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形是植物景观和水体景观规划的基础,设计人员需要协调地形、植物和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提升风景园林的观赏性和绿色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风景园林设计案例,对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形;植物;水体;风景园林
1前言
地形、植物、水体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计人员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关键。地形是风景园林的基础、植物是风景园林外观的主体、水体是植物的辅助,可以提升风景园林的表现力。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协调地形、植物和水体的关系,从整体提升风景园林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2地形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风景园林和建筑设计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这里的“因地制宜”指的就是地形。风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地形的尺度和体量,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以此形成风景园林的空间感。就目前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地形包括有开放型、半开放型和垂直型这三种,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地形特点和道路设计,选择相应的地形。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植物进行地形的设计,比如,在道路两侧设置植物,用作路线引导;在地形起伏部位设置亭台小筑,用作风景园林中的固定景色。另外,在进行风景园林中的地形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利用地形状况合理种植植物,尽最大限度提升风景园林植物的光照时间,使风景园林中出现阴坡及阳坡,在保障风景园林植物正常生长的同时,提升风景园林植物的防风和储水功能。
如果风景园林的建设位于临水区域,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实现临水区域和陆地区域的有效衔接,形成独特的临水绿地,提升风景园林的观赏性。具体而言,设计人员可以按照如下地形设计方法: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植物绿化实现陆地和水体的连接,也可以通过台阶的设计构造水上乐园,丰富风景园林的娱乐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在进行风景园林的地形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提高对道路和广场的重视,合理规划道路的绿化带和停车场,确保风景园林各个景观的可达性。必要时可以将地形设计为龟背状,提升风景园林道路的通畅性,避免游客在风景园林中迷路[1]。
3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作为风景园林的主体部分,设计人员需要提高对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视,保障风景园林风格的形成与特色的呈现。具体而言,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植物的合理选择和合理搭配方面。从植物的合理选择来说,设计人员尽量选择本地树种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降低风景园林设计的成本。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风景园林的特征选择植物。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具有代表特征的植物:(1)玉兰花,玉兰花是我国风景园林常用的花木,可以用作道路的行道树,具有花香和花大型等优势,可以提升风景园林的活力;(2)银杏,银杏树的躯干挺拔,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银杏树叶独特的造型非常适用于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中;(3)重阳木,重阳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树姿优美,可以通过孤植或者丛植的方式进行种植,也可以作为点缀树种与其他常绿树种配合,能够显著提升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
从植物的合理搭配来说,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注重植物配置的多样性、科学性和生态性,提升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就植物配置的多样性而言,设计人员需要注重植物景观的起伏和色彩搭配,通过高低不同等灌木和颜色不同的花卉搭配,呈现出不同的衬托效果,以图1的景观设计为例,设计人员在水边种植了多种植物,形成丰富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在水边种植了红色的美人蕉和绿色的海芋与短蒲葵;在岸边种植紫色的鸢尾;在水中种植绿色的旱伞草,形成多种颜色和形态植物交相辉映的景色,大大提升了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
就植物搭配的科学性而言,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植物景观的配置,保障风景园林观赏价值的持续性,避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病虫害;就植物搭配的生态性而言,设计人员需要结合植物的生态价值,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比如,针对风景园林的道路区域,设计人员最好种植马尾松、柏树和中国槐等可以吸收粉尘与有害气体的植物,改善风景园林的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更为舒适的观赏体验。
图1 植物搭配效果图
4水体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水体的应用可以提升风景园林的动态特性,使风景园林更接近自然景观,提升风景园林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水体时,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动静结合、给水方式的合理设计以及动植物的搭配方式,发挥出水体的重要作用。从动静结合角度而言,设计人员可以在风景园林中设计小喷泉、涌泉或者瀑布,形成风景园林的动态景观。比如,某设计人员在静态水体中设计了阶梯式人造瀑布,实现了风景园林的动静结合,有助于风景园林人文价值的提升。
从给水方式的合理设计角度而言,设计人员需要根据风景园林的地形特征合理设计水体的给水方式,保障水体优势的有效发挥。比如,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假山的高度落差,进行悬挂式瀑布的设计,实现高位给水,增加水体的流动性,有助于风景园林的动静结合。
从动植物的搭配角度而言,为了提升风景园林的观赏性,丰富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人员需要将水体与动植物进行合理搭配。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在静态水体中养殖锦鲤或者彩色鲫鱼等水生动物,种植水草等水生植物,丰富水体景观的颜色;在水体周围种植多样化的植物,具体可以参照图1所示的水体植物配置。与此同时,在水体和动植物有效搭配的背景下,植物在水中的倒影可以与植物交相辉映,呈现出更具观赏性的视觉效果[2]。另外,对于面积较大的水体,设计人员可以在水中设计凉亭,并在周围种植荷花,营造生动的风景园林景观。
5结论
综上所述,地形、植物和水体的设计会对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设计人员需要根据风景园林的风格与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地形、植物和水体的设计,结合地形和水体,合理配置绿化植物,提升风景园林的观赏性与生态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廷有.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时代农机,2018,45(09):16.
[2]朱伟.探究风景园林设计如何展现自然景观特征[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75.
论文作者:高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风景园林论文; 植物论文; 水体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地形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风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