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党发展走势与我国政党的现代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党论文,现代化建设论文,走势论文,我国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党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演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当今,全世界政党多达5000多个,其中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150多个。以政党为主角的现代政治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政治的基本特征。
“二战”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党的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年来世界政党的总格局是:共产党面对因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曾坠入低谷,现已逐步渡过最困难时期;社会党有起有伏,力量比较雄厚;右翼政党在大多数国家政坛居主导地位,在世界政治版图中占据优势;发展中国家民族民主政党和转型国家政权党是当今世界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绿党日益崛起。这些政党的发展变化对我国政党制度建设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使我国的政党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挑战。
一、当今世界政党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1、苏联模式的政党制度的瓦解。苏联模式的政党制度的建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也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它的建立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这种政党制度也暴露出历史的局限性的弊端,如权力过分集中,缺乏监督机制,致使苏联共产党严重脱离群众,特权和腐败现象滋生。特别是制度僵化,适应不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倡新思维,主张民主化、多元化,政治多元化趋势迅速扩大,苏联模式的政党制度也随之瓦解,苏共丧失了领导权。
2、多党制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苏联模式政党制度瓦解后,以西方多党制为范式的政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扩展。一是俄罗斯、东欧中亚各国确立多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一些较为发达的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如东北亚的韩国、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及南美的墨西哥等,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都陆续形成多党轮流执政的局面。二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实行多党制。这些国家最初都在不同程度上照搬了苏联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的模式。苏联的解体及其政党制度的瓦解,使他们在政治体制、政党制度的选择上出现了混乱和迷茫,西方大国乘机利用各种手段施加压力,迫使这些国家的政党制度纷纷瓦解,多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随之实行。
3、各国政党制度的进一步民主化、法制化。早在“二战”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为了避免重蹈法西斯独裁的覆辙,使政党制度一开始就建立在民主与法制的基础上,都先后制定了政党法。政党法规定了政党的法律地位、组织方法、活动方式、权利与义务以及对政党的制约。这也是“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政党制度建设的一种新的趋势和特点。苏东剧变以后,这一地区一党长期执政的局面结束了,一国之内出现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政党。为了使政党的建立、活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这些国家都制定了政党法,规范和约束政党的活动。
4、政党成员和群众基础的“中间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先是发达国家随后是新兴工业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出现了巨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呈现萎缩趋势,有的成为“夕阳工业”。与新科技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和新兴的信息产业则蓬勃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社会阶级结构、阶层结构及其社会影响力、政治影响力都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大量减少,在最发达的一些国家,农业从业人员一般占人口的百分之五以内,有的只占百分之一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和工人不仅人数大量减少,而且社会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也逐渐减弱,乃至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二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和信息等产业的从业人员即所谓的“新中间阶层”的人员大量增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阶级和阶层的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即传统的工人、农民不断减少,传统意义上的垄断资本家人数相对比较稳定,而中间阶层不断壮大成为社会的主体。这种社会的变迁无疑对政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共产党和社会党等左翼政党都是把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包括农民、工人特别是“蓝领工人”作为自己的群众基础和吸收党员的主要来源。如果他们再继续这一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传统做法,势必会使自己的群众基础和党员的来源逐渐缩小,直接削弱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及其在选举中的得票率。社会党较早地意识到这一问题,相应的调整了自己的方针政策和组织路线,注意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关注到广大中间阶层的利益和需求。共产党也通过总结历史经验,相应调整了自己的组织路线和方针政策,注意从新中间阶层中吸收党员,力求使自己的政策更加务实。
二、世界政党的发展对我们党建设的挑战
世界政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政党的建设具有多方面、深层次的影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苏联模式政党制度瓦解带来的挑战。我国的政党制度照搬了苏联政党制度的模式,虽然有所创新,如创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比较深。因此,苏联政党制度的瓦解,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从苏联模式政党制度的瓦解中,需要吸取的教训是多方面的。一是如何进行各种权力的合理配置,使之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二是如何扩大党内民主,保证广大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知情权、参政议政权、监督权和罢免权。三是如何建立和健全党内监督制度,使党内的民主监督制度化、程序化,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监督体系。四是执政党如何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且把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具体化和现实化。苏联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用理想代替现实,对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口头重视而实不至,所以失去了民心。
2、“民主第三波”的挑战。美国的著名外交政策专家和冷战后政策学者亨廷顿曾提出“民主第三波”的概念。他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进程称作民主的“第三波”,并认为苏东剧变以及随之而来的世界政党的发展,是“民主第三波”的延续。苏东剧变以后,世界范围内的确出现了一个新的“民主化”的浪潮,其中包括多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展,这对政党体制提出了挑战。
3、信息全球化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我们的舆论导向可以发挥比较大的作用,人们习惯于纵向思维,拿我们自身的现状和历史作比较。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外国历史、现状及发展信息可以多渠道地传入到国内。这样,人们就有了横向的比较,人的思想就会更加复杂化,也会在了解中外政党制度之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可能具有挑战性。对于这些问题,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回答和解决,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中一个重大课题。
4、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阶级结构、阶层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的阶级、阶层结构向多元化的阶级、阶层结构转变。这种趋势与国际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经济的发展、社会阶级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向我们传统的政党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中国特色政党的现代化建设
1、坚持和发展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国际共运史上,有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政党制度,一个是苏联模式的“一党制”,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实践证明,苏联的“一党体制”是不成功的,而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国家兴盛的重要基石。我国政党体制的核心,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二是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这两条基本原则,贯通全局,贯彻始终,缺一不可。它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崇高的、无可替代的领导地位,也体现了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心悦诚服的认同,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友党关系。苏联的瓦解告诉人们一个事实:一党专政是苏共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从一党制转向多党制,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事实警示我们: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既需要共产党一元化的领导,又需要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达到一元化与多样性、稳定与民主的统一。
从根本上说,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不仅老的社会阶级、阶层的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力量。对共产党来说,应该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不断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而对各民主党派来说,必须适应这种发展变化,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群众基础和工作对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探索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新方法、新途径,使之更加丰富和完善。
2、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实现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为基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团结包括各个阶层、各种政治力量在内的全国人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
创新离不开借鉴。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要努力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我国的政党制度也应当借鉴各国政党和政党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如随着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变化,政党不断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和党员来源的经验;政党方针政策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和需求,密切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经验;执政党、非执政党以及参政党都应当加强自己的民主化建设,实现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以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性的经验;从国家、社会和法律的角度加强对政党的监督和制约的经验等。
3、注重党的自身现代化建设,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个执政党,不断变革和调整自身的体制和机制,以适应领导国家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党自身运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构成一个过程目标,就是党的现代化。由于共产党都是在比较落后的国家里取得政权的,因此,就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要以自己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实施领导,以保证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党自身的现代化建设,使其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一言以蔽之,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与党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同时并举,共同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多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在全党开展的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时,我们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应对国际形势,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加强党际交往,为国内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目前,我们党已与世界上400多个政党和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和交往。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渠道的交流与合作,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地构筑发展国家关系的政治基础。
4、创造民主氛围,加强人民监督。历史上成功的和不成功的政党执政模式证明,如果政党凌驾于国家之上,就会使国家机器的运行受到破坏,由此而产生官僚主义、贪污腐败。苏共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异化。我们党历来重视民主政治建设。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先生提出的“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个国家,总有一个周期率支配的兴衰存亡历史循环”时指出:“我们已找到一条新路,那就是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堕落,只要人人起来负责,就不会人亡政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把民主监督作为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紧紧抓在手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强调中央政治局要接受全党的监督,接受全国人民的监督,健全和完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在整个监督体系中,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特别强调继续发扬民主、广泛接受监督、加强制度建设等,这必将使党的建设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标签:世界政治论文; 美国政党论文; 社会结构论文; 德国政党论文; 政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政党制度论文; 苏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