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翻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_高霞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_高霞

山东政法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随着各国联系的日趋紧密, 以往人们依靠电子词典从事翻译活动的方式已经被逐渐淘汰, 而机械翻译系统又因其过重的翻译痕迹与固化死板的句式构造而难以获得人们的良好反馈。在此基础上, 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不仅有效弥补了旧有翻译工具的缺陷, 更使翻译速度、翻译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有效分担了翻译人员的工作压力。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记忆系统

1.计算机辅助翻译

1.1计算机辅助软件的主要模块

虽然目前流行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为数不少,但是几乎都是有类似的几个模块所构成,这几个模块是:翻译记忆系统、术语管理系统、对齐工具和翻译项目管理工具,其中翻译记忆系统是每款软件都必备的一个模块,后几个模块则随软件或软件版本的不同而略有变化。翻译记忆系统是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核心技术,其基本工作原理为:当软件抓取到待译文本时,首先将待译文本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进行比较,如果没有发现达到匹配值的文本,则无动作,并记录下译员输入的译文,如果在数据库中检索到达到匹配闭值的文本,则给出提示,译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完全接受提示译文,或对提示译文进行修改,也可以对提示译文弃之不用,重新翻译。术语管理系统也称术语库,也是一种数据库。翻译中常用的术语库一般为双语或多语种对照词汇表,有的术语库还可以为术语添加学科、行业、词性等标签以方便译员进行选择。如前所述,术语库对于科技英语的翻译非常重要,因为术语的统一性、准确性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中的术语库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快速查询和及时更新,由于查询方便迅速,新词术语可以及时补充,能使翻译速度加快,译文质量得到提高。计算机辅助软件中的对齐工具模块则是一个双语语料库,这个工具允许译员将己有的翻译文本进行对齐处理,这种处理一般需要手工进行,比较繁琐,但是对齐之后的语料库质量更高,能更好地服务于翻译实践。翻译项目管理模块一般见于企业级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之中,这个模块允许多人协作进行翻译,主要用于大型翻译任务之中。

1.2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

全球一体化的潮流对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和高速度的翻译离不开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及软件的参与。根据候小尘和颜玉柞(2008)进行的一项互联网在线调查,约有66%的译员在翻译中会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根据这项调查,可以发现当前国内主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有三款,即:SDLTrados,Dejavu和雅信CAT占有率方面,Trados最高,约为78%,其次是雅信CAT,约38%,第三则是Dejavu,约为22%(三款软件的占有率总和大于100%是由于该项调查为多选,而许多译员会同时使用超过一种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

2.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可操作性分析

2.1设计需求

要想确保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首要前提便是明确软件的设计需求,以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目标的选择与确定,从而更好地提升软件的服务性能。

首先,需要明确翻译软件的使用对象,通过解读名称可以明确其功能的侧重点应当为“辅助翻译”,其用户群体应当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并且从事较为专业的翻译活动,并不是要求软件完全成为翻译工作的替代品,因此应当确保软件翻译水平的专业性与涉及范围的广阔性。

其次,应当针对软件的翻译功能进行详细设定,例如句对的拆分、合并、视图和显示等;依照不同权重对回收文件进行拆分;还可以对管理功能进行系统设置,包含用户管理模块、回收项目管理模块等,分别根据不同领属进行管理功能模块的创建。

最后,应当对翻译软件的语料库进行系统设置与补充,确保其能够满足用户多种翻译实训的使用需求,使用户在登录系统与使用软件时脱离时间、地点的限制,有效实现实时登录、实时获取翻译信息。还应确保其材料与数据的选择都来源于真实的翻译项目,具有针对性、专业性,且具有有效的证明资料,从而进一步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案例实证

以TEADOS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为实例,分别在软件中输入译文2000字、4000字、6000字和10000字,从中可以明显观察到,软件内部的翻译记忆库逐渐得到了显著的丰富与扩充,长短句的匹配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不匹配句子的出现概率逐层减少。以输入译文数字分别为2000字和4000字这两种情况为例,在输入2000字译文时,软件针对“Bloody view”翻译为“血腥的景色”;在输入4000字译文时, 同样针对“Bloody view”翻译为“血腥的场景”。由此可见,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设计中应当着力扩充翻译记忆库、丰富术语库,从而更好地提高短句、长句的匹配度,提升辅助翻译效果,进而更好地为译者减轻工作负担。

2.3可操作性分析

笔者拟采用传统辅助翻译软件中的几组数据,将其与经优化设计后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进行对比,进一步探寻其可操作性。其一从客户端角度出发,传统软件的操作功能较为单一、局限,难以实现有效拓展;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功能覆盖更加全面,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其二从开发周期角度出发,传统软件需要技术人员经6至8个月的时间完成软件开发;而计算机软件只需经2至4个月便可以完成开发,且开发的流程与工序也相应更为简洁。其三从人机界面角度出发,传统软件界面较为单调、布局不合理;而计算机软件界面更具人性化特点,便于使用者的操作。其四从使用质量与性能提升角度分析,随机选取200名用户进行使用体验调查,仅有13%的用户认为传统辅助软件的质量更高,而82%的用户认为计算机辅助软件的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整体而言,在翻译实践中,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可操作性较以往提高了18%,翻译实践的质量也提升了20%,进一步改善了多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成效,促使实际效益得到稳步提升。

3.在翻译实践中提升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

3.1优化软件结构设计,完善整体结构布局

具体来说,在进行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总体设计时,应当先分出四个主要模块,分别为系统管理、语料库管理、翻译教学模块以及翻译实训模块。然后再将每个模块进行详细划分,例如针对系统管理模块,可以下分为班级信息、教师资源、学生信息以及语料库信息等内容;针对语料库管理模块,可以分为高频词汇、常用句式、记忆库以及语料库等内容;针对教学模块,则分为教学资源、日常公告、作业管理、日常测验以及小组实训等内容;针对翻译实训模块,则分为个人实训、小组合作实训、术语库等内容。

3.2强化翻译策略选择,提升系统使用性能

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翻译策略实指用户需求,用户借助人机界面进行翻译需求的输入,系统便会调用语料库搜寻翻译结果进而输出,以满足用户翻译实践需要。翻译策略的实施需要着重强化语料库的设计,确保其可以支持大批量双语文本句子的辅助对齐,以及多种文件格式的转换和字数统计;应支持句段筛选,依据原文与译文从语料库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句段;还应当具备搜索功能,寻求有效翻译建议;确保具备较强的项目管理功能,有效实现文件管理、稿件分配、进度查询、结果导出等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周双: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可用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2]刘允:应用TRADOS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翻译实践报告[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3]李艳勤:浅析计算机辅助翻译中的翻译记忆技术和软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13.

[4]张国霞,蒋云磊:浅议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5:50-52.

[5]吴丽华:Trados在医学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论文作者:高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  ;  ;  ;  ;  ;  ;  ;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_高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