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江川区前卫镇中心卫生院 652600
摘要:目的:探究瑞巴派特与泮托拉唑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瑞巴派特与硫糖铝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瑞巴派特与泮托拉唑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出现贫血、腹泻、胃溃疡的例数明显小于常规组,餐后饱胀、反酸及嗳气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采用瑞巴派特与泮托拉唑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瑞巴派特;泮托拉唑;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
慢性糜烂性胃炎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慢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部疼痛、饱胀,很容易受到患者的忽视。胃黏膜组织通常会在炎症、损伤等作用下而出现血液供应不良及局部组织肥厚,进而引发萎缩性胃炎[1]。在常规治疗中,由于药效有限,且具有一定的药副作用,很难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研究瑞巴派特与泮托拉唑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并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2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用瑞巴派特与硫糖铝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入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其中,常规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在38-69岁之间,平均年龄(47.2±3.25)岁,病程在0.5-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9±1.85)年;研究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39-81岁之间,平均年龄(46.5±3.37)岁,病程在0.6-8年之间,平均病程(4.1±1.6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临床资料上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分析。
1.2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瑞巴派特与硫糖铝结合治疗,瑞巴派特服用方法为3次/d,1次/0.1g;硫糖铝服用方法为3次/d,1次/1.25g。研究组巴派特与泮托拉唑结合治疗,瑞巴派特服用方法如上所述,泮托拉唑服用方法为1次/d,1次/40mg。两组患者均给予用药治疗两个月。
1.3效果评定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其评定标准痊愈为:临床症状消失,通过胃镜检查显示活动性胃炎消失,且粘膜活性HP值为阴性;显效为:临床症状大致消失,胃镜检查显示为粘膜病变范围减小,且粘膜活检HP值为阴性;有效为: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检查显示为粘膜病变范围不足1个级别,粘膜活检HP值为阳性或隐性;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组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表示用“”,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n),组间率用(%)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3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治愈20例(33.33%)、显效18例(30.00%)、有效19例(31.67%),无效3例(5.00%),总有效率95.00%;常规组治疗后,治愈15例(25.00%)、显效20例(33.33%)、有效12例(20.00%),无效13例(21.67%),总有效率78.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诱因较多,包括饮食不规律,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从当前的疾病发展看,慢性糜烂性胃炎逐渐呈现出高发趋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慢性糜烂性胃炎并发具有反复性、无规律性,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病理机制大多是由于胃黏膜微循环血液的供应不足,而导致胃黏膜保护层修复缓慢,进而使得胃黏膜在胃酸刺激下出现损伤[2]。一般胃粘膜损失的临床症状较为轻微,不容易察觉,在长期反复的创伤过程中,会导致胃粘膜在炎症因子刺激下,产生进一步的病变,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状,甚至导致肠上皮化生异常增生及癌变。
临床上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主要是通过口服胃黏膜保护剂与愈合药物进行,具相关资料研究显示瑞巴派特这一胃粘膜保护剂能够有效抑制溃疡的发生,并增强胃粘膜的血流量,具有良好的胃粘膜修复效果,与硫糖铝结合使用时,虽然疗效较好,但是药物作用时间较短,只能在药物服用后特定时间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但药物代谢后就会失去药效,若长期服用还会导致铝中毒[3-4]。而泮托拉唑能够有效降低胃蛋白的酶活性,并缓解胃粘膜损失,对胃粘膜有很好的修复作用,将瑞巴派特与泮托拉唑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升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采用瑞巴派特与泮托拉唑结合治疗后的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进行瑞巴派特与泮托拉唑结合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彭兰.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06):97-99+102.
[2]李慧.不同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糜烂性胃炎疗效[J].中外医疗,2015,34(13):38-39.
[3]李敏,银腾达.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胃炎:Meta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06):667-673.
[4]张晗,周骥.泮托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和机理探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01):7-10.
作者简介:
姓名:官秀华籍贯:云南江川出生:1969年10月19日民族:汉族职称:内科主治医师科室:内科学历:大学本科从事工作:从事临床内科工作26年
论文作者:官秀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胃炎论文; 幽门论文; 患者论文; 阴性论文; 螺杆论文; 症状论文; 常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