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_李国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_李国平

李国平

(四川省南部县火峰乡小学 南部 637300)

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是教师在课堂上针对一些问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与合作下,互相动手操作,探索,合作交流,发挥集体智慧来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在现行教学中,无论是优质课还是日常教学,教师都设计了小组合作交流这个环节。可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交流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小组合作交流趋于形式化,是一种“被动式的交流讨论”;比如说:教师提出问题,不管难易,让学生们小组合作交流,一阵轰吵便宣布停止,汇报交流时,也只有优等生思考发言,是主角,而中差生总是处在沉默的一角,不主动思考,是陪伴。对此,我经常在教学中尝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有这样一些做法与体会,写出来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组织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是一种团体协作的多向动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科学分组,根据学生家庭的不同、知识水平的不同、性别性格的差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各方面有互补性,互助性。即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然后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意识到小组内只有人人动手,人人思考,才能亲自经历求知过程,学到知识。也只有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人人合作,拧成一股,有团队精神,才能与其他学习小组竞争;小组才能有创新,迸出创新的火花,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要培养学生具有一种“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集体求创新”的意识,在合作中发展,在竞争中提高。

二、建立合作机制,做到有效沟通,养成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是保障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它包括组内成员间要有明确的分工并形成任务约定关系。也就是说,从领导者、记录者到报告员,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不得承担有一定的角色,并保证角色任务的按期完成。无论简单还是复杂的任务,完成需要沟通,所以沟通是合作学习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集合小组智慧解决问题的核心部分。成员间充分表达观点,争论之后达成共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应把握恰当“时机”,确定合适的目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引导、组织富有实效的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时间要保证,小组内合理分工,让学生明确各自的责任。作为学习主体,初步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会“不知所措”。师主动参与小组学习活动,有时是学生小组学习的合作伙伴、有时是引导者、协助组内成员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见解以形成小组观点。潜移默化,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养成活动习惯。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几次刷火柴的内容时,现实是什么、幻想是什么、现实又是什么、说明什么,列成表格,教师可以让各小组长负责,选出整理员、记录员、汇报员、让各小组填写,教师参与讨论,汇报交流,达到学习目的。又如教学统计时,各小组学生同时统计几种事物的数量,最有效的方法是小组内合理分工,一人数、一人记、一人整理、一人汇报,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在活动期间,教师应采取一些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做好评估。如让每个学生都当个人评委,对学习活动中的优秀个人、优秀小组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参与评价。教师在班级设立诸多奖项,如“最佳组长”、“进步小组”“智慧星”等。这样,让学生有学习动力,有利于推进合作进程,提高合作效率。

三、制定合作目标要适度有价值

合作学习意在于解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在学习进程中,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商讨解决的问题,需要多渠道信息汇集交流来解决的问题。所以,合作学习模式的采用,要减少形式,力求有实质的合作。为此,教学中应设计适度有价值的合作目标。如:(1)、与学习重点或难点有关。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的内容,设计目标:A、小组合作分析幻想说明了什么?B、你们想怎样帮助小女孩。(2)、目标要有层次,既有基础性,也要有挑战性。如:在《太阳》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设计以下合作目标,A、课文介绍太阳采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B、搜集资料,以“太阳的自述”形式讲一讲。(3)、目标任务要明确,尽量要用表示行为的词:在《蛇与庄稼》一课的学习中,可设计如下合作目标。A、小组合作,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说明猫、苜蓿的关系。B、在小组内举例说明“哪些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4)、与学生己有知识经验相结合,如在《飞呀飞》一首歌的教学中,设计以下目标。A、组内合作,续编歌词;B、按节奏唱出来。

四、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要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轻松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不断利用外部的诱发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尤其能调动小组内的一些内向的学生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了小组学习活动走向另一个极端,也克服了小组学习活动的一个最大弊端。在合作学习教学中再加分学习兴趣方面,我从一下几点进行了尝试。

1、设计“小插曲”激趣。小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对一些事情有喜有悲,爱憎分明。抓住这一点,在语文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可以让学生在经历情感的波折变化后,教师适时、适当设计“小插曲”,可以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从人文性出发,讨论一些问题,体会理解知识,思想情感得到升化。

如教学《大瀑布的葬礼》,抓住情感突破点,教师反激学生:老师觉得这个巴西总统小题大做。让学生分组讨论,与老师辩论。学生会在认识和理解上有深度。在数学教学中,当讲授完新知后,教师可利用“试误技能”,用多种形式故意出一些错题,学生会积极当医生,相互争辩,讨论就治,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用多媒体激趣。多媒体电化教学是深受师生青睐的颇具吸引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课堂营造了一个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氛围,它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观同时受刺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说、问、议、评、辨中,在多种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动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提高课堂效率。《麻雀》的教学中,让学生观看情景动画、听朗读,说说感受到什么。每个学生可以很直观的获得信息:猎狗高大、庞大,麻雀妈妈非常渺小,却勇敢地保护孩子,说明麻雀爱孩子。然后教师稍加引导便达到教学目的。

3、利用活动激趣。课堂中的活动主要是操作活动和游戏活动等,形式多样,具有互动性、直接性、乐趣性和竞争性,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动”。课堂上充分利用活动来教学,最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结协作性。因为每一个学生自己与生俱来就有很强的表现欲、荣誉感、成功感,小组活动就不言而喻。所以不管活动难度的大小,每一个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在组内合作,动手实践,在动中学,在动中用,而且能使各小组学生在组间比、争、议、创,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比如;语文教学中表演课本剧、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都时刻能体现这一点。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只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善于积累,就一定会有所得。

论文作者:李国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1(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_李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