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毕彦刚

毕彦刚

伊春市乌马河职工医院普外科 153011

【摘 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进行研究,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张力性修补术,观察组实施无张力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方面,均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无张力修补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中痛苦,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复发。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张力性修补术;疗效

腹股沟疝是一种临床常见及多发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主要的手术方法包括张力性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但关于何种手术方式对腹股沟疝更加有效在临床上尚存在争议[1]。本次研究为了探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传统张力性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腹股沟疝,且均为单侧疝。此次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

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最小为21岁,年龄最大为69岁,年龄均值为(45.17±15.62)岁;其中腹股沟斜疝40例,腹股沟直疝1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为20岁,年龄最大为70岁,年龄均值为(45.29±15.86)岁;其中腹股沟斜疝41例,腹股沟直疝9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张力性修补术,采取硬膜外麻醉,对精索进行游离,腹股沟斜疝患者选择在精索后方将腹内斜肌、联合肌腱缝合于腹股沟韧带上,使腹股沟管部缺损的后壁得到修补;腹股沟直疝患者选择在精索后方将联合肌腱缝合于耻骨韧带上。

观察组实施无张力修补术,采取硬膜外麻醉,将皮肤逐层切开,对皮下组织、脂肪层进行逐层分离,至腹外斜肌腱膜浅层即可,使外环口显露;将提睾肌提起,于精索前内侧进行钝性分离,将疝囊解剖出,将疝囊残端还纳于内环口;将网塞置入,并进行间断缝合固定;补片中心裁剪出一个长约2.5~3.0cm的裂口,套入内环口的精索,将补片置于精索后方腹股沟管壁,并对补片进行间断缝合固定。

常规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并采用沙袋对切口进行持续6~8小时的压迫;术后给予患者3~5天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7~8天后可对切口处缝线进行拆除,拔除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表示为[n(%)]、()。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更具有优势(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对比

对照组中共有11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2%;观察组中共有3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复发,复发率为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更低(P<0.05)。

3讨论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是指腹腔内脏器经过缺损腹壁向腹腔外突出,其解剖结构主要包括疝内容物、疝环、疝囊以及被盖物,通常呈异常凸起状[2]。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以腹部胀痛和牵涉痛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局部疼痛可能会发展为行走不便,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3]。因此,临床上应针对腹股沟疝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上治疗腹外疝的基本方法为修补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对疝囊进行结扎,使用人工材料或疝周围组织对缺损的腹壁进行增强、修补,以达到阻止腹腔内脏器外突的目的。腹外疝的手术方法从最初不做修补的疝囊高位结扎术到张力性修补术,再到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方法较多,但关于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尚存在争议。张力性修补术主要是通过对缺损的腹壁周围组织进行拉拢缝合,从而达到修补腹股沟管部缺损腹壁的目的,本次研究中采取的张力性修补术方法为Bassini法和McVay法,这种修补术尽管可有效修补缺损的腹壁,但由于手术缝合过程中产生的张力较大,手术后容易出现复发[4]。无张力修补术于1986年首次采用人工材料,这种手术方法主要是通过采用组织相容性较好的人工材料对缺损腹壁进行修补,可有效填补孔隙,与组织较好的相容,且由于手术过程中无需对机体组织进行缝合,可有效减小张力,减少手术后因张力过大而引发的疝复发[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无张力修补术的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方面,与实施张力性修补术的对照组相比,均更具有优势(P<0.05),与杨勇、代利、金传锁等人[6]的临床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证实了本次研究的客观性和可行性,也说明了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无张力修补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中痛苦,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复发,可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超.两种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7):59-60.

[2]王晓峰,任晓军.老年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3):182-183.

[3]王忠原.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8(23):55,57.

[4]梁天成,付文广.无张力疝修复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综合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3,34(2):258-259.

[5]朱卫华,王福顺,李澍,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256例[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05(1):54-59.

[6]杨勇,代利,金传锁,等.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4,35(6):842-843.

论文作者:毕彦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毕彦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