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审计监测系统的应用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监测系统论文,动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金审工程”关于“建成对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实施有效监督的国家审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按照整体规划,国家审计署和湖北省发改委批复我省“金审工程”二期建设内容共10项。其中,财政联网审计系统为金审二期工程核心应用系统,且国家审计署将其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政府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即建设“湖北动态审计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组件、模型构建组件、审计分析组件、疑点组件、预警组件、审计数据组件、审计方法管理组件、计划任务管理组件、报告组件、AO交互组件、报表组件、系统管理组件及系统相关配置工具等核心部分组成。
一、动态审计监测系统概述
(一)实施动态审计监测系统的意义
动态审计监测系统通过与财政、地税、社保、投资等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联网,实时采集审计所需数据,将数据按照审计署数据规划标准采集导入动态审计监测系统数据库,形成“财政资金审计一体化分析平台”。并依托分析平台构建审计分析模型体系,实现信息化环境下财政、地税、社保、投资等行业的审计监督,为审计人员提供一个具有“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功能的信息系统。通过应用示范,完成政府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业务支撑平台系统使用环境建设和部署,完成系统应用并取得示范成果;还可对各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并取得相应的应用示范成果;实现审计工作从事后到事中、从静态到动态、从现场到远程的“三个转变”,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二)系统功能结构
通过近两年来的建设,我省动态审计监测系统于2011年5月正式投放运行。该系统结构主要分为四块:财政子系统(预算指标分析、集中支付分析、总预算会计分析、非税收入分析、部门核算分析)、地税子系统(税务管理、税务征收管理、地方规费)、社保子系统(地税代征社保、社保专户)和投资子系统(待建)。每个子系统都具有审计数据联网采集、审计预警、审计数据分析、审计成果管理和审计平台共享等五大功能。
(三)系统主要特点
该系统主要是为审计人员提供一套审计分析的工具集,通过数据采集组件、模型构建组件、审计分析组件、疑点组件、预警组件、审计数据组件、审计方法管理组件、计划任务管理组件、报告组件、AO交互组件、报表组件、系统管理组件及系统相关配置工具为审计人员提供完整的审计作业解决方案。比如,财政资金审计综合分析是依托“财政资金审计一体化分析平台”,运用系统内置的查询分析模型、多维分析模型、预警分析模型和专题模型对各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地方税务征收管理进行全面分析,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税收质量管理进行实时分析、核查分析和深度挖掘,并根据各审计组的审计核查情况,对预算批复情况、预算资金拨付、预算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及税收征管等其他业务情况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和共性分析。
二、关于动态审计监测系统应用的几点思考
(一)系统数据库的数据存储优化。
随着联网审计的应用和推广,联网审计工作中每年所采集和处理的数据量也在与日俱增。因此,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优化存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当前,DAS、NAS和SAN都是常见的存储技术。在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方面,通常在硬件上都采用集群系统,而软件上一般使用并行数据库系统。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数据存储量大、可靠性好、可扩展性好。而动态审计监测系统中的海量数据存储,适合采用集群系统与SAN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动态审计监测系统中的数据具有数据量大、不相关行业数据无关、相关行业数据密切相关的特点,因此,一方面,可采取以聚集方式存储关联度高、使用频繁的数据,将有关联关系和可进行连接的属性作为聚集键来操作;另一方面,可建立连接索引,将相关数据表的相关属性建立连接索引可以大大提高连接操作的效率。此外,针对数据库中数据横向相关度较低、纵向相关度较高的特点,可对横向无关的审计数据作合理的分区,对纵向相关的审计数据做关联,使纵向相关的审计数据能够并行执行事务,从而在提高系统存储容量的同时,提高系统的查询速度。具体来说,就是当数据表数据量比较小,并且不和其他表发生连接运算时,应该考虑将该表放到单个逻辑分区中;对于经常进行连接操作的表,应该放在同一数据库分区组中,以利于并行数据库采用有效的连接策略,对查询操作进行优化;对于数据量大的表应该分布存放在多个数据库分区中,以利于扩大表容量,提高查询操作效率;对于经常参与连接的数据表建立聚集和连接索引,进行存储优化。
(二)充分发挥动态审计监测系统在审计实施中的作用。
由于动态审计监测系统是实施“预算跟踪”和“联网核查”组合模式的计算机审计系统,较好地实现了审计监督的“三个转变”。可以说,在实际运行和应用中,动态审计监测系统发挥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比如,改变了审前准备手段的单一性,实现了部门预算执行跟踪审计,扩大了审计调查的覆盖面等等。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局限性。如带来了审计技术方法的局限性,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沟通方式的变化,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被动依赖,计算机技术的复杂性增加等等。因此,在对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信息化技术培训、采取现场与联网审计相结合的方式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动态审计监测系统的功能作用,还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获取数据的实时性,加强事中、事前审计监督,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二是构建业务关系连接模块,建立财务、业务数据的关联关系,从而实现跨年度、跨账套、跨部门审计分析。三是开发全部政府性资金通用追踪审计分析工具,主要包括多年度、多账套、账证循环、专项资金综合等追踪分析模型,帮助审计人员快速锁定审计疑点,提高审计效率。四是实现多维深层挖掘财务数据分析,实时掌握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提出合理、实用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五是完善动态实时预警,实现对所有部门预算管理和执行过程的实时跟踪监督,真正构建政府性资金的“免疫系统”预防体系,促进财政资金管理健康有序地运行。
(三)科学整合信息资源,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科学整合信息资源,主要体现在研究开发新技术,建立完善审计信息数据库,实现各类信息资源共享,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结合实际来看,还需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建立“目录式”索引,便于工作人员了解每一系统功能、使用目的和数据构成情况。当前,随着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发展,各种信息系统应运而生,比如审计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权力运行风险电子监控系统等管理类数据和动态审计监测系统、区县联网审计系统等业务类数据,为了提高每个系统的有效使用率,逐步形成全省审计数据中心,建立“目录式”索引是不可或缺的。
二是建立“专题式”分析验证模块,主要是结合审计项目,综合运用各类监控指标和数据模型实施审计,验证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为实践应用提供范例。比如,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监测指标和数据模型研究成果的验证,需要结合具体审计业务需求,从政府预算执行(预算收支平衡、政府预算收支结构、政府预算收支效益),财政组织预算执行(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执行(预算编制与批复、预算资金拨付、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三个方面进行。最后,形成对某一类审计项目或疑点的专题分析验证模块,从而产生快捷、有效、实用的审计方法。
三是实现三大系统的无缝链接,充分共享审计信息化资源。主要是三大审计系统(OA、AO、动态审计监测系统)之间如何交互,实现联网审计项目下载、财务数据共享、业务数据共享等多系统一体化无缝交互功能。具体来说,就是以审计项目为核心,实现动态审计监测系统与OA、AO无缝对接,动态审计监测系统不但可以发布模型结果到OA便于领导决策参阅,而且可以自动下载OA编制项目计划列表,使动态审计监测系统的数据与相应的项目紧密结合起来;AO可以下载动态审计监测系统的财务、业务和疑点数据,这样不仅使AO摆脱重复采集财务业务数据,还可使AO现场审计优势延伸到联网审计的查证作用。总之,不仅能进一步深化动态审计监测系统的应用,还将更好地发挥审计信息化的整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