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域文化;滨水空间;生态设计
引言
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城市的滨水空间作为城市最为灵动的区域,最受人们的向往,因此,滨水空间的生态设计成为民众关注的热题,滨水空间生态如何设计,怎样瞒足民众的需求,符合大众审美观成为了民众最为关心的要点。所以滨水空间的生态设计极为重要。它关系着民众的生活质量。
1、城市滨水空间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从古至今,人类都是择水而息,因此,水是生命的源,它支撑人类生存在下去。
由于泉水具有很强的灵性,因此在城市滨水空间中被广泛应用,并且早城市中也是一种城市文化表达方式。在城市中滨水景观与城市形成一种映衬,滨水景观与城市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表面与内在的关系。城市与水相邻,与自然相连通,这充分反映了滨水空间与城市的融合,也是一个城市文化积淀表现(图1)。由于地域文化的形成不仅仅在与内部的变迁,还有来自外部的影响,因此滨水景观的设计一样会反作用于地域文化。滨水景观是地域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地域文化之无形为有形,反映着城市的文化底蕴。
图1 城市滨水空间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2.地域文化的现代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设计原则
2.1水利优先原则
由于在洪涝灾害对人的生活环境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城市的滨水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城市防洪防涝系统设计,把滨水空间设计成具备防洪的功能,当然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景观以及民众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因此要满足民众的的文化、休闲娱乐的基本需求。在结合城市防洪防涝系统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时,要考虑洪涝灾害发生的等级,因此对防洪坡段进行设计时,应该采用硬质护岸和植物护岸两种方式。在考虑到景观要求,可以利用石材的纹理变化以及形态来塑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还可以通过草坡来达到防洪和景观要求[1]。
2.2生态优先原则
在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时,首先了解项目环境,然后结合项目资源对整个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进行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时候设计要点与自然环境景观应该相融合,并且要做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以此对在建设滨水空间时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修复。让滨水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有机结合。
2.3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
在设计滨水景观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实用性以及美观相结合的原则,因为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就是为民众提供一个娱乐休闲、旅游度假的城所。所以,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将美观性及功能性相融合起来,展现出城市的特有魅力。
2.4城市景观融合原则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注重与城市周围自然环境景观相融,使滨水景观向城市扩散。在设计过程中,将滨水景观与城市的公园、绿地相结合,可以通过在适当的节点进行设计,营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
3、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空间中的生态设计
3.1绿化系统的生态设计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要注重自然生态景观塑造,在设计的过程就对某些生态带有自然因素特征结合在设计里,例如古树木、造型树、特殊地形等都给予保留。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从植物种类上说,不求种类的新颖,但求生态作用良好,这里的植物主要考虑乡土植物为主,即滨水植物主要考虑净化水体水质的种类;在河岸两旁绿化带的植物主要考虑涵养水源,适应能力强的植物,在满足一定生态环境要求的同时,考虑层次、色彩和季相的景观元素。
通过梳理城市的生态机理,充分利用河岸沿线的水岸、坡地与台地等资源,在保留原有大树的基础上,种植大量本土植物,使滨水水岸原有的狭窄的带状结构得以补充与扩张,丰富绿化层次和空间关系,使此处的生态环境向有序化发展,成为城市的绿色生态廊道[2]。
3.2 驳岸的生态景观
水体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相对水而言也是陆域的前沿。人们观水时驳岸会自然地进入视野,驳岸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滨水空间的美观程度。
在城市缤水空间的生态设计中,为保证滨水景观带的亲水性和空间特色,岸线的设计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配合,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与各具特色的滨水景观。在景观区不同程度要采用了退台的设计方式,形成不同水位的不同景色;采用挑台设计,形成不同高度,不同层次的亲水空间,打破硬质岸线呆板单一的界限。
为了使河岸线更加生态化,在有些硬质驳岸的处理上,运用了一些植物进行软化,如有的岸基上种植迎春花,有的采用后退式双层河岸,下层种植上层观景,有的采用岸堤加筑突出空间栽植树木等。在有些区块也采用了自然和生态做法,采用软石与植物等形成软质岸线。使得滨水景观带与水体相连,创造宜人的自然生态景观,以不同形式提供人们多样性的亲水感受,提高滨水环境的品质[3]。
3.3基础设施的生态设计
在对城市缤水空间的道路系统设计中,要考虑特殊人群的需求,因此在对道路上的台阶高度,道路坡度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道路系统更加人性化。在对滨水景观休闲区设计座椅时,座椅颜色及构造应该贴近自然,与自然相结合,并且座椅功能也应考虑到特殊的群体,如残疾人和儿童等,要体现出人性关怀。如座椅设计时应该注意避免影响通行,并保障轮椅使用者的安全。座椅旁边有轮椅的位置,便于残疾人和婴儿车的使用,实现交流无障碍。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基础设计在用材上尽可能使用当地的乡土材料、循环再生材料、节能环保型材料等,使设计具有生态性,实现了园林基础建设的可持续性。
结束语
综合上所述,滨水空间在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的前提下,应更好的展现其地域文化特色,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创造舒适的居住与游憩环境,形成一个亲水、近水,充满活力的城市滨水开敞空间,这对滨水空间的景观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康蕾.滨水城市驳岸空间的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现代园艺,2018.
[2]马璐璐.浅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地域性设计表达[J].文学教育,2017.
[3]戚洋.王立君.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方法探析[J].河北林果研究,2015.
论文作者:姚子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城市论文; 水景论文; 空间论文; 生态论文; 地域论文; 文化论文; 驳岸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