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关系研究
张晓晔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 中国北京 100089〕
[摘要] “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由此产生的“红船精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在此之后,党在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它们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拥有着共同的思想和实践基础,共同构成了党的革命精神系统。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虽然都形成于革命历史时期,但其中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内涵历久弥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能够发挥重要的精神价值。
[关键词] 红船精神;革命精神;关系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了“红船精神”这一概念。“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党的革命精神的源头,党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都与“红船精神”有着思想与实践渊源。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品质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共同推动了革命的胜利,并成为了党和国家永恒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
(一)红船精神为党的革命精神确立了诞生起点。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代表着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由此诞生。这艘见证了党的成立这一伟大历史创举的游船,因其浓厚的革命色彩而被称为“红船”。2005年6月,当时在浙江任职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提出了“红船精神”这一命题,之后红船精神便成为了建党精神的代名词。红船精神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产生的,它见证了开天辟地的历史壮举,凝结了最初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它是党内最早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精神起点,奠定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础。
然而,在党史研究领域,有部分学者把井冈山精神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在习近平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之前,余品华和尹世洪就曾认为井冈山精神“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精神的最初结晶,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原型”。①2007年刘孚威出版了一部专著——《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也把井冈山精神定位为党的革命精神之源。这些观点看到了毛泽东思想所体现的精神实质和中共革命精神的一致性,却忽略了党在建立之初就已经形成了先进的革命品质,凝结了伟大的革命精神。虽然之后出现了一系列错误,但是不能否定那段历史,更不能否定建党精神。因此,把伴随中国共产党成立而孕育的“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起点是毋庸置疑的。
(二)红船精神为党的革命精神提供了成长动力。“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责任担当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华夏子孙共同的精神基因。”②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各阶级各领域的爱国人士纷纷为救亡图存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无数仁人志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但中华民族的前途仍旧渺茫。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率先举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把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智慧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构成了建党精神——红船精神的最本质的内容。此后,各个时期革命精神的产生都源于这种历史使命的召唤和奋斗品质的支撑,使得党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坚定信仰,不断向前。
红船精神为党的革命精神孕育的另一个成长基因就是批判创新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并非没有批判精神和创新品质,早在古代,中国就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四大发明,在经济、文化等领域都远远领先于世界。但自明清以来,中国以大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创新精神被强烈压制。当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中国的国土,才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再故步自封,只有变革才有出路。当马克思主义这一全新的理论传入中国之后,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理论能够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全新的道路,于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便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红船精神带有的批判和创新的特质使得党能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将之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创造出新的精神和理论成果。
(三)红船精神为党的革命精神打牢了价值基础。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的先锋队,自成立起就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使中国人民得到解放,过上幸福生活。在革命年代,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始终牢记自己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使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红船精神承载了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的充分体现。例如,在中共一大的纲领中,许多条目都明确规定了党的人民性价值特征:“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③要把工人、农民组织起来、发动起来,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既要依靠“贫苦阶级”,还要搞“民主的联合战线”,要向工农大众传播革命道理,发动并带领他们为自己的翻身解放而斗争等。在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中,明确提出“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此后,“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标志,党还在长期复杂的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此后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都延续了红船精神所体现的这一人民主体性的价值原则,建党之初形成的这一优良传统为后来中国革命精神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草原丝路沿线经过的内蒙古地区主要古代城市有:辽上京(今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元上都(今正蓝旗元上都遗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北20km处的闪电河北岸)、集宁路(今集宁路古城遗址,位于集宁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八音塔拉镇土城子村)、丰州(今呼和浩特白塔子古城,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浄州路(今四子王旗净州路古城,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西北25km城卜子村)、单于大都护府(故址在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村北)等地。可以看出,大部分遗址都位于现在的乡村区域,如能将其合理开发利用,将对内蒙古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有裨益。
二、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有着思想和实践渊源
(二)红船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共有的实践背景。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欧美列强为了打开资本市场、掠夺原料把爪牙伸向中国,企图把中国划归到它们的殖民体系中去。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前赴后继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积极探索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出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也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并反过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最终指引革命取得了胜利。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思想源泉。党的革命精神是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和生长出来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的最核心内容和最优秀成分的集中表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革命精神一旦形成,它的发展与民族精神发展是同一个历史过程。党的革命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并在扬弃中使中华民族精神升华到新的境界、赋予它新的时代含义。在党的革命精神里,实事求是精神中“实事求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是中国古代的哲学理念之一;还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也深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克勤于邦,克勤于家”等古训的启发。④
(一)红船精神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理论灵魂。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后,由于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鲜明的先进性,因而逐渐被国内的革命知识分子所认同并掌握。革命先辈们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旗,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红船精神和之后形成的革命精神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产生和发展的,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其中,以井冈山精神为例。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获得政权,必须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原则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具体革命实际,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崭新的革命道路,并由此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党在不同的革命历史阶段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每一时期的丰富革命实践都孕育了具体的革命精神。在党最初成立之际,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革命先辈们克服各种困难促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红船精神由此形成;在大革命时期,党深受来自右的和“左”的错误影响和干扰,导致了数次斗争都以失败告终,这时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开创了崭新的革命道路,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产生了井冈山精神;在长征途中,红军面临身心的巨大挑战,但凭借着对革命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以及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最后成功完成了战略转移,这期间形成了长征精神成为了党的精神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在延安时期,吃苦耐劳、联系群众的延安精神也是当时的革命环境所塑造出的,对革命进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还有在革命胜利前夜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的解放。
三、红船精神囊括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
弘扬以红船精神为形成标志的革命精神,有利于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和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求全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拥有不断更新知识以及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执政能力。党的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能够为党员干部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供丰富的思想材料。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求全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执政理念,把服务人民作为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通过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弘扬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有利于使党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的切实利益,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⑦
生命中的一切都发生得那么自然,像是已经被安排好了的剧情,我们这些演员,在声情并茂地演,并且,浑然不觉。
(三)立党为公、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是党的精神的原则。当年致力于建党事业的革命先驱们大多都出身于殷实之家、衣食无忧。他们选择走上这条布满荆棘、漫长曲折的革命道路,完全是出于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为人民谋解放的宏愿。党自成立起就公开宣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处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党都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绝不抛弃人民、时刻心系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革命精神中,延安精神就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典型代表。延安时期,党在政治上实行“三三制”的原则,即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充分体现了依靠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在经济上,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带领人民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数十年来,党始终坚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持的是立党为公、服务人民的原则,矢志追求的是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二)坚定信仰、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是党的精神的核心。当初筹备建党的时候,原定会议召开地点是在上海法租界的大楼里。但是由于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和外国巡警的介入,最后会议不得不在嘉兴的南湖游船上召开。党的早期代表们面对紧张的斗争形势没有退缩,而是怀揣共产主义的信仰,冒着极大的风险成功召开了党的一大,充分体现了坚定信仰、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在党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重要阶段——长征时期,这种坚定革命信仰、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品质得到了更加生动的彰显。当时由于党内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党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长征的途中,红军要面临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爬雪山、过草地、趟沼泽,都挑战着红军们的生理和心理极限;并且,还要时刻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做好迎战的准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抢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四大著名战役展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党的领导者和革命战士正是凭借着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共产主义的无上信仰克服了一道道难关,创造了革命史上的光荣壮举。
四、红船精神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蕴含丰富的时代价值
[注释]
此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是一项宏伟大业,只有14亿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最终实现伟大梦想。而党的革命精神能够发挥精神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团结全体党员的精神支撑,更是凝聚全民共识、积聚全民力量的思想力量。例如,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具有这种团结力量的作用。在革命年代,党正是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突破了革命道路上的重重考验,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⑤如今,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全体人民更要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信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光明前景,克服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各种挑战,奋力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就定能实现伟大梦想。
(二)弘扬红船精神等党的革命精神能够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的许多内容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启发。首先,党的革命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源自于中国共产党一贯以来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国家解放、人民幸福;其次,党的革命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了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维护人民的自由平等权益和实现社会的公正法治作为重要目标。党的一大纲领明确提出要消灭“社会的阶级”,同时注重法制建设,不断修改完善宪法;最后,党的革命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了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革命先辈们创建中国共产党就是源自救国救民的热切盼望。这90多年来,党始终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党员严守道德规范,成为人民的榜样,真正践行了个人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⑥
①余品华,尹世洪.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及其时代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1996(12).
(三)弘扬红船精神等党的革命精神能够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正是依靠着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并成为了中国的执政党,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并一步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无论在什么历史阶段,党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始终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革命精神传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党的执政地位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现在执政不等于今后执政,长期执政不等于永远执政。在新时代新阶段,要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如今,党内出现不少党员理想信念缺失、领导干部消极腐败的现象,针对这些腐蚀党性的问题,必须下大力度进行整治,依靠弘扬党的革命精神,从思想源头上对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教育,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1.6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均为2016和2017年2年数据的平均值,采用SPASS和MS Excel 2007 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是党的精神的源泉。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宣告成立,至此,中国有了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党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选择走共产主义道路,是在经历了无数次探索后才做出的选择。在此之前,中国各阶级人士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但始终无法找到救国的良方。直到俄国的革命胜利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党的革命前辈们率先接受了这一来自西方的先进思想并促成了党的诞生。因此,党的建党精神中就深刻蕴含了积极开拓探索的精神品质。此后形成的井冈山精神,也是创新精神的生动表现。在历史关键时刻,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展开了细致的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迈入了正确的轨道。总之,在中国特殊的革命环境下,探索创新精神对推动革命前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仿真也可知,当传输距离固定时,存在一个能见度使得此时Monte Carlo与Lambert-Beer的计算结果的差值最大,而能见度越大于或小于这个值时,Monte Carlo的计算结果越来越趋近Lambert-Beer的计算结果.即能见度固定时存在一个传输距离,或传输距离固定时存在一个能见度,使得此时的多次散射对透过率的贡献最大.
经中国数学会理事长袁亚湘签字(2016-06-20),中国ICME-14申办委员会在德国汉堡参加ICME-13期间与ICMI签约(2016-07-29),正式完成ICMI向中国ICME-14申办委员会关于ICME-14会议的移交.
(一)弘扬红船精神等党的革命精神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成就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令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中国。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一种精神的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因而,必须重视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汲取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中的精神养料,能够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不竭的思想源泉。同时,党的革命精神作为植根于中国大地上的思想文化资源,是中国的特有的精神财富,弘扬党的革命精神能够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这种蕴藏于心底最深厚的自信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新时代下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自红船精神开始,党的革命精神大多是以地点或事件命名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体系更加清晰,分为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为规范人们的精神世界划定了依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党的革命精神也得到了丰富与发展。两者相互依托、相互补充,共同为人们构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科学指导,促进了新时代下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
②刘璐,林颖.“文明根柢”是我们的精神基因[N].解放日报 ,2012-11-23.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册)(1921-1925)[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④郭亚丁.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4).
⑤王伟,刘家桂.传承红色基因与实现中国梦[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
⑥郭维平.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 [J].学习论坛 ,2017(12).
由图6可见,随着氢气露点的增加,对应钼粉颗粒形貌均匀,整体粒径较大、一致性强,佐证了图5中粒度分布的图形效果。从钼粉还原过程的遗传特性[7]来看,氢气露点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还原反应的迁移效果,得到形貌均匀还原充分的二氧化钼颗粒,在二段还原过程中更有利于钼粉颗粒长大的扩散、迁移机制,制取分散性佳的大粒度钼粉。
⑦赵金飞.论红船精神的党建价值[J].嘉兴学院学报 ,2015(4).
②锚杆配件:采用高强度锚杆螺母为M24×3,配合高强度调心球垫和尼龙垫圈,采用拱型高强度托盘,承载能力不低于30 t。
站内20 m3的地下废油池采用现场预制的方式,基坑开挖后即可吊至规定位置,并快速地进行基坑回填,避免了较深的基坑开挖对周围的主变基础与35 kV的E-HOUSE集装箱基础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郭维平.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J].学习论坛,2017(12).
[2]郭亚丁.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4).
[3]刘璐,林颖.“文明根柢”是我们的精神基因[N].解放日报 ,2012-11-23.
[4]王伟,刘家桂.传承红色基因与实现中国梦[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
[5]余品华,尹世洪.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及其时代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1996(12).
[6]赵金飞.论红船精神的党建价值[J].嘉兴学院学报 ,2015(4).
[7]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册)(1921-1925)[M].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9.
[作者简介] 张晓晔(1994-),女,汉族,辽宁省抚顺市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 D02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6-8031(2019)01-0008-04
标签:红船精神论文; 革命精神论文; 关系论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