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ISA看信息时代考试理念和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时代论文,理念论文,考试论文,技术论文,PIS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427(2014)09-0051-7 2014年4月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PISA 2012的一个可选测试领域——问题解决——的评价结果,问题解决的考查方式与阅读、数学、科学等必选测试领域不同,采用了基于计算机的考试形式。在这个新的领域中,上海的绝对分数在44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仅位居第6。更有意思的是,OECD同时还公布了一个研究结果,因为问题解决可以看作运用阅读、数学和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将PISA 2012纸笔测试中的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领域的成绩作为自变量来预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问题解决领域的表现,按照与期望值的差距排名,上海排倒数第2,仅高于位列榜尾的保加利亚[1]。也就是说,相对于具有同等知识掌握水平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上海学生在身处利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陌生、灵活、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情景中表现出的应用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套用一句常用的话来说就是高分低能。可以说,这个结果给我国教育界一些人的乐观情绪敲了一记警钟。 1 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上说道:“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还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2]这段话准确地表述了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艰巨任务和挑战。近几十年来,信息化在急剧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教育取代钢铁和石油等物质资源成为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来说最为重要的财富。但是,更长的教育时间和更多的知识积累并不一定能自动转化为经济和社会产出。无论国内外,现在都存在一种现象: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一方面很多雇主又抱怨难以招到拥有合格技能的员工。我国教育早已告别死记硬背的年代,高考多年前就强调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但是,什么是能力?它与知识的根本区别在哪里?20世纪所说的能力和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是同一种能力吗?在追求更多的教育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更好的教育,要知道哪些因素才是促使集体和个人取得成功所需要的重要因素。 在上一代人的时候,很多老师认为他们所教授的内容将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因此,教授具体的知识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今天,学校需要帮助学生适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迅猛的社会变革,以胜任目前还未出现的工作,使用目前还未出现的技术,解决目前甚至还未知晓的问题。现在如果使用百度寻找未来发展前景十大热门职业排行榜,这些职业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十年前根本就不存在的。[3] 今天,几乎每个人都需要经常访问互联网,为此,文盲的界定需要重新定义。即使你会读会写,如果不会使用“百度”这样的互联网搜索工具,不能熟练使用一种输入法,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访问常用的网站,那几乎可以称作信息时代的文盲。因此,信息时代扫盲的第一步是要把以往那些常规的认知技巧加以数字化。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发明,大量的知识距离任何人都只有“一键之遥”,在这种背景下,具体知识的积累变得不那么重要,学者不再需要小卡片,知道的东西多不再是一种优势。成功越来越多地是因为思维方式的影响,包括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等;成功也越来越受工作方式的影响,包括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成功还越来越受能使我们与世界互动的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取决于是否能有效地跨文化沟通。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很多成功者,不难看到他们的一些共同优良素质,那就是良好的公民意识、人格、社会责任感,对不同文化、价值观和信仰的尊重,对个人能力的追求。 过去人们喜欢用“专才”和“通才”来区分不同类型的人才。所谓“专才”,一般指在较狭窄的专业范围内有很精湛的技能,即所谓“锥子型”人才;所谓“通才”,一般指在具体领域内具备的技能比较浅但却能很快适应更广阔的专业范围,也就是所谓“扇子式”人才。今天,社会需要的是标准更高的“全才”——他们必须具有多种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知识并运用到更大的范围和情况中去,能快速获得新的能力,建立关系和承担新的角色。他们不仅能够不断适应新环境,还能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不断重新定位自己。他们的成功领域也许和他们最初所受的教育和培训有关,但更大可能是关系不大。 总而言之,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感觉到这种变化已经深深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哪个国家的教育能够尽快地适应这种变化,无疑就能在全球化的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哪个国家对这种变化反应迟钝,就会迅速地在竞争行列中落伍。考试与评价作为诊断和验收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对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被称为教育的“指挥棒”。从PISA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国际上考试的理念和技术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而我国相对来说对此还未给予充分重视,甚至尚未觉察。考试的理念决定考试的作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是考试的核心,我国教育和考试工作者急需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考试,以引导考试和教育改革的实践。 2 信息时代对考试要求的变化 毫无疑问,每个学科最基础和核心的知识永远是重要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在某一领域具有扎实的知识、特殊技能或实践经验。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他非常不喜欢被称为“辍学生”,这会误导很多孩子以为学习不重要,他认为他在哈佛修的课程已经足够毕业,只是他没有时间去等待毕业。脱离知识,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但是,成功的教育主要不再是复述学科知识,而是在新的情境下去推广和运用知识。同时,由于新知识的大量产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以数学为例,长期以来,对学生而言数学就是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在一个抽象的数学世界中进行的,考试充斥大量与真实环境完全不搭界的习题,让很大一部分学生感到乏味和无聊,甚至厌恶。学会学习指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可以将面对的新情况或新问题转变为数学形式,可以使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识别、处理、解决这些问题,能在问题的原始状态下评价和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认识到,数学是能让他们描述、构建、理解和预测世界的一种语言。 过去,为了学习新知识学生可以借助辞海、词源和大百科全书,这些参考资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而今天,网上的信息泛滥,如何找到正确的信息成为一大挑战。时间的管理和利用也很关键,否则就形同网瘾。过去,“有文化”主要指能阅读,每个人往往只需要学习一次知识和技术就可以运用终身。今天,“有文化”意味着会学习,需要能够识别、理解、阐释、创造以及交换知识,处理知识间的歧义,解释和解决信息间的冲突。[4] 过去,教学时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通常是将问题分解成易于操作的片段,然后教给学生解决这些片段问题的技巧。今天,创造价值往往需要将各种片段整合起来,学生需要具有好奇心、思想开放、要求熟悉并易于接受其他领域的知识。在这种环境中,如果仍然习惯把一生都用在一个单一学科的细节问题上,创新将很难谈起。 因此,从考试内容来说,新世纪的考试必须突破以各个学科分列为主要特征,“重知识体系、轻应用能力”的传统模式,不能在传统学科内“深挖洞”,形成“越考越难、越考越怪”的局面,而是要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构建他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对外在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从考试形式来说,必须尽快突破以纸笔为主要交流媒介的形式,尽快实现基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平台的考试和评价,以新时代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 在这些方面,PISA不但在评估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在全球化的世界里是否具有竞争力树立了典范,同时PISA测评内容和形式的与时俱进也成为了信息时代考试和评价的范例。 3 PISA是怎样满足信息时代要求的 PISA是OECD发起的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跨国家跨文化的比较研究项目。从方法论上,以往人们提到教育质量评价,首先想到的是层层指标体系反映的投入。但是,PISA将关注对象放在教育的产出而不是教育的投入上,将教育质量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定义成可观察可量化的学生经过教育过程获得的知识、素养和能力。PISA的设计体现了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希望和梦想。凡是成为“完全参与者”的国家都有权参与规则的制定,只有取得共识的内容才能成为测评的内容。达成共识的内容则是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要在当今信息时代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获得应有地位的必需。PISA充分注意到了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它不仅评价各个国家和地区教育成就的“存量”和“增量”,更注意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制机制的“效率”,关注存量和增量是如何形成的。 PISA的测评手段是通过考试测量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背景信息来分析成绩的影响因素。PISA的试题取材于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不用复杂的技巧和理论为难学生,不追求学生知识量的积累,而是要求学生在近似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学习新的知识,解决从真实背景中提炼出来的问题。 PISA建立仅十余年,就凭借其引领性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先进的考试评价技术,迅速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教育评价项目,这不是偶然的。PISA通过参与国的民主协商机制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充分反映了“世界精英”对教育的思考和认识;通过专业协作聚集了世界一流的专家,形成了超越传统排名的评价方式,从个体学习者、教学、学校及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分析整个教育体系;对评价内容和学生“双重抽样”,运用多维、多层的统计分析模型,以最小成本获得了最大成果并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PISA建立了完善的机制防止和消除了不同文化和语言对评价结果的影响。PISA不断增加新的评价领域,目前除传统的三个领域外,已经对包括财经素养、协作问题解决、21世纪技能、全球化技能等新的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尝试,及时以最新的评价内容和形式引导各国的教育改革。从PISA 2015起,将全面实行基于计算机的考试方式,及时反映最新的技术和教育成就。 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重点测评领域的内容最核心地反映了PISA的教育理念。PISA阅读既有基于传统的连续文本又有极具应用性的非连续文本的测评,还及时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增加了超链接电子文本。[5]PISA数学打破了以往只在抽象的数学世界中考查数学知识和技巧的限制,强调了在现实世界建立数学模型、阐释和评价数学结果的现实意义等,使数学成为对学生而言描述客观世界的一种活生生的语言。[6]PISA科学打破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学科等传统科学的分隔和限制,考查学生是否能科学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评估与设计科学研究,正确解读数据和证据。PISA的计算机化考试,不是简单地将传统题目类型搬上屏幕,而是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引进了基于模拟和互动的科学实验,学生基于实验结果来分析和回答问题[7]。 PISA的评价内容特别强调与时俱进。PISA 2003提出了考查“问题解决”,当时的定义是:“个人利用认知能力去处理和解决真实的、跨学科的情境和问题,解决方案不是显而易见的,所涉及的内容或学科知识也未必限制在一个单一学科领域内。”[8]PISA 2003考查“问题解决”方式是基于纸笔的形式。PISA 2012“问题解决”的考查形式就已经改成了基于计算机进行,而且其定义被修改为“个体进行认知处理从而理解和解决那些解决方法不是显而易见的问题的能力,包括主动介入这种情境以达成个人作为建设性的和善反思的公民的潜质的意愿。”[9]和前一个定义相比,突出的不同是引入了“意愿”。而到了PISA 2015,“问题解决”进一步扩展成为“协作问题解决”,定义是“个体有效介入有两个或更多其他个体同时尝试的通过分享对问题的理解和努力达成一种解决方案的能力,这种解决方案融合了他们共同的知识、技能和努力。”[10]协作问题解决重点是考查学生跨学科的领导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基于合作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信息时代“21世纪技能”的具体体现。在协作问题解决测评中,PISA充分运用了人机对话的信息技术,从枯燥概念的理解转变成玩游戏的形式,映射了信息社会化背景下教育的发展趋势。 “财经素养”测试是PISA 2012新增的一个测试选项,PISA 2015依旧作为可选项保留。财经素养考查学生对金钱的认识和管理,是第一个国际大规模财经素养测试项目。“财经素养”的定义是“一种关于财经概念和风险的知识和理解力,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解力的技能、动机和信心,以便在广泛的财经背景中做出有效决策、提高个人和社会经济利益、并能够参与经济生活”[11]。PISA得到的国际数据帮助回答诸如面对日益复杂、日益全球化的金融体系,15岁的学生在多大程度上为将来财经领域的生活做好了准备以及从15岁学生财经素养的掌握程度来看,哪些国家能够引领未来等问题。 PISA不仅从阅读,数学、科学、协作问题解决、财经素养等领域评价学生的认知成就,还通过面向学生、教师和学校的问卷调查来收集和分析学习动机、社会经济地位、学校资源等非认知因素对教育成就的影响。OECD网站基于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提供面向全体研究者的教育研究量化数据可视化定制服务——教育GPS[12]。教育GPS是OECD在教育政策与实践、机会与产出方面的国际可比数据资源,PISA数据的可视化呈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教育GPS有数据检索与下载、图表绘制与编辑、结果导出等功能,无登录权限限制,方便公众使用。教育GPS由数据表格、地图、条形图、散点图、雷达图等多种形式呈现数据,均可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一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数据结果的比较呈现。 4 我国考试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是考试改革的中心任务。目前我国教学界很多人对考试产生质疑,主要原因是它们基本考查学生的现有水平,缺乏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对已有知识体系的掌握和应用,不重视打破现有知识体系重新组合形成创新;不能及时反映时代的要求。从以上介绍的PISA考什么和怎么考中,我们不难得到些许借鉴。 2003年PISA提出考查“问题解决”时,我国几乎同时提出要在高考中进行综合科目的考查。从时间上看,高考的综合科目和PISA的问题解决几乎同时,甚至还稍早。然而,十几年来,PISA对于“问题解决”的定义不断进化,越来越全面和精准,这种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节奏不能不让中国的教育考试工作者感到佩服,甚至有危机感。相形之下,我国高考综合科目的考查由于视野、条件、研究水平等限制,对于考查目标和形式等关键问题的认识始终进展不大,一直停留在各学科的“拼盘”局面,引起了一些质疑和批评。面对质疑和批评,有些人建议干脆放弃高考综合科目,这又会走到因噎废食的另一个极端。 目前,73个参与PISA 2015的国家和地区已有超过90%选择在PISA 2015中采用计算机化的评价形式,我国学生在计算机考试形式上的表现远远落后于纸笔测试的现象不仅仅只是影响我国学生参加PISA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亟须认真思考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路径。 信息时代的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对少数精英的选拔,而应是为人人成才,人尽其才服务;不是光凭分数选拔和淘汰而是帮助上一级学校寻找适合自己的学生同时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校;不是为了学生一次性的升学而是帮助他们科学规划自己的学涯和生涯。中考和高考不仅仅是人才选拔和社会分流的工具,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的考试改革中,考试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它的时代性,要考查信息社会所必需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从考试形式来说,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提供的条件,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手段和做法,尽量贴近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只有这样的考试才能有活力,才能有生命,才能避免科举的前车之鉴。从PISA看信息时代考试观念与技术的发展_数学文化论文
从PISA看信息时代考试观念与技术的发展_数学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