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各种疫情持续不断的在养殖行业中发生,以猪病为例。这种疾病往往通过生猪进行传染,传播范围广、危险系数高,极大的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想要有效的预防猪病的产生,就要有针对性的分析猪病产生的原因,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升生猪养殖的成功率,为生猪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下面本文对猪病防疫的难点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猪病;防疫;难点;防治措施
目前猪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整体防疫效率较低,国家相关法律还不够明确,致使一些病态猪流入到市场中,管理不善、药物应用不到位、养殖条件低下等原因都是导致猪病流行的关键,除此之外,因为管理失当而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也日益显著,这不单单使猪直接染上病害,还会使其免疫功能受到损害,甚至形成多种致病因子致使猪病出现难防难治的情况。
1猪病防治措施的必要性
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猪的生长环境具有密度集中的特点。若猪场环境卫生出现不良状况,则会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引起多样化的猪病。而且一些养猪场的饲养管理缺位,对于抗生素的使用也缺乏规范性,致使猪的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疾病。猪病的爆发不但能够引起猪群的交叉感染,可能造成猪群的集体感染,还可能会影响猪的繁殖力,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另外,一些免疫抑制性猪病的不断发生,会让猪病的感染与传染越来越严重,这同样会直接影响到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规模化养猪场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防疫措施,对猪病的发生与传染进行预防与诊治,降低猪的死亡率,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减少养猪业的经济损失。
2猪病防疫的难点
2.1新病频发
由于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流通渠道增加,成为疫病流行的一个主要条件,使一些早已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流行,如猪瘟、猪肺疫、猪副伤寒等,呈扩散上升趋势。由于引种又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致使一些新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等传入,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2.2饲养方式及环境对某些疫病的影响
当前集约化的猪场内的种猪通常是应用限位饲养,导致生殖道疾病或是蹄病有所增加。
2.3毒株变异而出现非典型疫病
诸多猪病的出现在症状表现方面以及病理变化方面都呈现了非典型变化,使一些旧病通过新型的方式体现出来,比如非典型猪瘟。这些病害的出现,致使诊断和防治难度加大,这对于猪病去除形成较大阻碍。
2.4混合感染
当前猪的流行病中大多数是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如猪瘟、附红细胞体、链球菌、弓形体等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一定难度。需要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方能作出正确诊断与治疗。而农村基层基本不具备实验室检查的条件。
2.5耐药性菌株增加
猪发病后长期进行药物治疗,且药物应用不到位或剂量不够等,都会使一些病菌出现抗药性,进而出现防控失败的情况。
3猪病的有效防疫措施分析
3.1在健康饲养理念下加强猪场饲养管理工作
养猪业经营者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饲养技术,并且提倡健康的猪饲养理念,对猪场的环境进行改善,注重猪场的良好卫生状况,保证饲料营养,做好一般致病因子的基本预防工作,保持猪场透风与保温,提升猪群的健康水平,从而增强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与猪病预防机制,指导猪场的饲养管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规范的操作疫苗
猪场需要按照已有的免疫程序,根据相应标准给猪注射疫苗,详细记录疫苗的领取时间、种类和数量;根据说明书对疫苗进行稀释处理,稀释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其接触到其他物质以防污染;对疫苗做好防晒和防高温措施,确保疫苗在稀释后的当天用完;针头长度及大小一定要适中;在使用疫苗之前,应该把疫苗摇晃均匀;注射时应该对皮肤进行消毒处理,所选择的注射位置一定要正确,假如注射时有疫苗流出,一定要应用消毒棉沾上消毒液进行擦拭。只有这样才能使疫苗的效果达到最佳。
3.3做好引种和隔离的工作
猪场通常情况下应该秉承自繁自养的原则进行生产,可是因为原来猪场中的猪群表现出老龄化及生产力下降的现象,为了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应该不定时的更换种猪。针对那些新引进猪场的猪群,要先做隔离处理,防止这部分猪从外部将病菌带到猪场中来,进而引发猪病。引种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的安排猪舍,并与其他猪隔离16天到35天,然后根据观察情况,将那些身体健康没有疾病的猪放到猪舍内,与原猪舍内的猪混合到一起饲养。
3.4建立完善的防疫工作制度
制定完善的防疫工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生猪的存活几率,有效减少生猪疫病的发生。要想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第一,我们必须根据各自养殖场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防疫计划,切忌不可一概而论。第二,对疫苗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要求的标准,严格依照操作要求规范的进行注射。第三,建立完善的生猪免疫记录,将生猪分批次安放,消毒时必须完全依照消毒制度,避免细菌的感染。同时,提高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加大生猪防疫宣传,提升猪群养殖的整体水平。
3.5增加对养殖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科技创新和进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而对养殖人员实施专业性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人员整体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则可以为提升养殖业的综合能力提供有力保证。因此养殖人员必须参加一些专业知识培训,使得养殖人员所了解的知识专业化、科学化,可以及时有效的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升,从而减少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猪群疫病。例如:养殖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有效识别病猪:首先可以通过猪的动作识别,通常而言,反应较为敏感、摆尾动作较为频繁、饭后习惯性休息、嗜睡,见到陌生人员靠近,抬头张望,摆尾速度加快表明生猪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反之,病猪的表现则较为呆滞,尾部和头部均有不同程度下垂,反应较为迟钝,厌食,长时间保持躺卧。其次可以通过肤色判定,一般来说,相对于毛色润泽,光亮,肌肉结实丰满的健康生猪来说,病猪的肤质粗糙,肌肉僵硬,皮肤会出现不同状况的溃烂、肿胀。最后还可以通过面部判定,病猪的眼睛无神、缺少光亮、眼周发红、眼屎增多、鼻盘发干有液体流出,且呼吸频率过高,还经常伴随着肿胀的情况出现。反之,健康的生猪腹部呼吸的频率通常保持在每分钟16次左右,鼻盘有均匀的汗珠出现,且较为湿润,眼睛明亮,头颈活动自如。
3.6构建科学的猪疫病监测体系
在开展疫病免疫监测工作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地区猪养殖领域猪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辖区范围内猪疫病的流行态势和流行特点,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防控举措。同时还应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政策引导,法律法规宣传,让广大养殖户能够充分认识到做好猪疫病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养殖场应该多次邀请兽医人员对猪群进行检查,特别是在疫病流行高发期,要做好重点猪群的疫病检测工作。在监测和检查过程中,发现了异常发病情况,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将患病猪隔离,及时采集病料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明确病原的基础上,科学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效实现对生猪疫病的控制和预防,提高养猪户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树立正确的防疫意识,加强对饲养环境的有效管理,将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全面彻底的贯彻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猪群发生疾病的特点以及综合防疫方法[J].景旭昌.现代畜牧科技.2018(03)
[2]猪病的防疫措施[J].张晓平.现代畜牧科技.2018(03)
论文作者:隋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防疫论文; 生猪论文; 疫病论文; 猪场论文; 猪病论文; 疫苗论文; 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