有的权利,积极争取《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制定或修改的权利,以及在产品法规、标准、认证和检验制度方面实行非歧视待遇和国民待遇,防止农产品进口国对我国农产品实行双重标准,有效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清除对我国农产品的歧视性TBT。
5.加大税费改革力度;实行绿色补贴,加强财政扶持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仅政府须采取相应对策,同时农产品企业也应积极应对,与政府双管齐下,统一协调地采取对策。
1.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
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是应对TBT、持续发展我国农产品业的必要战略。这就要求把农产品管理和农产品环境的治理,农产品生产中投入的农产品原料、化肥、农药,引进的技术和机械设备,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提高竞争力的要素来实施。只有通过全面实施以有机化肥代替无机化肥,生态防治代替化学防治,保护农产品生态环境,建立农产品原料的绿色基地,引进真正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的技术以及机械设备,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解决农产品农残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优质、无农残、纯天然、无公害,以应对绿色技术壁垒。
2.努力实施国际标准,积极进行国际产品认证及体系认证
农产品企业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及其管理保证体系,取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标志认证、HACCP管理系统认证等等,使农产品质量和卫生管理做到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确保农产品从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出口整个环节处于受控状态,保证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并取得国际认可的绿色标志产品认证,即可有效跨越TBT壁垒。[5]
3.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4.推行以质取胜战略,走科学兴农、可持续发展道路
5.尽量完善农产品出口电子商务系统
为此,我国应重视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应用,尽量完善我国农产品出口活动中的电子商务系统及其法规的建立,以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中由此而出现的信息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