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婵娟 温州市黄龙第一小学 325005
【摘要】新课标教学体制改革背景下,就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而言,其重点教小学生识文断字、阅读写作等知识内容,意在培养小学生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发散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发现能力。其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课文阅读的延展性和综合性,直接决定背景知识在实际阅读中的引导作用,因此,加强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提高小学生阅读质量和效率有着极其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策略进行分析,望对未来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背景知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80-01
当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知识内容以及小学生整体理解和接受能力,适当地引入课文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经历、写作环境、时代背景以及其他作品等等,有利于帮助学生根据这些基本点进一步挖掘课文内容,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想主旨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实际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找准切入点再现阅读课文创作过程
找准切入点再现阅读课文创作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把握阅读课文的思想主旨。纵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授课教师普遍对文章所处时代、作者经历以及代表作品等等进行讲解和介绍,对学生理解文章效果不大,写作是作者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语言活动,作者写作的必定是具体存在且个性的语言冲动和语言对象,在表现技巧以及事件叙述过程中也必定反复取舍,这些写作过程也属于背景知识范畴内,因此,授课教师务必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这一材料,为学生再现写作过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阅读教学中,这是一篇书信体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渴望和平的信,课文中深刻表达了“我”对战争时期爸爸出征之后场景的回忆,一边悲痛一边抱有敬佩,其中在爸爸出征时对自己和妈妈说“孩子,等搬回来,我一定送你一定蓝盔。”之后,迎来的钉在爸爸灵柩上的血蓝头盔,“我”听到的是爸爸死前对和平的呼唤。这一部分写作过程中“我”必定有很复杂的情感,授课教师则可以以这一部分为切入点为学生再现写作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总结归纳出文章思想主旨,有利于从根本上强化小学生的和平意识,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把握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2利用先入为主观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标教学体质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大部分文章均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务必要课堂阅读教学开始就进行背景知识讲解和介绍,这也就是先入为主阅读教学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詹天佑》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詹天佑是谁,是做什么的,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一定要课文阅读教学前对时代背景知识进行介绍,率先为学生讲解1895年至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猎取长达10000千米的铁路修建圈,再进一步联系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意识到交通修建到哪里,侵略者就能够进入到哪里,他们可以在交通道路周围地区开设矿场,掠夺我们的资源,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著名铁路之父詹天佑接受修剪京张铁路这一工程任务的艰巨,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詹天佑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从而让学生打心底产生情感共鸣,在这之后再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学习,有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好文章的中心思想。
3合理应用背景知识营造阅读教学情境
情境是一个空间场景概念,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阅读教学情境,也就是为学生构建一个情感和情境均能够帮助理解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的写作情境,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文章写作情境以及内容情节进行想象,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特定的情境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阅读教学过程中,这是季羡林老先生感怀母亲创作的一篇散文,以回忆主线,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敬仰和爱意,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因工作陪伴母亲的时间有限,对母亲的愧疚感,基于课文这一脉络,授课教师可以紧紧把握住文章句子“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季羡林老先生会这样痛苦,之后再利用对媒体教学软件和移动互联网为学生呈现季羡林老先生的另外一部作品《永久的悔》中段落“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物资,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家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从而让学生简单明了地感受到作者为什么如此悲痛欲绝,与此同时让学生结合这一思想情感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作者在思念母亲的时候会做些什么?用这样开放式的阅读问题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参与积极性。之后,授课教师可以进一步利用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升华,如可文章有这样一句话,“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并让学生联系自身日常生活中和母亲相处的小细节、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授课教师务必要重视背景知识在阅读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授课教师可以在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和小学生整体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再现阅读课文创作过程,并利用先入为主观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合理应用背景知识营造阅读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能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对文章内容以及思想主旨、情感内涵进行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映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教师,2018.
[2]吴容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8(7):136-136.
[3]胡蕾.浅析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18.
论文作者:金婵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课文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知识论文; 母亲论文; 背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