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转移和治疗机理研究——1.人肝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基因的克隆及纯化 2.体外顺铂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调亡及细胞转导因子活性的变化

肝癌转移和治疗机理研究——1.人肝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基因的克隆及纯化 2.体外顺铂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调亡及细胞转导因子活性的变化

郑壬鸿[1]2002年在《肝癌转移和治疗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乙酰肝素酶是一种葡萄糖醛酸脂酶,为内切苷酶,能切断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上的侧链,引起一系列继发生理、病理反应。有研究发现乙酰肝素酶大量存在于血小板、胎盘及肝癌、黑色素瘤、宫颈鳞癌、卵巢腺癌和结肠癌等肿瘤组织中,与肿瘤的转移潜能,血管生成以及炎症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1999年研究人员自胎盘中首次克隆到该酶的cDNA序列。本实验采用基因工程法在国内率先自人肝癌组织中克隆了该酶cDNA全长编码片段,证明该酶在人肝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朱辉[2]2006年在《食管癌前病变及癌演进过程中乙酰肝素酶及其抑制剂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食管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尽管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使食管癌的术后生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远达不到理想的程度。临床上,多数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即已为中、晚期。由于有术后转移和复发,术后五年生存率一直较低。肿瘤侵袭转移必须突破细胞外基质(ECM)和血管内皮下基膜(BM)屏障,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是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基膜的主要成分。乙酰肝素酶(Hpa)是一种葡萄糖醛酸内切酶,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可以降解HSPG的酶,它通过切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侧链(HS)以降解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基膜,并且能释放和活化HSPG结合型的生长因子(如bFGF,VEGF等)诱导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随着Hpa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研究的深入进行,Hpa将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课题从五个方面针对Hpa和食管鳞癌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1.Hp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Hpa在正常食管上皮、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情况研究;3.人工合成针对Hpa基因启动子区的反义寡合苷酸(Hpa ASODN)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食管鳞癌细胞TE-13,观察转染后细胞Hpa基因和蛋白表达和食管癌细胞侵袭力的变化;4.研究Hpa抑制剂PI-88对TE-13细胞增殖和Hpa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且联合应用PI-88与Hpa ASODN观察对食管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5.应用PI-88和Hpa ASODN观察对TE-13细胞体内生长、Hpa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Hpa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以Hpa为靶的食管癌治疗奠定理论基础。第一部分乙酰肝素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目的:对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癌组织标本中Hpa的表达状况进行研究,分析Hpa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杨鹰[3]2007年在《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姜黄素抑制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卵巢癌(ovarian carcinoma)发病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仅次于宫颈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其发生机制及治疗的探索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乙酰肝素酶是一种内糖苷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中的硫酸乙酰肝素(heparin sulfate,HS),在恶性肿瘤细胞中乙酰肝素酶普遍存在,卵巢癌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索。实体肿瘤的生长必须依赖持续和广泛的肿瘤血管生成,新生血管为肿瘤组织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又是肿瘤组织发生转移的重要途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过与3种选择性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高亲和力酪氨酸受体VEGFR-1(FLT-1)、VEGFR-2(FLK-1)及VEGFR-3(FLT-4)结合,引起一系列的信号传导,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最终引起新生血管形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RNAi技术是一种比较新的生物医学研究方法,将与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对应的正义RNA(sense RNA)和反义RNA(anti-senseRNA)组成的双链RNA(double strand RNA,dsRNA)导入细胞,可以使mRNA发生特异性降解,导致相应基因的沉默,这种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被称为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RNAi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到功能基因组学、基因治疗学、新药开发研究等众多领域。姜黄素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等,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抗癌药物,其抗肿瘤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拟观察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姜黄素对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本实验分四部分:第一,选择65例经病理确诊的卵巢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VEGF、VEGFR1和F8因子的表达情况,探寻乙酰肝素酶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第二,进行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观测其细胞生物学特性,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及RT-PCR方法检测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肝素酶表达情况。第叁,进行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肝素酶表达的RNA干扰实验,检测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细胞活性、乙酰肝素酶基因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VEGF蛋白表达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第四,在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姜黄素共培养,观察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率等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中乙酰肝素酶表达变化,探讨姜黄素对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第一部分:卵巢癌乙酰肝素酶表达特征及与血管生成关系研究1.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乙酰肝素酶无阳性表达,阳性率为0%,65例卵巢癌中乙酰肝素酶阳性51例,阳性率为78.5%,两组乙酰肝素酶表达差异非常显着。提示卵巢癌中乙酰肝素酶表达具有肿瘤特异性。2.<50岁组27例中21例乙酰肝素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7.8%,≥50岁组38例中30例阳性,阳性率为78.9%,无显着性差异。浆液性囊腺癌30例中25例乙酰肝素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3%,粘液性囊腺癌21例中16例阳性,阳性率为76.2%,其他类型14例卵巢癌腺癌中10例阳性,阳性率为71.4%,差异不显着。提示卵巢癌乙酰肝素酶表达与卵巢癌组织类型及患者的年龄无相关性。3.早期卵巢癌组织12例中乙酰肝素酶阳性3例,晚期卵巢癌组织53例中乙酰肝素酶阳性48例,组间差异显着。高分化卵巢癌5例中乙酰肝素酶阳性表达1例,中分化卵巢癌15例中乙酰肝素酶阳性表达6例,低分化卵巢癌45例中乙酰肝素酶阳性表达44例,组间差异显着。提示卵巢癌乙酰肝素酶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级有显着相关性,分化越低的卵巢癌,乙酰肝素酶表达越强;卵巢癌乙酰肝素酶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有显着相关性,晚期卵巢癌乙酰肝素酶表达强于早期卵巢癌。4.VEGF表达强度在卵巢癌患者不同年龄组中无显着区别,在卵巢癌不同组织学类型中无显着差异,临床晚期卵巢癌中VEGF表达强度高于早期卵巢癌,高中分化卵巢癌和低分化卵巢癌组VEGF表达强度显着不同,以低分化癌组表达为高。卵巢癌乙酰肝素酶表达强度变化与VEGF表达强度呈相同趋势,统计分析表明,卵巢癌VEGF表达强度与乙酰肝素酶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7。5.卵巢癌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组织学类型中VEGFR1表达强度无显着区别,临床晚期卵巢癌VEGFR1表达强度显着高于早期卵巢癌,低分化卵巢癌VEGFR1表达强度显着高于高中分化卵巢癌组。统计分析表明,卵巢癌VEGFR1表达强度与乙酰肝素酶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2。6.卵巢癌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组织学类型中MVD无显着区别,临床晚期卵巢癌MVD显着高于早期卵巢癌,低分化卵巢癌MVD显着高于高中分化卵巢癌。统计分析表明,卵巢癌MVD与VEGF、VEGFR1及乙酰肝素酶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4,0.713和0.669。提示乙酰肝素酶通过释放、激活VEGF来促进血管的生成,乙酰肝素酶和VEGF在卵巢癌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协同的作用。第二部分: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及乙酰肝素酶表达研究1.成功进行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细胞形态学观察见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边形,细胞排列紧密,边界清晰。细胞活力测定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力为95%以上。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FⅧ因子免疫荧光化学检测,细胞胞浆为绿色荧光,证实为内皮细胞。为研究肿瘤血管新生机制及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理想的体外实验模型。2.乙酰肝素酶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见乙酰肝素酶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胞浆,胞核未见染色,OdMEC组乙酰肝素酶表达明显高于HUVEC组。RT-PCR检测结果可见OdMEC组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明显高于HUVEC组,提示乙酰肝素酶是OdMEC组内皮细胞区别于HUVEC组内皮细胞的主要生物学标志之一。第叁部分:RNA干扰沉默乙酰肝素酶基因表达对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实验研究1.应用含绿色荧光蛋白的载体作对照转染,发现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肝素酶siRNA转染效率可达到95%以上。提示乙酰肝素酶siRNA得到了高效转染。2.实验组以乙酰肝素酶siRNA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并于2、4、6、8d检测乙酰肝素酶表达,结果发现微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肝素酶mRNA水平显着降低、蛋白水平显着降低(免疫荧光法、WB法)。提示乙酰肝素酶siRNA转染可显着抑制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肝素酶的转录及蛋白表达。3.乙酰肝素酶siRNA转染后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WB检测发现,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SiRNA处理后,随着时间增加,VEGF表达降低,对照组无显着改变。提示乙酰肝素酶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受抑制后降低了VEGF的表达。4.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发现乙酰肝素酶siRNA转染后血管内皮细胞活力降低,随着时间增加,MTT检测吸光度值变化不大,而正常组和对照组随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细胞增殖指数检测发现乙酰肝素酶siRNA转染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指数显着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乙酰肝素酶siRNA转染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显着上升。提示RNAi可有效沉默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肝素酶表达,降低VEGF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RNAi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途径。第四部分:姜黄素对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乙酰肝素酶表达的影响1.细胞形态观察见姜黄素组培养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细胞生长密度减小,细胞出现皱缩,折光性减低,随姜黄素浓度增加可见细胞脱落、脱壁漂浮甚至破碎现象,72h可见细胞成大片脱落,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关系。提示姜黄素(2-250ug/ml)能显着抑制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细胞生长抑制率检测结果表明,姜黄素对卵巢癌血管内皮细胞抑制作用明显,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显着,有显着的剂量依赖效应。姜黄素组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指数影响检查可见姜黄素组细胞增殖指数显着下降,同时观察到G0/G1期前出现明显亚二倍体峰,即凋亡峰。提示姜黄素(2-250ug/ml)能显着抑制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增殖指数,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3.免疫荧光法检测内皮细胞乙酰肝素酶表达结果显示,姜黄素组内皮细胞乙酰肝素酶表达显着下降,有显着的剂量依赖抑制效应。提示姜黄素(2-250ug/ml)能显着降低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肝素酶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的表达。4.细胞培养上清液MDA及LDH活力检测结果显示,姜黄素组细胞培养液上清LDH活性显着升高,MDA含量显着增加。提示高浓度姜黄素具有显着的细胞损伤效应。

周光召[4]2002年在《在中国科协六届二次全委会议上的讲话(选摘)》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录音整理)(2002年1月24日)科协所属学会和各级地方科协,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概括起来,这个位置就是“科技工作者之家”。因为科协以及学会不是一个部门,没有部门的界限,也没有领域的差异,而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组织起来的团体,这个团体就是科技人员自己的“家”。“家”的含义跟部门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家里不仅有各个

陈希[5]2002年在《变革时期我国大学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文中提出分析了当前社会经济变革时期对大学体育的新需求,介绍了大学体育出现的新变化,进而着重阐述了大学体育的管理与组织的变革情况。认为,大学体育的管理与组织变革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1)组织管理观念的现代化(其核心是赋予大学体育以二元性质);(2)组织管理形式的多样化:(3)体育师资队伍构成的多样化;(4)资源获取方式的多样化;(5)赋予学校体育主管领导若干新的职责。文章倡导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做法把大学体育推向新阶段。

佚名[6]2002年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将举办暑期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班》文中认为为积极适应全国范围内的体育课程改革形势,拓宽体育教师视野,改善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委会定于2002年8月1~6日在青岛大学举办“暑期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班”。届时将聘请全国知名学校体育专家授课。培训班的主要内容是:1当前学校体育改

邰崇禧, 汪康乐, 朱国生, 吴明方, 高凤明[7]2002年在《对江苏省大学教师健身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主要结论:江苏省大学教师对健身方面的认知程度较强,但健身行为较弱,体育人口约占27. 9%;影响大学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首要主客观因素是“惰性”和“没有时间”;健身项目主要选择羽毛球、乒乓球和慢跑;锻炼形式以个人或亲朋结伴为主要特征。建议:加强对大学教师的健身宣传,发挥高等学校工会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把体育健身融入教师的日常生活。

徐宏[8]2002年在《我国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探索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现状及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并寻找发展对策。结果显示:我国西部地区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学校体育发展滞后。建议:转变观念,加强师资建设,抓住机遇,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以推动我国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

杨留锁[9]2002年在《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问调查法,对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构成与培养进行研究。研究结论: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首先应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在丰富知识、活跃思维、勇于实践等方面下功夫。

刘英辉[10]2002年在《试论健美专项课对学生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健美专项课与篮球、排球、武术、足球等专项课进行研究。在100 m跑、1000 m跑、立定跳远、铅球、引体向上这5项达标中,健美班分别与篮球、排球、武术、足球班比较,总体呈显着性差异,P<0. 05;健美班学生胸围指数比身材高大的篮球班、排球班的学生大,与足球班、武术班学生相比,呈显着性差异,P<0. 05。健美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肝癌转移和治疗机理研究[D]. 郑壬鸿. 第四军医大学. 2002

[2]. 食管癌前病变及癌演进过程中乙酰肝素酶及其抑制剂作用的研究[D]. 朱辉. 河北医科大学. 2006

[3]. 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姜黄素抑制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实验研究[D]. 杨鹰. 第叁军医大学. 2007

[4]. 在中国科协六届二次全委会议上的讲话(选摘)[J]. 周光召. 体育科学. 2002

[5]. 变革时期我国大学体育的组织与管理[J]. 陈希. 体育科学. 2002

[6].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将举办暑期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班[J]. 佚名. 体育科学. 2002

[7]. 对江苏省大学教师健身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 邰崇禧, 汪康乐, 朱国生, 吴明方, 高凤明. 体育科学. 2002

[8]. 我国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徐宏. 体育科学. 2002

[9]. 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研究[J]. 杨留锁. 体育科学. 2002

[10]. 试论健美专项课对学生健康的影响[J]. 刘英辉. 体育科学. 2002

标签:;  ;  ;  ;  

肝癌转移和治疗机理研究——1.人肝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基因的克隆及纯化 2.体外顺铂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调亡及细胞转导因子活性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