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海燕
(东台市中医院 江苏东台 224200)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60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肾炎康复片口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慢性肾炎蛋白尿;60例;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062-02
1.前言
慢性肾炎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首位病因,而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亦是慢性肾炎实验诊断和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肾脏疾病的病程进展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有效减少尿蛋白的含量对于阻止或延缓慢性肾炎的病程进展有重要意义。
2.资料与方法
现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2.1 一般资料
将60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病程1~15年;年龄21~65岁。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病程1~17年;年龄20~6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血压、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均符合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所制定的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并排除继发性因素所致、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合并有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①完全缓解:症状及阳性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持续转阴,尿蛋白定量<0.2g/24h,肾功能恢复或保持正常,持续3个月以上。②基本缓解: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及尿红细胞较治疗前减少≥50%,肾功能恢复或保持正常,或血肌酐(SCr)较基础值无变化或升高<50%,持续3个月以上。③有效:症状及阳性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及(或)红细胞较治疗前减少≥25%,肾功能改善持续3个月以上,SCr较基础值升高<100%。④无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效率=(完全缓解+基本缓解+有效)/30×100%。
2.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每周监测3次血压,1次尿常规,1次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Scr及尿素氮(BUN),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临时检查,并观察病人的水肿及尿量情况。[1]
2.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冒,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忌食刺激性食物,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ECI)培哚普利(天津施维雅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34053,规格:4mg),1次/d,2~4mg/次,积极处理并发症和合并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的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批号:Z10940034;规格:0.48g),3次/d,5片/次。[2]
2.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21例,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总有效例数为25例,有效率为83.3%。χ2=-2.163,P=0.031<0.05,两组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2 治疗前后24h蛋白尿定量、肌酐、尿素氮比较
治疗前两组24h蛋白尿定量、Scr、BU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0.43,-1.26,P>0.05),治疗后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t=7.35,4.67,-9.28,P<0.05)。
3.3 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t=-4.56~7.53,P>0.05)。
4.讨论
中医学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产生多因湿热久蕴,气血瘀滞,伤及中下焦导致脾肾亏损,使脾不摄精,清气不升或肾开合失司,不能藏精,精气下泄所致。肾炎康复片主要由西洋参、人参、生地、杜仲(炒)、山药、丹参、泽泻等10余种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清除余毒的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慢性肾炎的治疗。[3]
在本实验中,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控制蛋白尿、有效改善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肾炎康复片具有健脾补肾、活血化瘀、升清降浊的功效有关,因为蛋白尿的产生多由于肾失开阖、脾不升清有关;在改善蛋白尿的同时,也相应的改善了肾功能,与刁良彪等报道的文献相一致。另一方面,两组均具有降压的作用,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培垛普利所具有的降压作用有关。[4]
本研究结果提示,培哚普利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可有效降低24h蛋白尿定量,改善肾功能,同时并无降低血压的危险,避免了联合使用降压药带来的风险,且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弥补了单纯使用西药或中药治疗的不足,扬长避短,相得益彰。[5]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慢性肾炎蛋白尿临床观察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临床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慢性肾炎蛋白尿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06):8-9.
[2]叶任高,李幼姬,刘冠贤.临床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武志明.中药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5(10):60-62.
[4]赵文景,孙明霞,赵凯声等.补肾地龟汤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5(02):115-116.
[5]周萍,罗华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09):88-89.
论文作者:钱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蛋白尿论文; 慢性肾炎论文; 两组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差异论文; 意义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