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 161499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及术后护理。方法 选择在2013年6~12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32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进行了心肺复苏术救治,并对复苏成功患者转入本科ICU进行生命监测及特别护理,如各生命指标的检测、呼吸道的护理、基础护理、输液管道护理等。结果 32例心脏骤停患者,死亡21例,成功6例,存活5例。结论 心脏骤停患者要真正救治成功,分秒必争的心脏复苏术与心肺复苏后的特别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心肺复苏;生命体征监测;急救与护理
心肺复苏术指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停止、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进而出现呼吸停止的危机时刻的紧急救治与护理过程,争分夺秒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救治此种患者的唯一方法,亦是救治成功的第一步,是避免发生机体死亡的关键。但复苏后仍需大量的监测工作,并积极的作出相应的处理,才能使患者较顺利康复,这是因为复苏的患者极易再次出现心搏停止及多种严重并发症。因此,密切观察与及时护理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本科2013年6~12月救治心脏骤停患者32例,现将心肺复苏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3年6~12月救治的32例心脏骤停患者,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0~87岁,平均年龄52岁。冠心病17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脑卒中10例,电击伤3例。
1.2 心脏骤停的诊断[1]① 突然意识丧失,双侧瞳孔散大固定;②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④心电图直线或心室颤动(室颤)或心电机械分离。
1.3 复苏时机及方法
1.3.1 在10 s内作出判断后,立即行心肺复苏,按压频率≥100次/min,深度4~5 cm,按压胸骨中下部,按压与放松比例为1∶1;必要时紧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按压与呼吸比例为30∶2。
1.3.2 心肺复苏时间 32例患者中<5 min 7例,6~10 min 10例,>10 min 15例。有室颤的尽早给予除颤,并与心肺复苏交替进行。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首次1 mg,据病情重复应用,经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心律及自主呼吸或气管插管后,转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给予进一步的治疗及护理。
1.4 心肺复苏成功特点 ① 自主心律恢复;② 面色转红润;③ 出现自主呼吸;④ 瞳孔由大变小;⑤ 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恢复,收缩压≥60 mm Hg(1mm Hg=01.33 kPa)。
1.5 初级及高级心肺复苏时的护理
1.5.1 及时开放气道 一旦出现呼吸骤停,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建立快速高级人工通气道,确保呼吸及供氧通畅,争取在短时间内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0%左右,必要时紧急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2 选择最佳给药途径 心肺复苏应采用快、简、速的用药方法,能使药物在循环中迅速达到峰值浓度。首先选择颈外静脉及肘静脉等部位的通道,这些静脉距离心脏近,而且争取一次穿刺成功,给药通道通畅,滴进的药物迅速达到作用,复苏的患者肢体远端的血流缓慢,而且静脉亦导致萎陷,因而复苏时静脉通道不易选择肢体远端部位[2]。
1.5.3 心肺复苏后护理 心跳骤停复苏后仍有再停跳的可能性,这是因为患者生命从临床死亡中抢救过来,但心跳骤停后的严重缺氧、脑水肿、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对心血管造成的损害尚未消除,若观察不及时或护理不到位,尤其监测不到位,易导致心跳再次停跳。因此,在心肺复苏后的护理全过程中,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5.3.1 动态监测心率及血压 医务人员必须注意到心脏骤停复苏仅是维持较短时间的生命支持,这是因为心脏停跳后,导致的缺氧、脑水肿、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仍是再使心脏骤停的重要因素,同时原发病明显加重。可随时产生因心肌细胞缺氧性病变为主的心律失常,血压不稳定等。
1.5.3.2 维持呼吸道通畅与预防肺部感染 心肺复苏后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这是因为脑缺氧后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易导致呼吸功能恢复不良,甚至再次出现呼吸骤停,为维持复苏后有效的自身呼吸功能。
1.5.3.3 神志意识与瞳孔细致观察 心肺复苏后脑的功能恢复十分关键,尤其是心跳骤停的患者脑功能恢复是目前临床难题之一。因而一旦复苏后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应等。对于脑缺氧而导致昏迷者,应迅速采用脑复苏的有利措施,防止延误时机,使脑组织产生不可逆的状态。
2 结果
2.1 32例心脏骤停患者,死亡21例,成功6例,存活5例。
2.2 开始心肺复苏术时间与复苏结果。见表1。
2.3 心肺复苏术的用药 按照医师医嘱准确应用复苏抢救药为肾上腺素,首次为1 mg,可重复应用及增加剂量;胺碘酮150 mg+生理盐水20 ml i.v.,重复及维持量。遵医嘱应用其他抢救药,如静脉滴注甘露醇、醒脑静,静脉推注小苏打,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多巴胺、利多卡因等。
3 小结
目前已公认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建立呼吸通道、尽早心脏按压、除颤、肾上腺素的应用等都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3-5]。所以时间关系着心肺复苏是否成功的第一步;而复苏后精心护理和全面监测关系着复苏是否成功的第二步。
综上所述,心脏骤停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急救及进一步的心肺复苏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9-236.
[2]李海林,徐再春,张庚,等.中西医结合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3):91-93.
[3]郭英,张弛,张杰.急诊科心肺复苏243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2006,1(7):395-397.
[4]黄爱珍.心肺脑复苏新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6-128.
[5]万健,李国民.3796例院内心肺复苏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9):746-749.
论文作者:李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心肺论文; 患者论文; 心脏论文; 静脉论文; 呼吸论文; 呼吸道论文; 生命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