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研究拓宽研究门槛--对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现状的思考_循环经济论文

深化研究拓宽研究门槛--对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现状的思考_循环经济论文

深化研究力度,拓宽研究视阈——对当前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状况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循环经济论文,力度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识码:A

当前,学界对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循环经济的起源、概念、原则、实施必然性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内容大多趋于雷同。从发表的刊物级别和种类来看,主要见诸于实践指导性较强的刊物,而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发表的有关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文章还较少。笔者试图针对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提出自己的思考。

1 当前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状况

(1)关于循环经济基本范畴的研究 对循环经济基本范畴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其基本内涵和本质两个方面问题的研究。

1)关于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多数研究者认为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内涵为“3R”原则:减量化(reduce)原则,即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再利用(reuse)原则,即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资源化(recycle)原则,即把废弃物再次变成为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有的学者提出了“4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回收(recovery)、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1],或者:减量化(reduce)、资源化(reuse)、无害化(recycle)、重组化(reorganize)原则[2]。还有学者还提出了“6R”原则:降低消耗、减少排放(reduce)、重复使用(reuse)、循环利用(recycle)、可再生(renewable)、可替代(replace)、恢复和重建(recovery)[3]。

2)关于循环经济的本质 对循环经济本质最一般的理解是从其基本内涵和外部特征的角度来将其界定为生态经济。如曲格平认为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4]。吴季松认为循环经济就是要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靠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5]。吴绍中认为循环经济就是要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建立起反复利用自然的循环机制,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中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6]。

冯之浚从生产的技术范式角度认识循环经济,认为随着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突出,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从稀缺走向枯竭,以资源稀缺为前提所构建的末端治理范式逐渐为循环经济范式所代替,把循环经济看作是一种范式革命[7]。

解振华从经济形态的角度界定循环经济,认为循环经济是在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增长制约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一种公共财富阶段的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条件和福利平等基础上的以全体社会成员生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的前景是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8]。

(2)关于循环经济实践价值的研究 众多的研究者认为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论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这实际上就是揭示了循环经济巨大的生态价值。

有研究者超越了循环经济的生态价值,看到了其经济价值。诸大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经济强国的需要[9]。张凯论述了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同一性,认为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促进市场经济的规范有效[10]。齐建国认为循环经济是中国新兴工业化的最高形式[11]。

少数学者看到了循环经济深远的社会价值。吴季松认为循环经济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直接保障,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和全民族素质提高的间接保障[12]。诸大建认为循环经济是对工业化运动以来经济、社会、环境三维分裂的发展模式到三维整合的发展模式的变革,它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就业统一起来,要求从三维分裂的发展走向三维整合的发展[13]。潘岳则从实现社会公平的角度认识了循环经济的社会意义。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为不发达地区和后代留下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有助于生态环境公平,进而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14]。

(3)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基础的研究 有学者研究了循环经济的生态学依据。陶火生认为循环经济的本质内涵和建构原则是以一系列的生态原理和规则为依据的,是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辩证结合[15]。吴季松认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就是以系统论和生态学这两门新兴学科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经济学[16]。

有学者从经济学的两大主题“稀缺”和“效率”入手分析了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认为一方面现代经济社会所面对的稀缺性要素向自然资源转移,另一方面经济效率目标应包括生态效率。稀缺性要素的转移和生态效率的变革成为循环经济发展必然性的根据,是循环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学依据[17]。

冯之浚认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整体论、系统论、自组织理论和协同理论,这是侧重于从哲学的角度对循环经济理论基础的研究[18]。他认为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模式,并认为中国古代的天人调协的思想对当代的循环经济研究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19]。

还有学者研究了循环经济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金涌提出循环经济有五大自然科学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近代信息学的发展、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理论[20]。

(4)关于循环经济相关理论建设的研究 徐嵩龄论及了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关系。认为循环经济更新了环境在经济中的位置,将环境由经济外部的制约性因素提升为经济内部的新的生产要素。这里,除了对传统经济理论与制度的认同外,还产生相当大的不一致。因而要对传统经济理论和制度进行创新性、革命性的变革[21]。

解振华提出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加强循环经济的经济学解释,辨析循环经济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循环经济与效率、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关系。还提出要加强循环经济伦理建设,并指出循环经济伦理既不同于市场经济伦理,也不同于现时的环境伦理,而应是市场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的结合[22]。

李兆前提出要加强以下方面的理论建设:关于循环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循环经济的国家行为与市场的关系;循环经济与效率;循环经济与公平;循环经济与环境伦理等方面相关问题的研究[23]。

(5)关于循环经济实践发展的研究 多数研究者认为循环经济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但也有不同观点,认为循环经济实践在我国仅开始了试点工作,我国现行的经济运行体系缺少按物质流向构造的循环链,循环经济还更多地停留在超前性理念层次上[24]。

众多研究者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归结众多研究者提出的对策性建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加强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坚持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广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工作等。最近徐嵩龄教授提出了颇有新意和价值的观点,认为循环经济的优先发展领域应是重化工产业,并认为加强以市场为平台的制度建设对于中国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是至关重要、最为迫切的[25]。

2 当前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当前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存在两种缺点:一是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深度不够,比较肤浅;二是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视阈还有局限,有些理论问题还只是刚刚引起学界的注意,还没有形成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1)对循环经济范畴的理解尚欠科学 一方面表现为对循环经济基本内涵认识的准确性有待商榷。对循环经济基本内涵比较统一的认识是“3R”原则,少数人提出了“4R”或“6R”原则。笔者认为,这样认识循环经济基本内涵的优点是有利于实现多途径促进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但也有缺点,即把这么多的原则作为循环经济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把一些“非循环”技术途径纳入“循环经济”范畴之中。这样的话,循环经济中“非循环”的技术分量不断上升,这就容易导致“循环”在循环经济中地位的弱化,也就不能将“循环”作为优先考虑和重点发展的突出地位,与这一概念提出的初衷不符。这样的内涵还会给人一种错觉,就是循环经济无所不能,容易误导人们将一切资源环境问题不加分析与区别地按照循环技术途径处理,这显然与中国现在解决环境资源问题的实际技术需求不合。

另一方面对循环经济实质的认识有待科学化。从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外部特征的角度将其本质界定为生态经济,并没有从深层次上揭示其本质;将循环经济视为生产技术范式革命,应该说是对循环经济的理解深入了一步,但仅仅看作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好像有失偏颇;从经济形态的角度来界定其本质,给人的感觉则是过分抬高了其地位和价值,不仅不符合循环经济实践发展水平的现状,而且也不符合马克思对“经济形态”范畴界定的最一般的理解。

(2)对循环经济理论基础的研究尚未展开 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研究的缺陷一方面表现为研究力度肤浅,当前对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还是从现实的资源和环境的实际状况这一实证的角度来论证其必然性,而很少能从理论的层面对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深层次分析。即使做了某些理论基础的探究,如把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归结为系统论、生态论、整体论等,但从相关论著和文章来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是简单介绍这些理论的基本内容,并没有很好地将这些理论与循环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也就是说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些理论能够成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的研究视阈还较为狭窄,比如还没有学者对循环经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的研究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深刻的理论成果。

(3)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建设尚未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建设问题只是引起了少数学者的注意,这部分学者也只是提出了一些循环经济理论建设的设想,也还并没有形成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将触及很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是现在学界只是对个别的相关理论,如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经济理论、与生态工业理论有所研究。还有很多理论问题,比如,它与主流经济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它与知识经济之间的关系,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伦理建设有什么要求等理论建设问题还只是刚刚引起少数学者的关注,并没有真正展开具体的研究,没有形成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4)对循环经济实践价值的认识不够全面 学界对循环经济的实践价值主要局限于对其生态价值的认识。虽然有学者已提出循环经济在实现社会公正,促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也是基于对其生态价值的认识为前提的。在笔者看来,发展循环经济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其生态价值自然是受到分外的关注。但是,作为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循环经济所带来的巨大实践价值除生态价值以外,循环经济还将对人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改变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附带地产生不为人的最初意识所觉察到的巨大实践价值,其对社会进步和对人的发展中所带来的巨大的进步意义丝毫不逊色于生态价值。虽然有学者已对循环经济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有所探讨,但总体来说,这些探讨还不充分,还不能给人们完整地揭示循环经济实践价值的全貌。

(5)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尚未能有效指导循环经济实践 当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步由理论借鉴阶段向实际应用阶段转变。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践基础是非常落后的,也没有什么经验可以遵循,所以,循环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论及发展循环经济困难的文章较少,而论及循环经济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的文章则铺天盖地。虽然有很多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但是从内容上来看,主要还是沿袭了“生态经济”、“清洁生产”的思路和做法,大多还具有较强的宏观性,只具有一般的意义。而针对某一个地区、某一个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较少,所以往往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另外当前的学界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循环经济必须主要依靠市场,忽视了循环经济与市场的关系,因而尚未能对循环经济实践提供有效的方法论指导。

3 深化循环经济的研究力度,拓宽循环经济的研究视阈

在笔者看来,循环经济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如果不对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进行潜心地研究,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必然是肤浅的,就不能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当然理论研究应该是从循环经济实践出发和为循环经济实践服务的。

(1)科学规范“循环经济”范畴 一方面要准确地规范循环经济范畴的基本内涵。如上所述,对循环经济范畴基本内涵认识的不准确将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之进行重新准确的界定成为必要。笔者认为,对循环经济基本内涵的理解应服务于下列目标:有助于明晰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追求,即直接目标——资源消耗的减量化,以及最终目标——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有助于划清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和生态经济概念的相互关系,进而有助于理解循环经济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重点突出“循环”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会导致循环经济概念的泛化,也有利于对现实的循环经济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

另一方面要正确地界定循环经济的实质。笔者认为,对循环经济实质的认识应该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从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外部特征出发的原则,从外部现象中分析出循环经济的深层本质;二是要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论和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避免把一个从现实出发的有价值的正确概念无原则泛化与拔高,否则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

(2)加强循环经济理论基础的研究 加强循环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乏天人调谐的思想,循环经济的发展不能仅是简单照搬西方国家的循环经济理念,更重要的是要能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理论论证,从而为人们自觉的循环经济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加强循环经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研究。循环经济的发展终究是离不开马克思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理论,关于自然价值的理论等都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说明。当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应该与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区分开来。

加强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循环经济归根到底是人类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它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保护和人类发展的可持续,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循环经济必然同时给人类带来经济活动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还要在经济层面探寻循环经济之为人的一种经济活动方式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的理论基础。

(3)完善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建设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学界对循环经济实践中所可能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以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为此,要加强以下理论研究:

加强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关系的研究。作为“新经济”内容之一的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一起被学界视作支撑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支柱。但二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如何使二者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历史进程中共同发挥作用等理论问题需要学界深入探讨。

加强循环经济理念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结合的研究。在传统经济学的理念中,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征服和改造自然,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东西,自然界资源的有限性没有能够得到注意。而在循环经济理念中,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中的稀缺要素,人类要采取“友好”、“亲善”的方式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必然对传统的经济理论,诸如市场规律、产权理论、效率的内涵等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加强循环经济伦理问题的研究。循环经济的发展务必需要一种能与之相适应的伦理观念,即“循环经济伦理”。笔者认为,循环经济伦理不应等同于一般的环境伦理,也不应等同于市场经济伦理,而应是二者的有效结合。如何实现二者的结合,如何探寻二者的结合点是今后学界努力的方向。

(4)深化循环经济实践价值的认识 除继续加强循环经济的生态价值研究以外,还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循环经济实践价值的认识。

加强循环经济的经济价值研究。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的而提出的循环经济,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对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其经济价值产生的内在机理尚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加强循环经济的社会价值研究。循环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重要的变化。从长远来看,循环经济必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循环经济的人本性价值研究。循环经济能促进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形成,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和重要保证。循环经济标志着人类对自身价值与命运的高度关注,人的理性成熟程度的提高,以及人的主体性的增强。但现在学界对循环经济实践价值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

(5)探索适合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方略 我们已经有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循环经济已逐步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但是,学界对循环经济的研究也多是处于概念的论证和分析介绍阶段,还没有能够从国情出发,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指导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的方略。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对循环经济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其指导价值。应该看到,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理念是我们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我们在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基本经验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的是加强对循环经济在中国实践的研究,尤其应该重视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的困难和现实途径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4-12-22

标签:;  ;  ;  ;  ;  ;  

深化研究拓宽研究门槛--对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现状的思考_循环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