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信设备中的接地问题及策略分析论文_朱敬武

电子通信设备中的接地问题及策略分析论文_朱敬武

身份证号:37150219900326XXXX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有了很大进展,电子通信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仍有电子通信设备在接地处理中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对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及系统设备运行稳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就电子通信设备中接地问题及策略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希望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技术;问题;策略

引言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基础上,大量的电子产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不仅带给人们生活上极大的便利,而且给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电子通信工程的出现,促使电子设备的运行过程更具稳定性,而社会各界在此环节中又对设备运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能够确保电子通信工程设备处于稳定和安全的运行环境,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做好抗干扰接地操作,提高通信工程设备的整体性能,进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技术的基本概述

接地就是借助接地线将通信设备同大地相互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然后将电子设备中存在的一些故障电流都是释放出去,避免人在接触设备的时候出现触电的问题。从中就可以发现,接地技术的有效应用,主要是确保人和设备的安全,假设是在稳定状态下出现了漏点的问题,主要还是由于人体导电,当设备、人体和地面三者之间形成电路的时候,会导致设备的损坏,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地面和设备尽量保持一个合理的链接,而且接地体的电阻最好是低于4Ω,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符合相应的标准。

2电子通信设备中接地问题分析

2.1我国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技术现状

接地处理是电子通信设备安装的重要技术之一,只有科学合理的接地方法才能保障电子通信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一般情况下,我国家庭用电电压为220V,工业用电电压为380V,而相关电子通信设备运行中会在金属外壳产生一定的危险电压,给设备管理人员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为降低该类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需要对电子通信设备进行有效的接地处理。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对电子通信设备接地存在较为严重的错误认知,将其与普通电子设备相混淆,认为只需采用传统导线方式便能实现接地处理效果,这种错误观点会给电子通信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影响。一般情况下,电子通信设备运行中地线处于等电位状态,这种情况不会对设备造成影响。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信号源在地线中的回流,会生成地线阻抗作用并产生电位差异,如此便给电子通信设备及整个工程电路带来一定的影响和破坏,需要进行接地处理加以解决。与家庭普通用电设备不同,电子通信设备由于信号发射及频率强度等问题,接地处理不当会影响电子通信设备运行安全与稳定。专业学者认为,由尖峰干扰和射频干扰组成的共模干扰是诱发电子通信设备运行混乱或瘫痪问题的重要因素。

2.2抗干扰接地的标准

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抗干扰接地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作出保证。在进行抗干扰接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降低通信工程中设备的电压,保证设备能够安全稳定运行促使布线工程质量的提升。通信工程设备在运行的时候信号需要以地线回流情况为准并与其形成抗阻,如果在通信工程中出现了接地方式的问题也会产生电位差异。通信工程设计人员需要在无电压情况下对其进行解决更好的对其加以完善,同时还要对也要保证自身工作的安全性。再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提升布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将接线相分离,在进行通信工程设备使用的时候由于通信工程设备自身差异,会出现很多种接线方式。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设备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相关设计人员就需要保持各种线路设计合理对一些设备接地线路进行有效的选择提升,提升抗干扰接地效果。实施通信工程建设的时候,模拟信号会因为数字信号而产生相应的波动,同时也会对整个设备的稳定运行产生一定影响,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相连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注意接地质量

不管是内部接地参数还是实际的性能标准,都应该秉持标准化原则,切实加强设备的实效性和稳定性。针对较大面积的电子通信设备,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其性能要求,尽可能促使其全面发挥性能。

3提高电子通信设备接地质量的有效策略

3.1降低接地地线阻抗方法

从技术角度分析,电子通信设备接地的每个导体都有存在阻抗,因此降低地线阻抗是接地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式。地线阻抗又分为电感和电阻,其中电感对高频电子设备起影响作用,而电阻则对低频电子设备产生影响。一般而言,电阻的产生于底线横截面及自身性质存在紧密联系,但在低频率电路中要想最大程度上降低地线电阻,与电感或横截面联系较小,主要是与地线长度有着较大联系。而在高频电路中则需要采用多位置接地来降低电感及干扰,由此实现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3.2接地中的干扰链接

通信设备的接地干扰实际上是一种共模干扰,其中包含了射频、尖峰干扰等,受到影响后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例如系统逻辑混乱,通信故障等。因此,在系统设备进行接地的时候,如若无法确保整个链接方法的准确性,就可以采用一些比较特别的方法去处理其中的干扰问题。经常出现的往往距离电缆比较远的设备,这时候产生的干扰主要是不同设备之间的电位差,而且电线之间的电压也会构架环路的电流。当整个电路都处于平衡状态下的时候,环路电流的作用就会产生一些干扰电压,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借助耦合器去阻断系统中的地环路,确保通信设备和地线能够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内运行。设备接地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应该准确地判断出设备自身的性质,提前确保链接的数量和应用场所,而且在接地的时候,保证周围是一个无信号的状态。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高频、低频通信,都可以选择采用这种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其中的干扰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3避免接地形成地环路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电子通信工程的抗干扰性能,在进行接地操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围绕实际的施工标准,不断降低地线自身的阻抗性,然后结合多点接地形式进行操作。利用该种方法虽然能够提高电子通信工程抗干扰能力,但会致使系统出现地环路问题。一旦出现该种现象,那么当电流经过地线时会伴有电压,从而引发感应电压,不利于整个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提高。为了能够有效处理该种问题,在设计地线环节,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光电耦合器和共模扼流圈,尽最大努力阻挡地环路的出现。一般情况下,地环路主要包括多点接地和接地数量两种常见现象。为了避免接地操作中地环路的形成,操作人员必须控制好接地数量,同时合理选择接地位置点。

3.4降低公共阻抗方法

从本质上讲,电子通信设备接地处理就是降低公共阻抗,由此保障设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底线电位差是造成电路干扰的重要因素,因此降低电路干扰最本质的方法便是降低地线阻抗,亦或通过科学合理的电路设计及布线方式。例如由多级电路构成的系统中,以低电平和小信号电路最易受到干扰,因此要对各级电路接地位置进行科学选择,如此才能有效降低接地线路公共阻抗,确保电子通信社正常稳定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通信设备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的发展对于通信设备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具体运用的时候,相关人员就应该高度重视接地技术的有效应用,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去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用于促进我国通信技术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凤.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技术与问题分析[J].科技风,2014(22):5.

[2]刘宝兵.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技术与问题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22).

论文作者:朱敬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电子通信设备中的接地问题及策略分析论文_朱敬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