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项目形态属非线性建筑,使用空间桁架,分成两个椭圆,长轴、短轴的长度分别为153米和52到68米。本文介绍此钢结构的桁架与布置情况,使用数值风洞研究了此种建筑的不利风荷载影响,并考虑到不均匀雪荷载取值。分析时使用多种计算软件加以对比,研究了温度与地震作用影响结构的情况。所阐述的结构分析方法对同类工程有一定指导效果。
关键词:非线性建筑;数值风洞;空间桁架
一、工程简介
工程位于贵州某地,主体结构形似两个椭圆。属于温泉大棚项目,设计要求内部具有大型无柱空间,并有较高的天然采光要求,设计师采用现代风格,使其具有现代气息和科技感,使其功能和形式完美融合。基于建筑设计理念,结构采取立体桁架体系,高度25.5m,跨度为61.5m,其中有泳池、设备机房。
施工地点抗震设防烈度是6度,基本地震加速度是0.05g,第三组地震分组,Ⅱ类场地,特征周期是0.45s。基础持力层多为碎石土,埋深4.4m。为达到后期内设改造需要的,基础使用整体筏板,普通位置厚度为0.6m,钢结构桁架柱脚部厚度为1.5m。筏板整体性较佳,刚度强,因顶部反压填土达到2.8m,因此也能达成抗浮需要。
二、结构设计分析
(一)结构布置
钢结构选择了9榀“▽”型立体主桁架,跨度32.7m到61.8m不等,每榀距离15m,柱脚是稳固铰支座;腰部固定两个环形桁架,放置于水平高度为9m与16m,两侧固定斜向桁架核环形桁架链接;进口前门的空间桁架跨度40.6m。两个椭圆面处为斜交平面次桁架,以提升平面中的稳固性;两球相接处通过用三榀横向桁架连接。
主桁架宽度为2m,随着跨度的差异设置2到2.6m高的“▽”型立体桁架,典型上弦/下弦杆截面分别为Φ351×20和Φ351×35,腹杆为Φ133×12。所有主杆件使用Q345B钢管。
(二)结构模型的建立
考虑到非线性外形,传统的按照建筑剖面进行建模无法达到构件完美贴近建筑表层,工作量大也易于产生错误[1]。经过多次尝试,使用犀牛软件做表皮空间采样,并结合抽离空间线段录3D3S建模。从生成的结构透视图能够看到桁架上弦杆高度不一,使得部分构件不规正,不过这样可以更好的达到构件紧贴建筑外皮的效果。
三、主要结构设计条件
(一)风荷载取值
工程地点为山区,风荷载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荷载,按照规范基本风压0.35kN/m2,其地表粗糙度为B类。因为是非线性建筑,相关规范表格中无法获知具体体形系数,为更精准对其表面风压分布进行获知,结合前人[2-4]经验,最终采用了Transition-SST模型。
先通过犀牛软件对建筑模型进行还原,并导入ANSYS进行风场范围建模以及划分网格。而后把模型及有限元和网格导入,ANSYS-Fluent,定义速度进口/压强出口边界条件,自写脚本编写了以高度为自变量的入射风场,实现了此结构风荷载有限元的解析。
如风荷载由建筑侧向以直角向结构吹拂,出射向建筑侧面会出现风吸。因为建筑高度较低,工地地势较平,因此于高度方向上风速改变不显著。
(二)雪荷载取值
本建筑属于大跨度结构,依据荷载规范,是对于雪荷载比较敏感的一种建筑,基本雪压按照百年一遇来计算,并结合山地雪荷载系数为1.2×0.3=0.36kN/m2。于建筑物表层的凹进部分,顾及到分布不匀状况,雪荷载标准值则为Sk=0.36×2.0=0.72kN/m2。其分布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三)温度作用
钢结构温的度运算时以估计合拢温度为10℃为基础,按照我国相关规范,本地温度基本在-4-30℃左右,计算依照温度降-15℃与升30℃两个情况来进行组合计算。图1 雪荷载标准值分布示意图。
(四)地震作用
施工地点抗震设防烈度是6度,基本地震加速度是0.05g,影响系数max值0.04,Ⅱ类场地,阻尼比设置为0.03。本工程对X、Y、Z、斜交45度进行定义[5-6]。
四、结构分析结果
(一)周期及振型
第一阶的振型基本上是短向平动,T1为1.27s,尚处于相对合理范围,第二阶的振型则以长向平动为主,T2为1.05s,第三阶为扭转,Tt为0.85s,周期比为0.67,基于结构模态分析的数据能够认定结构有着良好的抗扭刚度。
(二)结构变形
经过前期的结构布置分析可以认为,腰部2条桁架对于结构整体刚度与各个榀桁架的协调工作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多次分析计算,决定把原方案里的三角桁架改变成矩形空间桁架,并加入了跨度比较大的数个桁架附近杆件的截面。如果加上1.2恒载与1.4风荷载,原本的方案结构最大的水平位移是0.231m,D/H为1/118,加强后的结构则为0.056m,D/H为1/486,达到《钢结构设计规范》的具体数据要求。
结构1.0于恒定载荷+1.0的活载情况中,竖向挠度max值为72.1mm,产生于对大跨度主桁架的中点处,是对应跨度的1/852,达成《空间网格技术规程》里所要求的1/250以下[2]。结构变形的分析数据证明结构的整体刚度合适。
(三)线性屈曲分析
本工程属于拱形桁架结构,必须对其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进行确认,以确保结构的合理性。对三种基本的工况进做出稳定性的分析。第一阶失稳位置都产生在平面次桁架处,三个工况前六个屈曲模态均为发生主桁架失稳的状况,具体的屈曲特征值如下表所示。各种特征值都能达成《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中超过4.2的标准[3-4],这表明结构整体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在后续的设计当中考虑新增檩条以使得次桁架更为稳定。
表1 结构的屈曲情况
(四)典型主桁架设计结果
经过计算可以看到,桁架两端杆件的内力显然是超过中间杆件的。所以把端部杆件的截面加大,向上逐渐减小杆件截面,能够更加经济地使用材料[5]。结构两端的桁架跨度较短,杆件内力同样较小,经过多次的计算条件,对杆件截面进行尝试性调整。最终对于典型主桁架杆件的截面设计结果如下表。小震设计应力比限值如果定为0.8,通过计算全部杆件都能达到承载力与稳定性的要求。中震设计时的支座杆件应力比应保持在0.9以下,从而达成中震弹性的性能要求。
表2 典型主桁架杆件截面
(五)典型支座设计
在进行支座设计时,使用了最不利组合的包络设计。可取跨度尺寸61.5m最大跨桁架的2个基本的支座反力加以分析,轴力max值为3583kN,与之相对的荷载组合则为1.2恒载+1.4活载+0.84升温,水平方向反力max值为1311kN,与之相对的荷载组合为1.2恒载+0.98活载+0.84左风+1.4升温。
图2 典型支座
主桁架支座最终使用了抗震的球形基座,基座依照中震弹性实施设计。对球形支座新增两道厚度为22mm的水平肋板与字纵向肋板来对其强化[6]。主桁架支座使用的都是固定铰支座,支承于混凝土框架柱上方,并修造剪力墙来分担水平力。典型支座具体如图2。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个地处高山的大跨度钢结构屋盖设计过程,阐述了具体建模步骤,而且因为其风、雪载荷无具体规范,因此本文给出细致的解决办法。通过对结构各种参数的计算保障了结构安全,对相类工程具有指导效用。
参考文献
[1]陈巍. 浅析钢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6, 6(8):00015-00016.
[2]李红运. 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16(21).
[3]叶继红, 申会谦. 风荷载下空间网格结构疲劳性能[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6(4):842-847.
[4]田黎敏, 郝际平, 魏建鹏. 大跨度单层空间网格结构抗连续性倒塌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 2016, 37(11).
[5]苏宁, 孙瑛, 杨林.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大跨度球面屋盖风荷载预测及其应用[J]. 建筑结构学报, 2016, 37(6):101-106.
[6]王军林, 李红梅, 任小强. 不对称及非均匀雪荷载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稳定性研究[J]. 空间结构, 2016(4).
论文作者:丁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6
标签:桁架论文; 荷载论文; 结构论文; 支座论文; 建筑论文; 跨度论文; 钢结构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