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阶段对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认识_共同富裕论文

论现阶段对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认识_共同富裕论文

关于共同富裕与现阶段贫富差距的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阶段论文,贫富差距论文,共同富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正确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内涵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深刻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同时还包含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从全局的高度规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一种理想和道义追求

贫富两级分化,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而社会主义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创造和享有物质财富的制度。只有在这个制度下,社会生产的目的才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克服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为我国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生产关系前提和物质基础。正如列宁所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根据科学原则进行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上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而不是近期目标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来逐步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而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富裕

马克思认为,物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和重要内容。当然,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高度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上,必须有丰富的物质产品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这是共同富裕最重要的前提。而只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而没有丰富的文化生活,这种富裕并不是现代文明条件下的真正富裕。在现代文明条件下,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展的文化教育,为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分享人类科学文化和成果,提高文化生活水平愈来愈成为人们的共同的需要。

(四)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是先富带后富而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

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要求全国人民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达到同等程度的富裕,是部分人群对共同富裕的误解。在总结我国1958—1978年这二十年即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全新思想和主张。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和成效也充分证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

二、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

(一)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表现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在拉大。西部地区10个省市自治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人口共2.58亿,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5个省市的人口总数差不多,而两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之比1980年是1:1.87,到了1999年拉大到1:2.77。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消费品零售总数达到3786元,而西部地区则为2000元。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978年以来,我国地方居民的可统计的收入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阶段,目前有进一步拉大趋势。1999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210元,前者是后者的2.65倍。如果加上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补贴和福利,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还要更大一些。

3.行业之间收入差距。1978年我国最高收入的行业与最低收入的行业的工资之比是1.38:1,1998年则上升为2.35:1。垄断行业、新兴产业部门等行业的收入增长很快,而一些传统产业部门如冶金、煤炭、纺织等行业的收入增长缓慢。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1.市场化改革效应。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市场经济规律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价值规律为基本规律的市场经济规律本来就具有使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动力,它使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和经营效益。这种依照优胜劣汰规则展开的竞争必然形成各企业及劳动者之间在收益上的差距和在富裕速度与程度上的差别。

2.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区域富裕程度的差别。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差别很大,特别是不同地区资源分布不同、科技教育水平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导致生产力在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富裕程度的差别。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得风气之先,经济迅猛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会产生收入分配上的差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之相适应,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人们的收入除按劳分配收入外,还有经营收入、风险收入、投资收入、机会收入等,这种收入分配方式的不同势必影响劳动者的富裕程度。

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现象,从总体上看,处于合理差距向较大差距过渡的过程之中,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应该说这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生产力的发展,宏观调控的加强,这一问题将得以解决。

三、加强宏观调控,逐步调节贫富差距

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期间就共同富裕的步骤和途径发表了看法:“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P374)

沿海地区具有率先发展的有利条件,19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率先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1980—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东部比西部高出4.1个百分点。1994年按由46个主要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的社会发展水平,东部为1,中西部地区分别为0.82和0.68。从战略上看,今后东部地区还会加强优势,加快发展速度,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推动全国的现代化。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将通过多种形式带动后发展的地区,加强横向经济联系与合作、转让技术、帮助兴建基础设施、培训科技人员等。先富起来的地区还要多缴利税,使国家有丰厚的财力给不发达地区必要的财政补贴和开发当地资源。同时,中西部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带动更多的人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2](P152)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条件的。通过先富裕起来的劳动者的激励和示范作用,以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后富赶先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普遍增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实现共同富裕,既要反对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又要防止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义。“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1](P155)在以往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采取过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用平均主义的方法分配社会财富,用抽肥补瘦,拉平补齐来消除贫穷。结果它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平均的结果是共同贫穷和落后,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造成普遍贫困。为此,邓小平把打破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为解放思想,激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一个大政策提了出来,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实现共同富裕就要防止两极分化。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收入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差距悬殊,而且任其扩大,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坚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式的讲话中他又指出:要把“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面性的大事来抓”。显然,贫富差距问题已经引起普遍关注,提到了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

我们必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第一,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建立纳税申报制度,征收合法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对以不正常手段牟取暴利者给予制裁。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偷税漏税、侵吞公有财产等违法行为的力度。第三,国家对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增加财政拨款、减免税收、组织劳务输出、鼓励和帮助发达地区同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协作和技术转让、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等,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第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解决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国有企业负担过重等问题,扭转国有企业代行政府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包揽社会保障事业的状况,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社会保障基金,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和合理化,保护弱势人群的利益,使下岗、失业、工伤、医疗、养老以及其他各项保障由企业行为转为社会行为。

标签:;  ;  ;  

论现阶段对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认识_共同富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