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政府支持乡村经济转型升级,乡村文化旅游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深入挖掘乡村休闲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对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主要集中在观光和农产品销售两方面,对乡村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并不充分。若能深度开发各地乡村文化资源,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不仅有利于各地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也有利于丰富我国旅游业产业结构。
关键词:乡村;休闲文化;旅游
1乡村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1独立开发为主,没有专门的规划部门,资金投入缺乏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没有专门的规划部门,因此,普遍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规划统一的布局建设,缺乏区域宏观的视角,整体系统建设不到位,难以与相邻地区建设进行协调,出现如水、电、路、通讯、旅游设施,产品配备不齐等问题;其次,规划是配置资源的依据,没有规划意味着土地价值的不确定、基础设施布局的不确定及空间资源的不确定。但是不确定性是投资最需要避免的,这也就造成资金引进难的原因之一。上述原因造成资源和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甚至浪费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乡村旅游的发展。
1.2产品开发两极化,创新不足
近几年乡村旅游飞速发展,乡村游客量从2011年的6亿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22亿人次,乡村旅游市场发展可谓热火热涂。而乡村旅游发展火爆的同时,也存在着产品品质低、高品质产品少,创新不足等问题。也就是“多与少”、“量与质”的两极分化的问题。具体说来,大多数的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产品雷同和产品类型粗犷,并且低品质过多,市场供给严重过剩。而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品,如莫干山、大理,则数量相对较少,分布不均,供给不足。同时,旅游产品的创新上,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传统的初级加工、包装简陋、毫无特色的土产商品无法刺激到消费欲望,乡村土特风物的极大丰富与创新开发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乡村旅游商品亟待转型升级。
1.3营销模式落后,不利于乡村旅游产品宣传
大多数乡村旅游的营销方式上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主要依靠传统的营销模式,如电视广告、马路广告、广告牌、旅游宣传单、朋友介绍等。对于互联网的运用不够充分。信息化的时代,这种传统的营销方式对产品的宣传速度远远滞后于网络宣传,对于新产品的推广有极大的限制,另外,没有进行细分市场,深入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及针对性的营销,无法直观生动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需要更新营销理念及手段,进行精准营销。
2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发展的几点看法
2.1出台要素保障措施
强化资金保障,开展农村空置房屋情况摸底,为金融资本注入、开展股权交易提供基础。推广民宿贷、众筹等融资举措,鼓励返乡创业。强化用地保障,创新点状供地方式,探索以乡村休闲旅游村为单位整体包装项目的新方式,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报批、统一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强化人才保障,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人才培育三年课程项目,构建市级示范培训、县级特色培训和乡(镇)级基础培训“三位一体”分级分类分对象培训体系。强化治安消防安全保障,努力破解泥(砖)木结构、纯木(竹)结构以及单栋房屋客房数超标、建筑超层、总建筑超面积等情况的农家乐民宿消防难题。同时,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将乡村休闲旅游业作为农业招商的重要内容,结合浙商丽商回归、华侨要素回流等工程,积极鼓励工商资本参与乡村休闲旅游投资建设。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和开发金融产品,加大对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的信贷支持,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
2.2做好项目创建文章
一要紧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着重投入资金完善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做好旅游公路通道两侧道路硬化和绿化。着力推进乡村旅游点的引导标识牌、停车场、公厕、农家乐、游步道、观景长廊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二要加强精品民宿项目建设。梳理出全区各乡镇(场)可利用民宿资源。发挥政策培育引导作用,政府出台制定特色民宿管理办法,吸引优质资本投资民宿产业,对引进开放式民宿文化旅游村落及连片改造、提升的特色民宿给予政府资金奖励。三要全面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把示范园区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科技设施水平领先,集农家乐、农业观光园、古村落、新农村建设等各种休闲产业模式为一体的示范园。在示范区的带动下,整合涉农项目,进行复制、推广,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2.3加强联合营销,提高产品影响力
如何集中有限人力、网络、资金等资源,力求营销成效最大化,要在营销对象和营销方式上实现多重联合。实现营销对象的联合。依托统一的服务商运营淘宝网或其他第三方交易平台,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实现统一宣传营销,避免各乡村休闲旅游点自立门户、单打独斗所导致的平台知名度不高、信息量不全、访问数有限等问题。实现营销方式的联合。即使是统一的服务商运营淘宝网或其他第三方交易平台,相对茫茫网络大海,也是孤岛一座。提高产品知名度,一方面要靠运营时间的积累,另一方面也非常需要借助现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资源进行宣传推广。同时,要适时结合节庆主题活动,选择多样的促销推广方式,增加潜在用户的可进入性。
3结语
各地在对乡村休闲旅游进行规划时要有目的性,旅游主题要符合当地文化特色,并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农耕文化,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提高当地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章鸿,仇文利.论科学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理论依据[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5(03):108-114.
[2]刘邦凡.论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A].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梯队.东亚公共行政改革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梯队:,2012:5.
[3]刘邦凡,李明达,王静.略论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3,(31):63-64.
[4]魏新生.基于农耕文化体验的城郊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开发[J].焦作大学学报,2013,27(04):48-50+57.
论文作者:刘惠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乡村论文; 旅游论文; 文化论文; 资源论文; 产品论文; 旅游产品论文; 资金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