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集体合力,创新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委员会论文,合力论文,班级论文,班级管理论文,集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班级管理委员会提出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1.按马卡连柯的设想,学生集体并不是靠教师个体(班主任)能够培养的,应当由教师集体培养学生集体,教师集体与学生集体并不是两个集体,而是一个集体,而且是一个教育集体。
班主任不但是学生集体的主要组织者,而且是班级任课老师之间的纽带,并建立班级教师集体。一个班级的优秀与否,不但需要班级学生间的协作,更需要班级教师间的协作。
2.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全员参与”,以全员参与和团队合作来进行持续不断的改善,追求全方位的质量。
班级管理的组织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错综复杂的系统。从其内部成员来说,它包括学生、班主任和班级的任课老师;从外部系统构成来说,它包括学校其他老师、家长等。对班级的管理意味着班级系统中的内部和外部成员都应该行动起来,“全员参与”,以实现管理的目标:“学生学得愉快、充实、有成就感”;“教师教得如意、完整、有投入感”;“家长觉得适宜、满意、有参与感”。
(二)现实依据
目前,学校的教学和德育在不少学校成为两项分割的工作,教学是教学,德育是德育,作为一个完整整体的学生,某些方面由教学部门管,有些方面由德育部门管,所以口号是全员德育,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任课老师的义务是完成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知识传授,对班级中出现的问题以“告状”的形式向班主任反映。班级管理的重任不容置疑地落到了班主任的肩上。班主任工作一定层面上属于个体作坊式劳动,其个人的工作能力、智慧、魅力、情绪等对班级发展影响很大。这是我们现在的班级管理现状。
为使班主任工作走向人文化、制度化的轨道,离开孤军奋战的工作状况,由原先的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管理,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模式,我们提出尝试实行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以制度的形式构筑起教师内部的德育意识,把个人的教学行为和教育行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解决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困境,使学校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整合教育资源,使班级管理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一个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班集体,让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可以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班级管理委员会的建立与实施
(一)学校已做的摸索
我校十一届二次教代会将“深度建构学校文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时代领跑者”作为中心议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良好德育基础上继续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手段,使德育工作开创新的局面,将为学校的发展开辟新途径。同时,在班主任实践中,已有一批班主任在管理的同时已经开始关注任课老师对班级发展的巨大作用,已经在不自觉中联合任课老师的力量,加强对班级学生的管理,并且在实践中初见成效。所以,我校提出建立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只是尝试将已经存在的、正在摸索中的个体教育行动能够上升为群体行动智慧,让更多的班级在集体合力的作用下发挥出更大的潜力,使班级中的每一个生命得到润泽。
(二)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的出台
1.内涵界定
班级管理委员会是在班级经营过程中,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科任老师以及部分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对班集体建设起帮助和指导作用,使班级成员朝健康方向发展,并兼自主管理的工作机构。
2.人员构成和工作分工
班级管理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是班级的班主任,班级其他任课老师、部分家长代表和部分学生代表是委员会的重要成员。
(1)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委员会的核心成员,也是该工作机构的组长。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负责班级经营过程中的日常事务,对于班集体的建设和其中的学生个体的成长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作为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纽带,起到沟通、对话作用。
班主任管理“班级学生”,是指班主任要将班级中的学生个体,当作班级组织中的一员来予以管理。
班主任管理“班级任课老师”,是指班主任的工作并不是去管理班级教师的学科教学,而是协调班级教师的学科教学,通过班级教师间的协作与融合,来提高班级学生整体的教学效率。
班主任联系家长,是指班主任在建立良好的亲师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做好家长与学校的纽带作用,通过定期的会晤和班级重大事项的商讨,通过挖掘家长自身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成长建构积极的、多彩的教育氛围。
(2)本班任课老师
一个班级的优秀与否,既要靠班级学生的努力与否,还要靠班级教师的努力与否;既要靠班级学生间的合作与否,更要靠班级教师间的合作与否。本班任课老师应该协助班主任经营班级,他的工作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负责本学科内的学生的学习成长,还要关注在上课过程中的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班级文化建设,适时引导班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或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患,在第一时间加以解决。每位任课老师特别要关注班级的学生行为常规、学习常规和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对出现的问题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既教又管,并对班级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关注课堂、把握课堂的基础上,配合班主任共同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每位任课老师要建立教学班学生档案,对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和品格形成以及学业提高做学生成长档案,在分析学生的状况的基础上,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
(3)本班的家长
班级管理委员会以聘请校外辅导员的身份聘请家长参加班级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家长通过定期到班级参加活动,了解并参与决策班级发展的重大事项。条件许可下,还可充分运用家长资源给学生上社会实践指导课,以家长的亲身经历给学生以切实的生活指导和人生指南。
学校筹划每个班级产生的家长代表,由他们组织成为学校年级家长委员会,监督年级发展的各项事务,跳出班级范畴,站在更高层面宏观参与学校管理。
(4)班级学生
学生也是班级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事关班级发展的会议不能把学生排斥在外,让学生有知情权,通过各个层面的学生,可以让老师倾听各个不同方面的声音,了解原先教师在课堂中间听不到的声音,对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给予采纳,班级建设成为大家共同的事情。
学生参与对班级的管理,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建立的班委,包括班长、副班长、组织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宣传委员、劳动委员、安全委员等,他们由学生通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这支队伍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生群体进行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行运行班级的各项职能。他们中的部分成员参与班级管理委员会的管理。
为保证学生能反映班级各个层面的问题,还可以选出部分非干部学生代表。学生们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培养锻炼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的能力。
班级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班级任课老师的调整,成员随之发生变化;参与其中的家长和学生代表更可以有比较大的流动性。即使不是本班的老师,比如在教学后勤服务的老师,他们在学校范围内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的不当行为予以指出,加以解决,并能反馈相关问题到班主任手中。对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例,也可请这些老师临时加入其中,为班级发展尽力。所以说,班级管理委员会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要每位成员好好经营。
3.具体实施要点
班级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是一种策略,它本身并不是教学的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如下几方面:
(1)建立定期会晤机制,积极主动地互通情况,形成一个高效的教育集体。班级管理委员会原则上一个月召开一次碰头会,畅谈班级的管理思路及交流个别重点学生的不同教育教学方法,以便使任课教师之间互相了解,对学生的教育能够互通,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的学科成绩的发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可以重点对象、重点学科重点关注,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下阶段的工作目标。
通过问题的呈现与研讨,既可以强化班级教师的班级管理责任与班级归属感,还可以吸收班级教师对班级管理所拥有的信息与智慧。
(2)处理班级重大问题。班级的发展过程中会因为多种原因出现班级发展的问题,班级管理委员会有责任做好班级重大问题的商量和解决工作。比如:
★学期开始班级计划的制订;
★一学期班级计划将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班级各类重大奖惩的提名;
★对个别问题学生的辅导;
★对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新问题的处理;
★对一学期修身课的安排等等问题。
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班级管理委员会,改变过去班主任一人说了算的局面,变为管理委员会集体的讨论决定,在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制订更符合班级学生利益的发展规程,为优秀班集体建设提供更广阔的管理平台。
三、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的评价与考核
对班级管理委员会的评价,提倡重过程管理,也重结果评价。
在过程管理中,班主任要履行其组长的职责,对照工作要求按期召开碰头例会,研讨班级发展情况,并将会议所达成的意见或制度以文本形式做好相关记载上。学校要授予班主任对班级教师进行评价的权利,当然这种评价权利仅限于班级教师的合作能力与程度,而不包括班级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与能力。这既可以通过直接的表格式评价来达成,也可以通过间接的谈话式来完成。
学期期中时,学生处将同年级部领导组织班级部分学生座谈,了解工作委员会的执行情况,以此作为评价的一方面依据;同时,由班级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对班主任进行评价打分,班主任同样对自己班级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做好评价,其中教师评价纳入教师期中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学生评价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
在结果评价中,学生处将会同年级部依据优秀班集体评选条例进行评价。对优秀班集体的奖励,将以分数形式折合到相关任课老师的绩效考核中。
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它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在以班主任为首的具体的班级管理委员会的操作中不断加以完善。该项制度的实施,将学校原先德育工作中的德岗教师制、德育导师制、修身课制度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我校近几年德育工作的提炼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