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养殖技术_蟾蜍养殖论文

蟾蜍养殖技术_蟾蜍养殖论文

蟾蜍养殖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蟾蜍论文,养殖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饲养场地。可因地制宜分建成蝌蚪池、幼蛤池、成蛤池、配种产卵池和孵卵池。蝌蚪池一般为3~6平方米,池高约40厘米,池底微倾斜,水深20~30厘米。幼蛤池面积20~60平方米,池高60厘米,水深30~40厘米,池中留出高出水面5~10厘米的陆地让动物活动,池底铺以泥沙,池岸(南岸)做成便于动物上岸活动与觅食的斜坡,坡上种植小草等植物。成蛤池面积较大,一般为40~80平方米,池高70厘米,其它要求与幼蛤池相同,但水位可适当加深。配种产卵池面积2~4平方米,池高40厘米,水深约20厘米,池中要种有漂浮植物或放入杂草,供给蛤蟆卵作依附物,其它要求同成蛤池。蛤池可用土质水塘改建或新建,要求土质保水性能良好,并设有排水孔(孔内装备防逃网),场地四周设约1.5米高的围墙(外墙要光滑),能防蛇鼠和禽类进入。若新建池水质瘦,水生物及有机物少的,可于蓄水后适当加入人或畜禽粪尿和杂草育肥。要防止水质被农药污染。遇水质过肥恶化,需及时排水注清(即注入清水)。同时蛤池要有看护、防敌害和防盗措施。

2.养殖密度。视蛤池面积与水深而定。按每平方米放养数计:一般初孵出蝌蚪每平方米为2000~4000只,20日龄蝌蚪为500~1000只,30日龄以上蝌蚪为200~300只,2个月后的幼蛤按蛤体重计为2.5~3.5公斤,成蛤放养数的计算法与幼蛤相同。

3.蝌蚪与成蛤养殖。孵出的蝌蚪先吃卵膜,2~3天后开始采吃水中浮游生物及其它有机物碎屑。7~10日龄后可将蛋黄细粉(或制成稠浆)泼于池中以增加蛋白质营养。20~30日龄可投喂畜禽粪、糠麸、猪血、碎动物内脏等饲料,每天喂食1~2次,喂食量约为蛤群总体重的5%。长到幼蛤期喂食量要增加,再加上幼蛤已有捕食昆虫及水中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能力,个体长大,此时需按蛤体大小分池饲养。长到成蛤阶段,还要补喂嫩草、青菜、糠麸、细饲料。饲料主要投放于陆地或岸边,若投放水中则应在水下10厘米处设饵料台。幼蛤与成蛤以在岸上采食为主。

4.繁殖技术。蟾蜍1年繁殖1次。每年4~7月是其自然繁殖季节。达到性成熟作种蛤的个体,雄蛤体长需5.8厘米,雌蛤体长需6.3厘米左右。雄蛤个体较雌蛤小,两前肢粗壮,繁殖期背为黑绿色,内侧三指近基部有黑色垫物(称“婚垫”),无声囊。雌蛤体长而大,体色较浅,皮肤疣为乳黄色。开始养殖时,可在每年清明前后从野外捕捉成蛤作种蛤进行饲养。雌蛤与雄蛤在繁殖期的配对比例一般为1∶2~3。每年在春季出蛰后种蛤便频繁鸣叫并出现雄雌蛤抱对行为,此时需及时进行雌雄配对(按1∶2~3饲养),并转入交配池。雌蛤多选择在静水区环境产卵,卵带多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一次产卵量一般为3000~5000粒,多者可达1万粒,一次产

完,卵呈黑圆点状,排列于卵带内或呈缠绕状。孵卵要求温度一般为22~26℃,经历3~5天即孵化出蝌蚪。孵化池内要防止鱼及蛙、蛇等窜入伤害卵带和蝌蚪。孵出1~2日龄的蝌蚪便要及时转入蝌蚪池饲养,7日龄以后逐渐补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促进蛤蟆提早产卵、出苗,可在春季给腹部膨大的雌蛤注射成熟蟾蜍脑垂体(将成熟蟾蜍脑垂体1个,研磨后加生理盐水1毫升,进行肌肉或腹腔注射),经抱对30~40分钟后,即可产卵。若与促黄体释放激素和人用绒膜激素合用,催卵效果更佳。

联系电话:0771-2842326

标签:;  ;  ;  

蟾蜍养殖技术_蟾蜍养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