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负效果的起因与技术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论文,起因论文,效果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技术评价在国外作为一项政策研究广泛用于制订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确定和评价研究开发项目等活动。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科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不断提出了技术评价的要求。我国学术界也开展了关于技术评价的理论研究。在技术评价的实践方面,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等工作都说明技术评价工作在我国已开始起步,并获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国内关于技术评价的研究,目前已由引入国外的成果到结合中国实际逐步开展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阶段。在理论研究中,关于技术负效果(或消极影响)起因的研究无疑是一个主要论题。在这方面已有不少观点见诸报到,但这些观点都欠全面和深入。
一、技术负效果的起因
技术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事先分析评价技术应用的负效果或消极影响,力图使它对人类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弄清技术负效果的起因是进行技术评价的关键问题。
技术的负效果是指在技术的应用过程和结果中出现了对人类不利的后果或消极的影响。技术的本质特征在于人对自然的有目的的变革,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能动关系。目的性是技术活动的起点,技术应用的结果是目的的实现。在整个技术活动中都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既然技术是人类改造、利用自然为人类谋福利的手段,技术应用的结果是技术应用目的的实现,其结果一般来说应该是对人类有利的,但在现实中技术应用的结果常常会产生对人类不利的后果或消极的影响,其原因何在,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了避免或减少技术应用的负效果,首先必须对其产生原因有正确的、深入的认识。通过考察诸多技术负效果产生的过程和负效果的形态,在总结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技术负效果产生的根本原因来自两方面——“目的性的道德评价”和“目的性的异化”。
(1)目的性的道德评价。技术是人类发明使用的, 它属于方法手段的范畴。人们应用技术来达到他们的特定目的,但将技术应用在什么样的目的上,这种目的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这里并没有肯定的答案。技术用来为全社会、全人类造福,这是我们希望的结果,但当技术并非用在符合道德的用途上,就会出现技术的负效果。不负责任地滥用技术,为个人或集团的私利置社会甚至全人类的利益于不顾,这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西方社会中的反技术运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例如,某些企业一味追求利润,而将环境生态效益弃之不顾,其结果是生态失衡,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目前我国已开始着手治理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关闭年产5000吨以下的小企业。这些企业生产技术简陋,污染严重,特别是对河流水质的污染尤为严重。不仅河流中的鱼类几尽绝迹,农田不能灌溉,而且严重影响了周围地区居民的饮用水质量,直接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技术——原子能的发明与应用,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把原子能用于和平目的时,无疑大大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当把它用于战争时,其对人类的杀伤力是人所共知的。
(2)目的性的异化。当人们应用技术造福人类社会时, 技术应用的目的符合社会道德准则,技术应用的结果指向有利于人类福利的一面是容易理解的,被人类视为当然的结果。但在技术的应用中,伴随着造福人类的有益结果或正效果,某些事先未被人们注意的负效果或消极影响也随之而来,出现了一种事与愿违的现象。经典理论家用“异化”这一概念来表达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普遍现象:事物的性质慢慢被这种性质本身所带来的结果所改变。在技术的应用中,技术应用目的异化是普遍存在的。例如,世界上许多国家为技术应用的巨大效益所吸引,建造了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通过建造拦河大坝形成一种人工的内陆水体——大型水库。这些巨型水库在调节迳流,保护下游安全,供应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发电以及航运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但这些大型水库在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如对河流生态平衡的影响,水库失事的灾难性后果,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对国家军事安全的影响以及可能对农业、港口、天文状况和气候诸多两方面的直接或间接消极影响。应该指出的是,源于目的性异化所产生的负效果,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的。
上述产生技术负效果的两方面原因各有其特点。“目的性的道德评价”是人为有意识造成的,是人们在应用技术时违背社会道德准则,自私自利的结果;而“目的性异化”所引发的负效果是普遍的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的,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和将会发生,它总是会以某种形式出现。人为有意识所造成的技术负效果,它的分析、评价与控制都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相比较而言,目的性异化所产生消极影响具有隐蔽、顽固的特点,因而是技术评价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现实情况中,技术负效果的产生常常是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前所述,核能技术被用于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是由“目的性道德评价”所引起的负效果,但核能应用中的辐射性危害却是与原子能技术相伴的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的负效果,这就是“目的性异化”的结果。
关于技术应用负效果起因的研究,目前的观点在不同程度上都没有注意到“目的性异化”的现象,因此都欠全面,本文的观点对此给出了一个全面、概括的解释,这对开展技术评价工作无疑具有重要价值。下面分析一下关于技术负效果起因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技术无论从社会、政治、还是伦理道德上来说都是中性的,技术负效果的产生是人们滥用技术的结果。技术本身是否涉及价值判断暂且不论,但技术的应用或技术应用的目的是肯定包括道德评价因素的。因此,技术本身的“中性”性质与技术应用中不符合道德目的所引起的负效果没有必然关系。这种观点实际上只承认技术负效果中人为有意识的成份,而忽略了目的性异化所产生的负效果。
另一种观点认为,技术应用的负效果是由于管理制度和法律的不健全、不得力所造成的。不可否认,通过行政的、法律的和其它手段加强管理,在某些情况下和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或减少技术应用的负效果。但这些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由目的性异化所引起的负效果,因为这种负效果的产生和技术应用直接目的——人们所期望的目的相伴随的。只要我们应用技术去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的,那么如影相随的负效果就会或多或少,以一定的方式出现。由目的性道德评价所确认的,人为有意识造成的负效果,一般说来都是较明显和直接的,而由目的性异化所引发的负效果却常常具有潜在的、深远的特点。技术评价的关键和难点就在于对这种具有潜在性和深远性负效果的挖掘和分析评价。
还有一种观点把技术应用的不良后果归因于人类认识自然水平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局限。这种观点实际上也没有注意到目的性异化的情形,而把技术负效果的出现当成是人们事先没有认识到它和没有能力制止它的原故。在技术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即使我们事先认识到某种不良后果的出现,但我们并没有根本性的办法去制止它,因为这种不良后果是与目的性实现完全相关联的,是目的性实现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对这种性质的负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是能够运用我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完全将它克服掉,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我们这种努力本身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所以由目的性异化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是普遍存在和不可避免的,技术评价的任务就是事先认识这些技术的负效果,并提出适当的措施,趋利避害,使技术这一手段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目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以资本主义社会为代表的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是造成技术负效果以及全球问题的根源之一。以追逐利润为根本目的的生产方式,无疑会造成不负责任地滥用技术的后果,但在目前社会发展水平上这种现象在其它生产方式中也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存在着,而且无论采用何种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制度如何,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由目的性异化所带来的技术应用的负效果。因此,制度因素与技术负效果的产生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技术应用存在着不利人类的负效果或消极影响,而且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某些负效果又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的,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又是有目共睹的。在当今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发达国家经济摆脱了理论预测的衰退期,正在进入新一轮旺盛的发展时期,这似乎与上述观点所讨论的“悲观”情形相矛盾。有必要说明,这里讨论技术应用负效果的起因,其目的并不是想贬低甚至否认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而是从客观事实出发,揭示科学技术这柄“两刃剑”的另一面,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寻求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关于技术评价几个问题的探讨
1.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技术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从上述有关技术应用负效果起因的讨论中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繁荣进步的同时,也完全可能给人类带来灾祸。如何从社会进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这是有关技术评价最终目标的根本性问题。
关于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目前有技术乐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中性论几种观点。技术乐观主义认为,尽管技术的发展会带来种种消极影响,但这些消极影响终将再为技术的发展所消除,技术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大量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提供尽乎无限的潜力。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相反,认为技术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具有不可逆的性质,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文明的衰落。为了消除技术应用的负效果,只能抑止甚至阻止技术的发展。技术中性论则认为,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与技术的发展没有必然性的联系。
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同属技术决定论观点。决定论的观点(不论是技术决定论或经济决定论的观点)在解释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存在着根本性缺陷。社会是复杂大系统的典型,社会的发展是系统的运动,而系统的发展运动规律是不能用单向因果关系来加以简单解释的。系统运动是其各部分(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无论是技术,经济或其它因素只能是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社会大系统的运动规律只能从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整体效果来考察。因此,我们必须从社会大系统演进的角度来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大系统的发展变化是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大系统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必须从它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来体现。相应地,在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方面,我们应该采取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方针,从整体优化的角度来规划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既是对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正确解释,也是技术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就是说,在进行技术评价时,要从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生态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角度分析评价技术应用的正负效果,正确全面认识技术的社会作用,趋利避害,确保技术积极作用的发挥。力求避免这样两种情况,一是仅仅根据技术关于经济、社会、生态某一方面的正负效果就武断地判断一项技术的价值;二是只看一时的正负效果而忽视了随时间变化,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这些正负效果的最终形式。
科技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制定发展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和根据。早在1980年国家科委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张。1995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强调经济发展要与人口、资源与生态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技术评价作为软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实现科技、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2.开发技术评价的必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瞻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技术负效果的影响也日益明显。不负责任地滥用技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盲目地进行技术引进,一方面浪费了资源,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技术的适应性问题;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和能源,提前透支了社会发展的资本。所有这一切使我们认识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显示出技术评价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技术评价的必要性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说明;
(1)在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 科学技术的发展向社会提出了技术评价的要求。在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现代技术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高效性,而且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它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比传统技术大得多。由于人们不负责任地滥用技术或忽视了技术负效果所可能造成的危害,技术负效果已经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构成现实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技术评价逐渐被各国政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2 )从技术引进的经验教训及技术评价在技术引进中的作用看技术评价工作的必要性。技术引进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如果忽略了对引进技术就本国国情所作的分析的评价,不重视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仅凭短期经济利益作为引进技术的标准往往会导致技术引进的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努力遭到挫折,缺少必要的技术评价工作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技术评价能够给出技术选择的合适标准,为技术引进提供依据。
(3)从软科学的兴起和发展看技术评价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决策的关键性作用日益显著,科学地进行决策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传统的经济决策已不适应现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而必须代之以理性的决策。软科学就在这样背景下诞生的,它综合运用各门类与决策科学化有联系的学科为有关战略、规划、政策、体制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技术评价属于软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决策科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技术评价的重点是研究技术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政策的决策依据。目前,软科学的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实践证明,软科学具有硬科学不可代替的作用。软科学在我国的兴起决非偶然,而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以往主观决策失误,独断专行危害的反思,使我们得出了必须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结论。
3.技术评价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评价工作从纵的方向看,可以分为国家级技术评价和企业级技术评价两个层次。
对于国家级技术评价,它的主要任务是从宏观角度研究技术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正负效果,尤其着重分析评价技术应用中无意识的,潜在的和长期的负效果,并提出对策与方案,为国家制定科学技术政策,规划技术引进战略提供依据和决策咨询。同时国家级技术评价还负有协调政策,地方和企业技术评价活动,建立监控系统以检查实施结果,以及进一步开发技术评价方法等任务。
从国外技术评价的实践看,技术评价的内容一开始仅仅指国家级评价,随着技术评价工作的开发和深入,技术评价的思想逐渐被引进企业研究开发评价的活动中。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最有效、最经济地选择研究开发项目,提高研究开发工作的效率,降低研制费用,必须对研究开发的方案进行评价。研究开发评价是对获得新技术全过程的评价,以往的评价内容常局限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而企业级技术评价作为研究开发评价的内容之一,强调从技术负影响的角度,研究技术与企业各方面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及适应性问题。
在研究开发方案的评价中,技术经济评价和技术评价有所不同。技术经济评价主要从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察方案的可行性,而技术评价强调对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即考虑技术同各相关方面相互作用的正负效果。从出发点看,技术经济评价强调方案的经济效益而技术评价强调方案的负影响;从评价内容看,技术经济评价一般仅涉及技术经济两方面,而技术评价不仅包括技术经济两方面,还涉及社会、环境、国防、政治等多方面的影响。
国家级技术评价与企业级技术评价在力求达到的目标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国家级技术评价侧重研究科学技术多方面的影响,预测它对社会未来发展的作用,探讨如何控制和引导技术向更好地为人类造福的方向发展,同时避免其可能带来的危害。企业级技术评价更重视提高研究开发的效率,强调在较短的期限内,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显著的研究开发效果。
国家级技术评价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决策咨询。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解决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预警。通过对技术正负影响全面综合的分析与评价, 对技术的负效果事先做出预测和发出警告,减少技术负影响所可能导致的损失。
(3)促进技术的完善。预警技术的负效果, 并提出和采取防范措施,使技术负影响减至最小程度的过程也就是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
企业级技术评价的作用有以下的内容:
(1)对技术的消极影响事先采取对策。 如劳动保护措施的制订与实施。
(2)为技术更新改造服务。 通过对新技术与企业众多环境因素适应性问题的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3)预选研究对策, 防止技术负影响所引起的由于禁止销售或限制销售而产生的损失。
(4)预先告知产品误使用所造成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5)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与信息, 为决策者提出咨询服务。
技术评价的基本思想是加强对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的管理与控制,使技术手段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目的。由于人们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在技术手段上常常缺少选择余地,人们常常是迫不及待地,不加思考地应用能够满足特定目的少数技术手段,许多技术的负效果都是在人们深受其害后才被人们逐渐认识的。通过技术评价,人们可以事先预测技术的负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技术的负影响所造成的危害减低到最小限度,使技术沿着最小社会代价的途径发展。
三、关于建立技术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
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正在日益呈现出规模大,变化快,影响深广的显著特征。这种情况对社会大系统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领导者个人经验为基础的经验决策已经不适应当代生产和生活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一旦决策失误,可能产生的社会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人们已意识到决策的重要作用。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潮流。技术评价作为软科学的一个分支不仅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程序和手段,而且也体现了决策民主化的要求。科学化和民主化是建立技术评价体系的指导原则。
谈到建立技术评价体系不能不提及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OTA,但该机构已于1995年9月30日被撤消。从1972年成立至今,OTA享年23岁,可谓英年早逝, 令关注技术评价的人们感到惋惜。美国撤消OTA,并不是因为技术评价工作不再重要,失去其存在意义,而是各种复杂因素影响的后果。其中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有人认为OTA工作没有保持中性、客观的地位,已成为某党派的工具,因此,OTA成了党派斗争的牺牲品;二是OTA的工作速度慢, 不能满足国会决策的要求,而且其报告技术性过强,不易读懂。所以,美国撤消OTA 不仅不是对技术评价工作本身的否定,实际上反映了对技术评价更多更高的要求。在国内,虽未有人公开否定技术评价工作,但也有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技术评价是发达国家的事情。对这种急功近利,缺乏远见的主张是不值一驳的。现在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而是如何建立技术评价体系。结合我国实际,下面就我国建立技术评价体系提几点建议。
国家科学技术部是统管科学技术工作的政府机构,它具体负责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政策的制定,因此应该在其中设立具体负责技术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从宏观上对技术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对重大的技术评价项目负责组织实施。
在技术评价工作机构的设立上,由于我国目前已建立了一批为高层次决策服务的专业性软科学机构,为避免重复和提高效率,可考虑在其中建立技术评价小组(或设专人负责这方面工作)。技术评价小组的任务是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计划、协调与管理等工作。因为技术评价工作与大多数软科学研究课题有联系,是软科学研究的一方面,不宜重新再起炉灶。
鉴于现阶段企业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能力较低的现状,企业级技术评价不宜设立专门的技术评价机构,不妨将这方面工作与技术开发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结合在一起进行,或将其委托给专业机构研究。
在研究形式上,国家级技术评价项目,可采取委托软科学专业单位研究,或跨部业跨行业的联合研究形式。企业级技术评价,如上所述,还是以采取委托研究的形式较为适宜(当然,对于某些有这方面能力的大型企业除外)。
在课题组人员组成上,考虑到技术评价工作涉及的诸多方面因素,课题组成员的专业面应尽量广一些,各个有关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和代表应兼而有之。在成员的能力结构上也要注意适当的平衡。
资料、数据的调查收集是技术评价工作的基础,它直接关系研究结果的质量。在技术评价实践中,除结合课题向委托单位和有关情报信息统计部门索取查询所需资料外,技术评价机构还应连续地尽可能地积累有关资料数据,除建立专门图书情报部门外,在条件允许时,还应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据库,以备研究人员随时调用。
鉴于技术预测在技术评价中的地位与作用,国家级技术评价机构和有条件的专业研究单位,建立一定规模的技术预测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技术评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国有关决策部门和软科学研究单位已经认识到技术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实际中开展了类似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与技术评价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我国的科技管理水平不高,技术评价的重要性未被充分认识,而我国软科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许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还不成熟,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也很多,所以在技术评价自身不断完善的同时,还要强调提高全社会对技术评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从制度上、政策上以至法律上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支持促进技术评价工作的开展。如对于重大科学政策的制定,大型技术引进项目的审批,以及涉及方面较多且影响较大的大型项目,在实施前应从制度上规定必须经过技术评价的分析和论证。对经过技术评价确认的技术的负影响要通过经济的、法律的以至行政性的手段去加以限制。
技术评价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技术评价系统也并非尽善尽美,同样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状态,美国国会撤OTA也是出于这样一种目的。 我国应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服务于社会发展总目标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