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可见,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浅要谈谈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以期与各位同行交流分享。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和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可见,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笔者经多次实践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只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让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往往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课堂“主人”的角色,实现知识与生活的对接,使数学课堂更具魅力。那么,怎样构建数学课堂与生活的“和谐”之美呢?
一、体验生成过程,让教与学“和谐”相融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情不自禁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如笔者曾听到这样一个课例:某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中,先让学生测量出长方形贺卡的长和宽,再让学生探索、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最后让学生根据贺卡的周长选择长度适当的彩带美化贺年卡。乍看这一教学片断似乎无懈可击,是以学生喜欢的贺年卡为依托,让学生通过测量、合作、实践等方式参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的理念。然而只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加以琢磨研究,让人不免生疑:“为什么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为什么要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这些在学生眼中的“新知”,却被老师简单地认为是“旧知”而忽略了,学生直接跨越了将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的“数学化”过程,失去了对数学问题再发现再创造的机会。
就上边例子而言,笔者在教学时就创设了两个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进行体验。笔者先提供三种长度不同的彩带,让学生“围一围”,如果给长方形贺年卡镶花边,选择哪种长度的彩带最节省?再组织学生议一议,要确定彩带的尺寸,要研究哪些数学问题?要收集哪些数据?从而引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数学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上述教学中,笔者把“已完成的知识”还原成“未完成的知识”,把从成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生成过程,真正体验了数学化的全过程。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作用,相得益彰。
二、融入生活素材,让数学与生活“和谐”相融
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兴趣。“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学习活动。”
小学生因为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往往不会为数学的严谨和逻辑的魅力所折服,但他们会因为数学的现实、有趣、而喜欢,而熟悉的情境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中我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用现实的、有趣的、与儿童的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来建构数学学习的内容体系,吸引学生悄然进入学习的状态,使数学与生活和谐相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笔者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模拟买卖物品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回收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一名学生拿一元钱买一块单价是5角的橡皮,售货员应该怎么找钱?怎么找最简便、快捷?这个问题涉及到人民币的换算以及组合、认识人民币面值,售货员现有人民币各面值的数量等问题。诸多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通过这种模拟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及其进率的认识和理解,又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让数学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提出自己的数学思考,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和谐美”。
三、创新作业形式,让课内向课外“和谐”延伸
为了让学生良好地运用数学知识,笔者把课外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生活实践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索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笔者在上一年级数学课《数一数》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发现图上有3个同学在踢足球,有2个女孩在跳绳,有4个同学在做气象观察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观察也细致起来。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实践题:周末去体育场观察,打羽毛球的有多少人?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正是由于兴趣的吸引,学生才热衷去观查,从观察中还逐步了解到各种活动需要多少人共同参与。告诉笔者的答案也是精彩纷呈。笔者这时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儿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和谐是美,和谐是艺术。要让数学课堂展现“和谐”之美,教师就要发扬人格魅力,努力创造乐于学、善于思的气氛,构建合理协调的课堂教学平台,教学的内容要贴近、融入学生的生活,使教学扎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和谐的氛围中达到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最佳境界。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开发区一小 037000)
论文作者:刘文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笔者论文; 和谐论文; 长方形论文; 周长论文; 情境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