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怎样强化音乐教育在提升学生素质中的作用,是时下小学音乐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一、新课改为音乐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大家都知道,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可起到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不仅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受到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同程度的忽视,而且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上述功能的发挥。当前新课改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新课程素质教育观的确立和实施,为确立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奠定了基础,也为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并为通过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新课改为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鉴于音乐教育在新课改中的独特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的位置将逐步得到提高,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往往不同程度地打下了应试教育的烙印,甚至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用专业教育的眼光和要求看待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问题:重视一节音乐公开课的质量,忽视平时的教学质量;重视音乐尖子人才的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重视艺术比赛成绩,忽视艺术活动本身的育人目的;重视音乐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德、智、体等各育的重要辅助、促进作用。甚至在某些做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的“骨干”教师中,存在着抓少数“重点”音乐班的问题等。以上的这些做法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弛的。尽管在应试条件下,也对音乐教学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改革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应该说,只有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才真正给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为改革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三、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必须着力提升学生素质
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是要把着眼点转向到重视对“人”的教育上来。应试教育把学生看作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素质教育则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生命意识的,并把他们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注意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促进学生主体意识,也就是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使之人人达到成功的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口风琴进课堂的器乐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但必须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口风琴是融吹奏、弹奏于一体的一种群体性教学乐器,它比较简单易学,但也需学生掌握利用气息控制的平吹、单吐、双吐、花舌等吹走技巧,还需掌握右手(掌关节隆起,五指直立如握球状)正确指法的弹奏如:顺指、扩指、穿指、跨指等键盘演奏技法。为使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学习,我把教学材料,一首32小节单旋律的外国童谣《小白船》,配成了一首四声部的全奏曲。学生根据自己掌握乐器的技能和程度,自选声部。基础较好的孩子吹奏主、副旋律,其余的孩子吹奏和弦与低音,或者为乐曲配置节奏乐器,使全体学生都有强弱变化的圆舞曲风格的音乐感受时,孩子们无不为自己演奏的美妙乐曲所感染,为自己努力的结果欢欣鼓舞。在默契的合奏中,蕴藏着孩子们的自我精神与集体精神。这一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对儿童的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2.提高审美素质,突出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的美育功能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最为直接的和重要的功能。因此,我在教学中,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音乐教学的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手段来培养少年儿童的综合审美素质。
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作为审美主体,怎样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教师如何按照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发挥音乐艺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特殊功能?我的做法是:在《山谷静悄悄》一课的合唱教学中,潜心挖掘教材中描绘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内涵。为学生创设了感受这首艺术歌曲所表达的意境的学习环境:音乐教师的讲台前,布满了鲜花绿草;利用现代化电教媒体,投影出巨幅森林画面;照明灯上布置一些深浅不一的绿色线条,使教室的光线适度,柔和;黑板上挂着工整、清晰的大歌片,十分醒目。当音乐声气,随之播放从电视片《动物世界》中剪辑下来的描绘大自然风光的录像片段:巍峨的群山、壮观的瀑布、静静的山谷、缓缓的小溪、山间的野花、林中的小兔……这首艺术歌曲的形象有静、有动,随之动感不断加强,高潮后力度减弱到最弱。在这音与像完美结合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的情感为之感动。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感受着伟大祖国的名山大河之美妙。再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准确漂亮的智慧手势,流畅而富于表现的钢琴伴奏等,无疑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使他们准确地捕捉到歌曲的艺术形象,并把自己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融汇到那有控制的、柔美和谐的发音中,那起伏的歌声,描绘出充满生机、美丽的山谷的形象,也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赞美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培养了儿童的综合审美素质。
论文作者:李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3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音乐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论文; 功能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