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工程数量逐渐增加,建筑能耗也随之增多,为了有效降低能耗,这就需要在工程建设当中加强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材料检测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建筑节能检测方面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材料 节能 检测
一、建筑节能材料分类介绍
(1)建筑节能主墙体材料
混凝土空心砌块。现代节能建筑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混凝土空心砌块材料,这也是建筑主体最主要的建筑材料种类,混凝土空心砌块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是应用于建筑物墙体的主要材料,具有较强的优势,如空心结构有助于提高保温性,进而降低建筑物室内的能源消耗,同时提高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
加气混凝土。还有一种建筑材料在节能材料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就是加气混凝土,这类建筑材料生产成本相对于空心混凝土砌块来说较高,节能效果也更好,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这类建筑材料主要用于填充复合墙体。
粉煤灰及矿渣制品。传统建筑材料一般采用黏土实心砖,但随着建筑节能水平的逐渐提升,黏土砖逐渐被粉煤灰或矿渣制品取代,这样的建筑材料强度较大,具有较强的承重效果,保温隔热效果较好,而且粉煤灰和矿渣砖原材料都是工业废渣,有助于实现资源再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生态平衡。
(2)建筑外墙保温材料
目前广泛应用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包括聚苯乙烯排摸塑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和水泥聚苯板等等。
聚苯乙烯排摸塑料的密度小,热导率小,机械强度非常高,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这种材料的尺寸精度是非常高的,结构均匀,因此被应用于外墙保温施工中。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热导率小、耐水汽性能强,不需要进行单独的绝缘防潮处理,就可以简化施工流程,施工成本也会相应地降低。但是,这种材料的造价相对较高,用于建筑施工中必然会给施工带来较高的成本,所以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
水泥聚苯板的强度高、韧性高,不仅具有非常好的耐水性,而且还具有很好的抗冲击性,抗冻能力也非常好。这种材料也有缺点,其容重、强度和热导率之间会相互影响,水泥聚苯板的缺点是对板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对水泥聚苯板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对板缝开裂的问题有效解决。
二、现阶段国内的建筑节能材料检测问题
(1)对节能检测技术认识不足
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对节能检测技术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应充分认识到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相关设计单位、审图机构对节能设计敷衍了事,节能设计参数要求不准确、计算不详不实,甚至有的图纸的节能设计不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气候条件。一些生产厂家在提供所谓“节能产品”时不能提供有效的节能检测报告或检测报告执行标准错误,存在必要的检测项目指标缺失、检测结果不合格等问题。施工单位在节能材料安装施工的过程中也存在不按标准选择合适的施工条件、原材料进场时不按规定进行验收检测、隐蔽构件在施工过程中不按要求进行监督和抽查等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均会给建筑结构的稳定可靠性带来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2)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标准不同
当前,我国各地区的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标准差异性较大,检测标准众多,且不同地区的节能材料检测技术与检测设备往往不同,这一现象不利于我国节能材料检测的体系的发展。比如耐碱网格布涉及的产品标准有 JG/T158-2013,JG 149-2003,JC/T841-2007,保温砂浆涉及的产品标准有GB/T26000-2010,GB/T20473-2006,JG/T158-2013。同种节能材料产品执行标准不统一,造成技术指标不统一,以及检测方法的不同。与此同时,区别化的检测方式与设备会对数据的采集与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极有可能会降低节能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不准确的节能材料检测结果会进一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
(3)有关标准与管理制度尚未健全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建筑材料市场中推出新型节能材料的时间越来越短,新型节能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尽管建筑节能材料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但我国节能材料的有关标准仍未完善,导致对新型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时,缺乏相关的标准与参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 GB/T10294-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中关于试件试验前的状态调节,规范中检测方法说明不够详细,只写明“测定试件质量后,必须把试件放在干燥器或通风的烘箱里,以对材料适宜的温度将试件调节到恒定的质量”,但对具体温度及如何达到恒定质量并未做详细规定。此外,我国有关部门对建筑节能材料的研发与推行的监管力度不足,使部分节能材料未经有关部门的认证、未在有关部门备案便推向市场,增加了我国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工作的难度。由此可见,我国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标准规范的时效性较差,难以适应当前市场情况与检测需求。
其次,我国有关部门对建筑节能检测的关注程度不够,导致节能材料的采购、运输与检验管理的缺失。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节能材料因为直接裸露导致材料变质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检测过程中缺乏对检测人员的监督,部分检测人员检测流程不规范,使部分节能材料的检测结果难以为后续的项目建设提供支持。同时,我国尚未对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报告格式统一要求,造成检测报告不能全面反映节能建筑材料信息,难以满足现阶段节能材料检测的要求。
三、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优化方法
针对目前节能检测及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合理改善节能材料的检测技术及有效提高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笔者根据个人工作经验提供以下几点建议,仅供有关单位参考。
(1)加大宣传节能检测技术的力度
房地产企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进行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未能足够重视并合理运用节能检测技术,其根本原因是对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的认识不足。因此,必须要加大对节能检测技术的宣传力度,定期组织开展讲座和培训,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来提高各个企业管理者以及施工技术人员对节能材料检测技术的理解程度,使其了解节能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有利于后期工作的开展。
(2)提高质量管控重视程度
要想解决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需提高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检测单位对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技术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对质量的管控来约束和规范节能工作者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做好质量管控:首先,控制参数的确定。指导施工并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的数据,被称为控制参数。例如,预制墙体的传热系数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安装门窗玻璃前要验证其保温性能是否符合节能标准。其次是对现场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现场施工时,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部门抽检、政府监督等环节。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理部门及政府监督部门做好施工验收、隐蔽工程等的检查和监督,随时关注建筑节能施工过程及施工控制,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3)建立完善的检测监督与管理机制
由于内部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部分材料检测人员玩忽职守,在检测过程中并未按照有关标准对节能材料检测,致使检测样品被污染,检测结果的误差较大。因此,检测机构应完善内部管理与监督机制,切实保障节能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首先,严格要求检测人员详细记录试验流程与试验数据,对于质量不合格的节能材料出具相关报告,并将这一情况与相关材料利用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及时上报给企业以及有关部门。其次,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检测前,需仔细检查检测设备,核对检测样品,检测设备无问题时才可开始试验,降低试验设备对结果的影响。检测过程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检测人员共同操作,确认无误后方可出具报告,如果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应对产生误差的原因全面分析,并且再次检测。
(4)完善相关标准
鉴于我国新型节能材料更新时间较快,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缺少基本信息,我国有关部门应提高节能材料市场准入门槛,做好企业建筑节能材料的备案工作,严格审查企业的资质。其次,应及时更新信息系统,及时将新型建筑材料的数据录入系统,为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此外,积极制定全国性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标准的统一标准,进一步规范节能材料的检测,提高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建筑节能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已经成为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建筑节能材料,可以起到能源节约的作用,不仅可以使得建筑材料的能源消耗降到最低,而且还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建筑节能材料的具体应用中,还要与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整合,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而且这些资源能够得以重复利用。资源合理利用,而且还提高了利用率。所以,“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题。在建筑设计中,建筑构造会更加合理,更注重环境保护。因此,环保型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可以促使建筑业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其中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技术能够对工程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解决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和相关人员要积极提高自身对节能材料检测的技术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弓云.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与发展[J].能源与节能,2015,(12)
[2]李晗晗.浅析建筑节能材料与检测[J].广东建材,2016(7):
论文作者:孙佳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材料论文; 节能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标准论文; 检测技术论文; 我国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