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促排卵效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2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三组,中医药综合治疗组(4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1例)和西医治疗对照组(40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妊娠及排卵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Em、P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增加的幅度最大,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综合治疗组与西医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综合治疗组患者妊娠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妊娠11例,西医治疗对照组妊娠2例,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P=0.03);中医药综合治疗组治愈9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6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12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80%;西医治疗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13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50.00%。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0,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卵泡发育,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中医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010-02
不孕不育是指婚后夫妻有正常性生活并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1年以上未能怀孕的情况。其中女性不孕指的是不孕原因属于女方,女性不育症指的是女性虽能受孕但因各种原因导致流产而不能获得存活婴儿的情况。排卵障碍性不孕是指女性因不能排出正常的卵子所造成的不孕。我国不孕症的发病率约7%~10%[1],排卵障碍性不孕是女性不孕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约占25%~30%,主要包括无排卵、少排卵以及黄体功能不足[2]。其治疗方法主要为促进排卵,目前,促进排卵的药物及方法有很多种,临床疗效相差也较大[3-6]。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现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妇科门诊治疗的12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 患者进行分析。纳入的患者均符合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中医药综合治疗组(4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1例)和西医治疗对照组(40例)。其中中医药综合治疗组(41例),年龄在20~37岁之间,平均为31.5岁,不孕时间为 0.5~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1例),年龄在21~36岁之间,平均为32.1岁,不孕时间为1~6年;西医治疗对照组(40例)年龄在21~37岁之间,平均为 31.9岁,不孕时间为1~6年。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即一个月,并观察1~3疗程。每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①中医药综合治疗组(人工周期中药口服+穴位针刺+艾箱灸+耳穴压豆):予人工周期中药(促卵泡汤、促排卵汤及促黄体汤)口服,穴位针刺+艾箱灸+耳穴压豆。
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人工周期中药口服+氯米芬口服+HCG注射):予人工周期中药(促卵泡汤、促排卵汤及促黄体汤)口服,氯米芬口服,必要时HCG注射。
③西医治疗对照组(氯米芬口服+HCG注射):予氯米芬口服+HCG注射。
促卵泡汤组成:熟地、白术、淮山、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当归、白芍、女贞子、旱莲草、首乌、石斛、黄精。用法:月经第5天起每天1剂,连服7剂,农本方冲服或饮片煎服。
促排卵汤组成:熟地、当归、丹参、赤芍、泽兰、茺蔚子、香附、菟丝子、肉苁蓉、仙灵脾、巴戟天、桂枝。用法:月经第13天起每天1剂,连服3剂,农本方冲服或饮片煎服。
促黄体汤组成:熟地、淮山、山茱萸、桑寄生、续断、菟丝子、肉苁蓉、蛇床子、金樱子、枸杞子、茯苓、杜仲。用法:月经第18天起每天1剂,连服7剂,农本方冲服或饮片煎服。
针刺穴位:关元、中极、归来、子宫、足三里及三阴交。操作流程:采用0.28~0.35规格的1.5寸的针灸针,进针1~1.2寸,月经第5~12天,施以补法,针感较弱,得气后加艾箱灸30~40分钟;月经第13~18天,施以泻法,针感较强,得气后加艾箱灸30~40分钟。
耳穴压豆:取内分泌、内生殖器、肝俞、肾俞、皮质下及神门,以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单耳交替,每3~7天换一次。
西医治疗: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氯米芬50mg,1次/天,连服5天,如未排卵,依次每月增加至100~150mg,用药周期行阴道超声监测卵泡生长,卵泡成熟(达17mm)后用绒促性素(HCG)5000U肌内注射以促排卵。
1.3 疗效指标及评价标准
阴道B超:月经第十天开始B超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及排卵,孕40天B超明确宫内外妊娠,孕50天B超确认临床妊娠。
治愈:妊娠或B超监测示优势卵泡最大直径>18mm,子宫内膜厚度>8mm,且连续三个周期以上;
好转:优势卵泡最大直径>18mm或者子宫内膜厚度>8mm,且至少一个周期;
无效: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三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发育变化及妊娠情况
三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Em)、发育至最大卵泡直径(F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Em、P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增加的幅度最大,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综合治疗组与西医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综合治疗组患者妊娠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妊娠11例,西医治疗对照组妊娠2例,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P=0.03)。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发育变化及妊娠情况
3.讨论
不孕不育作为人口问题中的生殖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夫妻双方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的稳定性。排卵障碍性不孕是一种常见的不孕症,其发生与心理、生物、环境、社会等因素均有关[7]。西医认为,排卵障碍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功能紊乱导致的,这个性腺轴的任何环节发生了功能或器质性的损害时,均可引起排卵障碍,因此,其治疗主要是针对性腺轴的各个环节单独用药或结合用药,如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等均是临床常用的促排卵药,西药临床疗效较快,但其副作用也不小,如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多胎妊娠等。而中医认为,女性生殖系统的调节以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平衡协调关系为枢纽,肾精亏损、肝气郁结、瘀血痰浊阻滞冲任均会导致排卵障碍,因此,其治疗以补肾调经为主[8],同时辅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痰利湿等。中医治疗的副作用小,但其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因此,若将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有机结合在一起,则可达到疗效互补的目的。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Em、P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增加的幅度最大,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状况,能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并促进卵泡的发育。综合效果比较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最高,妊娠例数最多;其次是中医药综合治疗组,两组总有效率和妊娠例数均显著高于西医治疗对照组,说明对于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中西医结合疗效最高,中医疗效优于西医疗效。
【参考文献】
[1]覃继团,赵可宁.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97-199.
[2]王秀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探析[J].中医中药,2013,15:123-124.
[3]张宗圣,李爱梅.补肾方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8):631-632.
[4]黄娟,罗霸根,付丽君.来曲唑配合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51-52.
[5]方家,李林,刁军成等.补肾方联合腧穴热敏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3):326-329.
[6]文怡,任爱玲,邓琳雯.耳穴联合温盒灸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疾病的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2):72-73.
[7]王唯迪.中西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5):86-88.
[8]贾翠敏.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6):867-868.
论文作者:陆识映,苏艳霞,刘灵达,杨柳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卵泡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西医论文; 障碍论文; 不孕症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