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摘要: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不同民族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形成各自不同的民族性格和审美意识。这些审美意识渗透到社会和生活中,深刻影响着各民族的文化。日本花道是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涉及文学、艺术、美学等众多方面。因此花道更能体现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本论文从日本的传统文化“花道”入手,来探究日本花道以及其中蕴含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花道是由中国的佛前供花发展而来的,日本花道是将日常插花艺术与宗教、哲学、美学等联系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受其岛国自然环境的恩惠,日本人特别厚爱自然和自然的万物。可以说日本人的性格和审美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因此日本人对自然美和自然事物的感觉特别敏锐,这种特别的感情构成了日本人特有的“物哀”“闲寂”和注重自然和谐之美的审美意识。而使用不同的花材和插花的类型不同更能体现这些独特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日本人认为自然是生命的根源,是美的感情的根源。这种美学思想成为日本人把握自然美和创造美的基础。尊重自然、和谐之美是花道最重要的审美标准。本论文以花道视角阐述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对日语学习者进一步了解日本花道文化以及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定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花道;审美意识;日本文化;自然美意识
1.前言:
提起日本的传统文化就不得不说到日本的“茶道”和“花道”,所谓“花道”,就是为了体现对自然的崇拜将应季的树枝以及花草的美移入花器之中,日本的花道并不是简单的对花草树木进行组合,而是按照花道师一定的审美构思,加以精巧的摆放在花器之中,并且重新发现自然界中花草树木之美的一种艺术。
2.日本花道的发展史
6世纪,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而中国隋朝时期的“佛堂供花”就是日本花道的原型。佛堂供花传入日本以后,在日本独特的自然状况和社会文化的熏陶之中发展成为一门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但当时仅仅是简单的将花插入到花瓶之中,尚未定型。供奉在神佛前的花在平安时代(796—1192)成为了观赏的对象。插花的规则是到了室町时代才确定下来的。池坊专好以花草向上生长的状态为原型,创造了“立花”。枝条一般分为九条,分上、中、下三段,总体成垂直并稍成圆柱形,构图重点在于线条的美感,当时在上流社会以及武士阶级十分盛行。江户时代中期,根据更加追求简洁之美的商人们的需求,以象征“天、地、人”三枝搭配而成的,简洁且自由的“生花”出现了。江户时代中期以后,出现了更多的插花流派。16世纪期,茶道开始盛行起来,“抛入花”被视为茶道花而接受,其形式上注重花的生机与自然的调和。到了明治时代,小原流师祖小原云创造出了新的“盛华”即在水盘里插花。另外,说到日本花道的“花器”原则上是不拘泥于材质和形状的,陶器、瓷器、甚至葫芦的一部分,任何容器都可能成为“花器”。但是所谓“花器”并不仅仅是用来装花草的容器,应该同样作为花道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被重视,不同的花器中的花材以及花型都有所不同。
3.花道中体现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3.1物哀美
“物哀”是日本独有的审美意识。“物”是指自然万物,“哀”即悲哀,睹物伤情,物我同悲,但“物哀”又并不仅仅是指悲哀,而是包括哀怜、感动、同情,感受自然万物的喜怒哀乐。例如,赏樱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樱花十分美丽但却生命短暂,看着满开的樱花刹那间纷纷飘落,人们能够感受到生命易逝的“生死观”。而当日本人将樱花作为花材放入花器之中作为插花来观赏的同时,也能够思考生命的无常,形成日本花道独有的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幽玄美、闲寂美
受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禅宗思想的影响日本人形成了一种简约、淡泊的性格。而日本美学中的“幽玄”“闲寂”之美就是源自于这种性格。所谓“幽玄”即深含余韵,缥缈的难以捕捉的优雅之美,融合了佛教的生死观,以“余情”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花道中的“茶花”也就是“投入花”,仅仅是由很小的花器及一枝或两枝花组合成的插花形式。小小的明亮的茶花与暗色调的茶室形成对比体现出了一种安静的闲寂之美。通过与茶室的调和,能够给茶室中的客人以寂静赋有余情的享受。
3.3自然美
人类美意识形成的重要契机是源自于人对自然万物之美的直观感觉和感动。日本人观察自然感受自然,将自然视为有生命的的万物的集合,视为生命的根源美的根源。日本花道,不是通过想象将花摆的漂亮剪的好看,插花最注重的是不破坏花本来的美,通过人的手将花的自然美完整的再现。
4.花道美意识形成的原因
日本由于四面临海,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暖。夏季凉爽,降水量充沛。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花草的生长。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都有不同的花争相开放,赋予自然以缤纷的色彩。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日本人对待花草树木有着独特的亲密感。花道师,十分的尊重自然,注重将自然本来的模样再现与花器当中,而并非破坏花的自然美。也就是说花道实际上是人与花(花草等自然之物)之间的对话。正如立花的集大成者池坊专应所说:插花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将自然的美转移到身边的艺术。
上文中提到花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世纪伴随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佛前供花”。佛教对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对自然的崇拜之心和以自然、环境相协调为美)产生了相当大程度的影响。比如花道中体现的“物哀”之美,在赏樱花时,虽然能够感受到樱花盛开的春意盎然,但是看到花瓣轻易的随风飘落经常会产生“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悲凉的想法。这种审美意识正是源自于佛教中无常观,世事无常,万物之生命皆短暂。
另一方面,日本花道以儒教的伦理学为基础,以禅宗为指导思想发展而来。禅宗主张世界万物的调和。这正是花道中统一调和的艺术原理的由来。禅的思想对“幽玄、闲寂”之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简单来说,“幽玄、闲寂”之美就是给人以寂静、淡泊、朴素的感觉。日本传统的花道文化,就是包含着这种宗教哲学,追求简单而意味深远的美。
5.结语
根据本论文的考察,从宗教根源来看日本的花道追求“物哀”、“幽玄、闲寂”的美意识,从花道理念来看注重与自然的调和之美。插花作品看似寂静容易被忽视,但是即便是看起来好不显眼的作品,其深处却隐藏着作者那汹涌澎湃的感情与追求自然美好的意念。所谓心中有美就能发现美。插花的过程即发现美的过程同时又是审视自我的过程。在插花的过程中审视人生,这是日本花道的真髓。
参考文献
[1]奈良本辰也(2014)『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背景』北京大学出版社
[2]黒川雅之(2014)『日本的八个美意识』河北美术出版社
[3大森和夫(2013)『日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安琪拉泽野(2013)《日式花道》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5]杨薇(2012)<日本花道的精神追求> 农业考古报
[6]吉田泰巳(2011)『花道的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7]游凌(2007)<浅谈日本花道的起源、发展> 三峡大学学报
[8]张秀新,姚洪军(2002)<日本传统插花的历史与特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9]韩立红(2008)《日本文化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10]郑青(2006)<日本插花艺术史上的中国因素>博览群书出版社
[11]滨下昌宏(2007)『近代日本美学史研究』晃洋书房出版社
作者简介:侯佳宁(1993— ),女,辽宁省阜新人,沈阳市东北大学日语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论文作者:侯佳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日本论文; 花道论文; 自然论文; 日本人论文; 插花论文; 意识论文; 之美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