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南州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应用护理干预来降低儿科套管针的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共908例儿科留置针拔管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采取改进措施。结果: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留置针拔管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采取改进措施,使留置针发挥最大作用,延长了使用时间,为患儿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现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年所有使用留置针的我科住院患儿,以入院时间先后分组,1月~6月入院908例为对照组;7月~12月人院983例为实验组。患儿年龄70 d至18岁,平均5.7岁。病种:我科疾病大致可分为3组:①急性组,包括各种急性病及危重症等约15张床;②肾病组,包括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等疾病约20张床;③血液组,包括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1.2使用材料选用执行标准为YZB/国0112—2009(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其规格型号为24G×19 mm,固定导管敷料选用3 M透明贴膜,接头选用CL2000型可来福接头。
1.3研究方法 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针对留置针拔管的主要原因[非计划拔管、堵管、静脉炎、液体外渗、其他、(指留置时间到期、转科、家长要求拔针、患儿出院、死亡等)]作为研究问题。做回顾性分析,事先均向家长讲解留置针使用方法、过程、注意事项等,并签“外周浅表静脉留置术知情同意书”,做好家长的知情同意。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十项措施,对照组为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拔管原因及留置时间。
2实验组护理干预措施
2.1 固定不当 非计划拔管指病人自行拔管或在护理过程和搬运病人及其非病人因素的意外脱管。由于小儿活泼好动,往往由于活动而脱出或家长看护不当而由患儿拔出。我们使用第3代Y型管,采用一条胶带在Y型管尾端的分叉处向上提拉粘贴,再用一条带棉芯的输液贴盖住留置针的针眼。再常规贴敷3 M透明敷料。3M透明敷料虽然可见性强,但其透气性差,汗水易渗透在透明贴膜下而影响其粘连性,加之常规固定后其尾端明显高于局部皮肤,易因外力作用而使透明敷料松脱,导致留置针脱出。输液贴经过灭菌处理,具有透气性,上面附有吸收性强的吸收垫。汗液、渗血、渗液可吸附在一次性输液贴的棉芯上,既防止感染,又避免了穿刺部位潮湿。头皮静脉的留置针,我们给予妥善固定后头部外戴弹力网帽;手足处的留置针给予妥善固定后纱布包裹全手或足。穿刺时打开使用,既可防止穿刺部位污染又可防止患儿拔管,使脱管率明显下降。
2.2导管堵塞导管堵塞指导管内血栓形成或因为长期输液导管壁纤维蛋白鞘形成。发生堵管时我们的常规措施是拔管,但以下这些特殊情况,输液完毕后常规封管,并采取适当措施可减少堵管。
2.2.1输液泵人体血液在动脉中流动速度是50 cm/s,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是动脉中的2/5,在毛细血管中的速度只有在静脉中的1/40,则毛细管中流动速度为0.5 cm/s。试管法凝血时间正常参考值(以第3管凝同时间为准):4min ~12 min。将所有器械设想为圆柱体,以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如要想不要引起凝血,则必须保证针头内泵入液体速度最小要以0.5cm/s的速度进入血管,当输液泵速度小于2.7 mL/h时堵管率高达99%。因此,工作中我们可以建议医师给泵内药物减半剂量稀释,加倍泵速给药的方法来达到防止堵管及有效治疗剂量的双重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医嘱为5%葡萄糖50 mL+多巴胺20 mg以3mL/h输液泵泵入,此时堵管的发生率为90%,我们可以建议医师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 mL+多巴胺10 mg以6 mL/h的速度泵入,使进入患儿体内的药液的浓度不变,从而达到既防止堵管,又能达到有效治疗剂量。
2.2.2封管液选择 肾病组患儿由于长期卧床,血液流速较慢,血液呈高凝状态,如果采用传统的生理盐水给予封管,堵管率可达19%。我们与医师沟通采用小剂量肝素液封管。具体剂量为:新生儿0.5U/mL,1岁~3岁1U/mL~5U/mL。4岁~7岁5U/mL8岁~14岁5U/mL~12.5U/mL,剂量为3mL~5 mL
2.2.3封管方式 正压脉冲封管虽然多用于PICC、CVC等深静脉穿刺的封管,但我们用于留置针封管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留置时间延长至5d~7d。
2.3活动 留置针侧肢体避免过多运动,保持留置针侧上臂适当上举,使其穿刺部位高于心脏水平,减少由于手臂下垂,回血凝固发生堵管。同时不在有留置针的肢体测血压,以免袖带内压升高,血液回流入留置针引起堵管。
2.4静脉炎
2.4.1 穿刺方式 传统穿刺方式是针尖进入皮下,滑行一段,然后进血管。我们采用45o进针,直刺血管,然后放平针柄,送入套管。减少针尖皮下滑行时对血管外壁的机械性损伤及对留置针外套管尖端的磨损,可使整段软管全部留置在血管内,可明显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2.4.2 穿刺部位 在手背、前臂、脚背等部位静脉较平,血管较粗部位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手腕、脚踝等关节活动部位。
2.4.3 药物 主要是由于输人多巴胺、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所致化学性静脉炎。多巴胺可选择性收缩外周血管,持续泵人多巴胺达6h即可出现穿刺局部沿血管走向发红或发白条索状改变,局部变硬。我们泵人多巴胺时开辟双通道,每隔4h更换泵入通道,同时在暂停泵入的通道贴膜上方血管处给予酚妥拉明或50%硫酸镁湿敷。输人甘露醇时也开辟双通道,给予交替输入,在不用的通道贴膜上方的血管处给予50%硫酸镁湿敷或局部涂抹烧伤湿润膏。50%硫酸镁具有消炎去肿的作用。烧伤湿润膏具有促进创面愈合、抗炎止痛的作用,可使静脉内皮得以休整恢复,延长留置时间。
2.5液体外渗发生渗出有两个原因,一是导管口退至皮下,而输液仍在进行,发生这种情况立既拔管。局部50%硫酸镁湿敷消肿。第2个原因,可见于病人蛋白低,组织液渗入皮下。或输入高渗、刺激性液体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入皮下。如滴人普通溶液而引起的外渗,回抽有回血但局部水肿,给予封管但不拔针,贴膜上方血管给予50%硫酸镁湿敷4h~6h,休息lh,继续湿敷,使局部水肿自行吸收,使血管自行修复,待局部水肿消失,回抽回血明显,生理盐水推注通畅、患儿不痛后可继续给予普通溶液输注。绝不在留置时间超2d的静脉上输入柔红霉素、长春新碱、长春地辛等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注射化疗药物中发现药物渗漏时,不要将针头立即拔出,应当将针头内药物抽吸出来。然后用生理盐水5mL~10mL推人,局部肿胀虽然比原先加重,但可以稀释局部组织及血管的药物浓度,减轻对局部刺激,然后给予封闭、外敷等处理措施。同时工作中规范使用化疗、输液泵巡视卡,15min~30min巡视1次,及时发现外渗及静脉炎。
3讨论
急性病组患儿由于住院时间短、血管破坏少,留置针成功留置率可达70%以上,对于规范化使用抗生素.需要夜间治疗保留通道者尤其需要留置针。肾病组使用肝素液封管,堵管率下降刭8%。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如采取合理固定。头戴网帽等方法可使非计划拔管明显降低;计算出最精确的输液泵速度,必要时采取减半剂量、加倍速度的方法可达到既能完成治疗又不会堵管的目的。各组堵管率平均下降4.5%;采用双通道交替输注,间歇时外敷另一通道血管的方法保护血管等措施可使患儿静脉炎由12%减少到8%,液体外渗由15%减少到8%;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后,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1d~2d。由于措施得力,留置时间延长达到标准留置时间.留置针使用率大大提高,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发挥留置针最长留置时间,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另外,在要求医疗安全的今天,对留置针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留置针在对病人使用安全的同时对医护人员也要安全,同时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对环境无害。我们逐渐采用新型安全留置针,其设计在针尾部附带一个针头收集器、使留置针的针芯在退出套管的同时直接进入针头收集器,不会对医护人员产生刺伤的危险。
参考文献:
[1] 邓惠萍.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30):2793-2795.
[2] 侯燕,乔云丽,皮芳等.护理干预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24):2204-2206.
[3] 黄霞娟.儿科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与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4,(17):2713-2714.
论文作者:王丽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6
标签:静脉论文; 血管论文; 局部论文; 患儿论文; 时间论文; 措施论文; 硫酸镁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