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加强德育教学的新思路论文_翟述斌 张金玲

探究加强德育教学的新思路论文_翟述斌 张金玲

山东省昌邑一中 261300; 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 261300

摘 要:激励教育法是以激发、勉励和鼓励为原则,采取一定措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

关键词:激励 教育 学校 应用

一、重视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首先,教师应树立和强化科研先导意见,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课题研究理念,走“研究课题从教学中来,研究成果回到教学中去”的道路,进行教情、学情研究,探索出适合校情、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其次,教师要发扬教学研究的优良传统,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发挥集体研究力量的作用,共同提高教师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才能不断创新,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加强德育教学对实现素质教育的意义

加强德育教学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从教学内容上看,中学德育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从形式上看,它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广泛参与的兴趣。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德育教学以其广泛参与性、深入实践性、丰富趣味性等特点,发挥着课堂教学无可替代的作用。

1.德育教学促进课堂的开发。

德育教学始终与课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实现各学科的教育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课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社会因素,社会大变革对传统教育格局带来的冲击,传播媒体的技术化,文化生活的多彩化,社会活动的多样化,不断拓展着德育课堂的空间,丰富德育课堂的素材,也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2.德育有利于跨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事关国家千秋大业。历史证明:具有创新思维的民族才是强大的民族;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称得上强者。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必须通过“创新教育”才能实现。

三、从德育教学开发看素质教育新思路

在多媒体教学普及之前第二课堂曾经是教与学的重要阵地,然而随之而来的21世纪则见证了科技的高速发展,可以说人类获取知识的能力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因此,第二课堂有了新的特点,探讨这些新特点对于研究当今德育教学的空间、形式、变化有着很高的价值。传播媒体的技术化,大大拓展了德育教学的空间。互联网、广告、电视剧等以不同的语言形式和文字内容传播信息,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内容。央视百家讲坛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生动有趣的解说让受教育群众范围大大扩大,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获得知识的途径。这些传媒文化的迅速发展,传播速度快、信息包含量大,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拓展了德育教学的空间。

然而,目前学校德育教学的活动趋势却有所减弱,第二课堂多数变成了“搜索”、“下载”活动,没有了足够的生活体验。因此,教育空间自然地应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课内发展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这是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在顺应这种潮流的基础上,要能够高屋建瓴,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这些信息途径,发挥好德育教学的作用。第一,重指导。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扩展,使得教育活动中的高科技含量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如何创造出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焦点问题。德育教学开展的途径有很多,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作为传授学生工具性知识的老师,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责任。教师要锻炼学生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其熟练、批判性的评价信息的能力,训练其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作为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与社会责任。第二,多层次。从班级教育资源,到学校教育资源,再到社会教育资源,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都应该得到有效的整合,从而强有力地支持中学德育教学的开展。班级和学校一级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社团等仍是基本的、经常性的活动。

因此,作为中学老师,要平衡好各级的发展,将基础的如“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好,更为高一级的活动打下基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兴趣支撑点,就更容易接受更高一级的“第二课堂”活动。

在学校中,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是重要的教育力量;在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校外,社区资源、科研机构等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所有这些教育资源都应该得到合理的开发、运用,从而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教育系统。

中学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多方面的责任。素质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合为一体,将中学教育从“第一课堂”拓展到德育教学,充分利用和挖掘教育资源,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学校的特色文化、中学生社团的建立为抓手,共同建设一个科学化的中学教育体系。

论文作者:翟述斌 张金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  ;  ;  ;  ;  ;  ;  ;  

探究加强德育教学的新思路论文_翟述斌 张金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