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分析论文_王淑艳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分析论文_王淑艳

(哈尔滨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摘要】目的:探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焦虑评分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39.5±4.2)分;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49.7±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分别为(4.8±0.5)mmol/L、(6.9±0.8)mmol/L;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分别为(5.9±0.6)mmol/L、(8.5±0.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护理;妊娠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232-02

妊娠糖尿病是妇产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指妊娠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引起高血糖,如妊娠糖尿病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对母婴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1]。加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降低妊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母婴生存质量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OGTT诊断标准;患者均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排除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合并妊娠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8例,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为(28.7±2.2)岁;孕周23~29周,平均孕周为(27.2±3.1)周;其中初产妇15例,经产妇3例;对照组患者18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为(28.2±2.5)岁;孕周22~28周,平均孕周为(25.9±3.6)周;其中初产妇13例,经产妇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妊娠期女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焦虑等不良情绪,而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孕妇,长期不良情绪会导致体内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增加,导致血糖增加,从而出现恶性循环[2];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患者讲述关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不良情绪会加重血糖升高,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情绪,能够正确积极的面对疾病;同时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保持患者心情舒畅,有利于控制疾病。(2)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基本方法[3],护理人员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良好的饮食计划既能够保证母婴的生理需要,同时能够控制总热量,饮食原则应做到营养均衡,少食多餐。(3)运动护理:护理人员告知妊娠糖尿病患者每天坚持一定的运动量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因为运动能够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促进肌肉及组织对糖的利用,同时能够防止并发症发生;运动时不引起子宫收缩,可使患者坐在椅子上进行上肢运动,也可采取散步等方式,运动量应适宜。(4)药物护理:部分患者在运动和饮食控制后血糖仍不理想,临床多采取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前及餐后2h血糖进行测量,调整胰岛素用量,教会患者自己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如患者出现心慌、饥饿感、大汗时应考虑低血糖发生,及时给予糖水或甜食。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取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重。同时观察并记录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焦虑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焦虑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39.5±4.2)分;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49.7±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糖对比

两组护理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分别为(4.8±0.5)mmol/L、(6.9±0.8)mmol/L;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分别为(5.9±0.6)mmol/L、(8.5±0.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孕期筛查的普及,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在妊娠期间女性心理状态不稳定导致血糖水平控制较为困难,因此,加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妊娠糖尿病患者除临床治疗以外,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的运动、控制饮食等都会有利于疾病控制,降低母婴并发症及远期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39.5±4.2)分;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49.7±4.8)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了护理干预措施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效果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了恶性循环的发生,同时有效的降低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申娟茹,李俊玲.妊娠糖尿病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2):145-146.

[2]林艳玲,杨文莉,李萍华,等.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0(3):272-273.

[3]王兰云,鲁静,阮芳.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13(8):264-265.

论文作者:王淑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  ;  ;  ;  ;  ;  ;  ;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分析论文_王淑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