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人才发展策略浅析
□ 荆晓静 周德红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人通过对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同时基于我国科技发展的现实情况考量,构建了系统完善、内涵丰富的科技人才发展新体系,回答了新时代“谁来创新”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新时代科技人才的发展方向。
2.2 AMH水平对比 试验组的血清AMH水平为(4.87±0.5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2±1.22)ng/mL(t=6.277,P<0.05)。
一、十八大以来科技人才策略形成的时代背景
理论源于实践。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人才策略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发展历史方位和科技自身发展现实情况的准确把握,也是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潮流判断的结果,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一)国内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仍面临严峻挑战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领域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科技人才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科技人才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7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1.75亿人,较五年前增长43.8%,其中科技人力资源数量规模仍位居全球首位,达到8705万人。[1]二是科技人才结构和质量不断优化。2017年,在我国R&D人员中,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分别是41.7万、92.0万人和271.2万人,高学历人才占比不断上升。[2]三是科研实力不断增强。2018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国际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和论文被引用次数稳居世界第二。2018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世界排名第17位,首次跻身前20强。
我们朝着“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一直努力,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科技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科技人才流失严重,国际高水平顶尖人才和团队比较缺乏,国际人才竞争力弱,等等。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渴望人才。所以,能否牢牢把握机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对科技人才发展提出了重大考验。
我国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是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力资源大国,然而并没有成为人才资源强国。科技创新人才匮乏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本身在人才竞争中不占优势,当前产业变革快,人才培养的周期长、经费高,各国都在加紧引进人才。因此,需要坚持统筹谋划,按需引进人才,让高端人才形成聚集效应。
(二)国际方面:形势严峻,发达国家设限制约
全球人才磁场效应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用好科技人员、科学家和企业家,同时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国家所用,这说明国家扩大了选才的视野。国家先后启动了“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海内外人才选拔工作,截至2018年,两项计划累计引进优秀人才超过1万人。[7]企业内部也广纳人才,在华为18.8万员工中知识型员工就占了90%,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外籍员工,在全球有26个研发中心,其中有大量的高级知识工作者,不乏来自牛津、剑桥、哈佛等著名大学的优秀学生。从国内来看,为消除区域间发展不协调问题,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在相关户籍、住房、补贴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来积极引才。
二、十八大以来科技人才发展策略的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密切关注人才的发展和建设,对人才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为我国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创新人才观: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
人才的发展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强调和重视的。在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没有人才优势,就不会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
早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加大了对创新要素尤其是人才的分量:“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改革科技管理制度,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财务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这些都是在突出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可以看出,新时代明确了人才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强调人才是创新活动“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也是综合国力竞争中“最关键”[4]“最核心”[5]的因素,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人才在自主创新中占有主导地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拥有一支强大的科技人才队伍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坚实后盾。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论断是对江泽民“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思想的理论创新,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创新与发展。新时代,推动我国实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建设世界科技一流强国的奋斗目标,需要充分重视人才第一资源的战略地位。
国际交换是免费获取外文图书资源的重要方式。湖南图书馆自20世纪80年代就与日本滋贺县建立了图书交换关系。1984年至今,日本滋贺县已经累计向湖南图书馆赠送图书两万余册。另有定期赠送的期刊自滋贺文库建立至今已有两万余册,61种。除了国际交换,捐赠也是图书馆获得外文原版期刊的另一来源。捐赠一般来自个人或社会团体。
(二)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树立发现人才新意识
中国拥有接近14亿的人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关键问题在于对人才的充分挖掘,在看待人才的问题上,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善于发现。新形势下,国家重视人才的发展,将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优先位置。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完善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在发现人才、举荐人才、使用人才等方面不拘一格。这反映出国家科技发展抓住了人才资源开发的关键,只有探索发现人才的体制机制,帮助人才脱颖而出,这样人力资源的优势才能更多地显现出来,才能释放科技创新智慧和科技创新力量,实现人才的充分涌流。
(三)顺应国际竞争新形势,把握培育人才新规律
1.发挥科技教育的奠基性作用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以学习、追赶西方先进技术为主,处于被动状态,这一定程度上造成科技人才成长通道较窄,自主创新人才匮乏,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紧跟当前科技形势,明确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用科学思维把握育人新规律。
科教事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国家科教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十八大以来,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国家指出,将继续推进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方式,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明确人才培养的目的、计划和方向,加快建设“双一流”高校和学科,使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科技创新,重在接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院士也要发挥提携青年领路人的作用,言传身教,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
新时代对科技人才的品德和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就是要高度重视人的行为理性和加快树立看待人才的正确心态,既要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和个性差异又要有宽容失败的良好心态。[6]习近平总书记表示,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成功,但更宽容失败,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使人才在工作中没有包袱、没有顾虑,给予每一个科技人员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国家科技创新中有位置、有机会。关于科技人才的培养,进入新时代,党的领导人继续坚持人才的对外开放,学习世界先进知识、应用世界先进技术,使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和技术上有所提升,为打造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奠定基础。
3.重视人才品德修养
1.坚持“以用为本”,不唯地域引进人才
2.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第一,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才的第一位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大批科技人才,如钱学森、钱伟长、华罗庚、黄大年等,心系祖国发展,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决然回到祖国,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科技人员要有爱国情怀,要继承中华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和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品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当今的科技形势对科技创新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准确、迅速把握时代脉搏,科技创新成果需要市场的检验,科技人才要敢于承担风险和接受失败,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承担风险和失败的能力。
临行之前,阿东坐在床边跟阿里谈话。阿东说他要出差,要阿里在家乖乖听爸爸的话,不能吵闹。他回来给阿里带好吃的。阿东的话没有谈完,阿里便呼呼睡着了。
健康意识、信任度、信息来源三个变量,都是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测算,分值越高表示越信任。其中信任度变量还包括政府能力信任、专家信任、企业品牌信任三个二级类目。信息来源变量包括专业医务工作者、专家学者、亲朋好友、媒体广告、企业品牌五个二级类目。
为什么会出现共同难题?主要因为立场利益的冲突或者观念、动机和工作方式的不一样,亦或由于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所造成的。在我之前的工作中就因为我个人的沟通难题,使得我们整个组室成员关系紧张,整体效率低下甚至差点产生安全生产事故。
(四)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探索集聚人才新路径
从一开始,康提尼·巴黎塔就种植了黑玛尔维萨来给阿方斯莱弗宁增加酒液颜色和果味。意大利酿酒师贾科莫·安塞米和助手阿贡·威利斯则与农民密切合作,执行严格的葡萄园管理规则,比如进行绿色采摘和控制采收至一年两次,以此来提高葡萄成熟度。他们还计划用其他意大利葡萄品种进行试验,包括歌蕾拉、黑珍珠和普里米蒂沃等葡萄品种来提高葡萄酒的品质。
熊 莲(1984-),女,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物质高值化利用及非金属矿应用于能源化工、环保领域的研究。
国际上,新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全球出现求才若渴的势态。作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美国在各方面有着最领先的技术,拥有大量发明专利和诺贝尔科学奖,并凭借其签证和绿卡等福利招揽了来自全世界的大批人才为其做贡献。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卯足劲争夺人才,例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为吸引人才实行“全球人才签证计划”。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力争抓住新科技革命机遇,加快追赶发达国家速度。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已经延伸到了科技领域,美国现在对中国留学生签证设限,并提出不再为参与“千人计划”的学者提供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等情况。这些都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设置各种障碍来制约我国发展。可以说“全球抢人大战”已拉开序幕,当今严峻的国际形势迫使我们实行更有效的人才政策。
图1标出了涡轮盘的3处危险点,表2为螺栓孔处、轮缘与幅板连接处、叶片叶根处安全系数和储备系数计算值,3处危险点的储备系数都>1,可以满足强度要求。其中,螺栓孔处的应力值最大,计算出的极限储备系数最低,后续进行涡轮盘的疲劳寿命预测以及涡轮盘低循环疲劳试验时,都把螺栓孔作为考核点,选取此处的应力值、应变值及此处温度下相应的材料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
总体上看,十八大以来国家人才引进成果显著,人才地位和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当然,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是盲目引才,而是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提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新理念,避免“占而不用”等面子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价值,这将有助于弥补我国人才发展短板。
2.实现“名利双收”,强化分配激励政策
我国科技人才资源总量丰富但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如何留住国内人才,如何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待得住这一问题是党和国家特别关注的。十八大以来,为打造全球智库资源堡垒提供保障,国家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据《科技综合统计年快报》统计,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2%,比2012年增长了0.21%。同时,中央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改革方案,充分肯定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和释放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国家还充分保护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允许知识产权有股权、期权、分红等,让科技人才既获得荣誉,也得到物质利益回报,实现财富和事业双丰收。另外,国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才也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些政策和计划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打造全球智库资源堡垒的保障。
(五)打破人才发展壁垒,营造使用人才新环境
科技越发展,各方面的矛盾就越显现出来。自主创新,最主要的是破除人才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人才资源的壁垒,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生态环境,从而跑出人才发展的加速度。从现实情况来看,对科技工作者的评价激励、工资待遇、科研条件、生活保障等还存在“倒挂”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型领军人才脱颖而出。
1.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好的机制往往能够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的科技人才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存在不合理、不科学之处,阻碍着科技人才的流动、使用和发挥作用。国家针对当前科技人才管理和人才评价制度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构建人才制度体系,形成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构建有效引才用才机制,形成全球人才竞争优势,这标志着我国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人才制度的新阶段。
同时,发挥党的先锋作用,坚持党对科技人才发展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改进党管人才方法,真正做到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8]。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党政领导部门,党政领导需根据国情健全机制,科学指导人才工作,紧紧将人才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发挥党的权威性和领导核心作用,推进人才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数字化工艺控制技术,对叉车门架型钢的开发进行研究。选用160Ja型钢进行3 T以内的叉车门架制作,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不对称的复杂断面。高精度型钢设计人员在加工中,需要对孔型填充过满、轧制翘头等现象进行控制。同时轧件在多次轧制过程中,还会出现轧制不均匀的变形情况,这需要技术人员对轧件成品的规格尺寸进行控制。通过数字化数值模拟系统,能够完成160Ja型钢的孔型设计和轧制流程模拟,并能够对多次轧制出现的缺陷进行控制。同时利用虚拟网络环境进行数值模拟,能够在节约开发的前提下,完成不同轧制流程的试错,从而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高精度型钢产品。
2.营造人才生态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环境是造就人才的土壤。人才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支撑。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努力开创人才成长成才的生动局面。主要有三方面的体现:其一,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发展风向。其二,让高层次人才“落地生根”,让人才有归属感,努力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发展优势。其三,破除影响人才发展的思想束缚和观念障碍,打造良好人才生态,让创新观念深入人心。营造人才生态环境,凝聚各方人心、激发创新活力、形成科技发展强大合力,跑出了人才发展的加速度。
三、对当前科技人才发展的思考
在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拥有人才优势才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上占有优势。反观之前的中兴事件,美国之所以能够封杀中兴,归根结底是因为缺少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些事件反映出科技自主的迫切性,在当前的科技战中归根到底是人才的战争。面对美国的猛烈打压,华为始终坚持“科技自立”,才能在危急存亡时刻多年“备胎”一夜转正。
(一)政府层面: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
对于当前科技人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当承担起主体责任。青年科技人员有雄心,但也面临着工作压力大,难以获得资源项目,决策能力小等问题。另外研究经费的使用也一直是个老问题,虽然十八大以来国家在经费投入上一直呈上升趋势,但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另一方面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仍存在不合理之处。首先,要规范科技人才管理制度,扫除“人岗不适”“论资排辈”“有责无权”的弊端,营造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其次,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制定科技奖励制度,给予科技人才物质和精神上充分的奖励。最后,政府要继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为科研活动奠定物质基础,让经费为科研活动服务,同时,加强对经费使用的审查,使经费使用公开、透明。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生成性。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就像流淌不息的小河,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为了让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体现出充满成长的气息,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处理好“留白”与“预设”“生成”的关系:预设以成规,生成而创新。要让留白、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
(二)社会层面:营造尊重科技人才的浓厚氛围
良好的社会氛围是科技人才发展的推动力。目前,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尚未完全形成,还有许多人以收入高低作为评价成功的标准,很多人并不认同从事创新性工作。“搞科研就要坐冷板凳”是现在部分年轻人的观念,以“成为科学家”作为人生目标的年轻人并不多。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风气难免有点浮躁,一些科技工作者“唯结果论”,不愿意做原始创新,社会缺乏宽容失败的氛围。因此,需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养广大青年科技报国的价值观。要为科技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科技人才有归属感,让科技人才愿意来且留得住,避免人才的大量流失。要大大增强科技人才的获得感和荣誉感,提高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给予科技人才充分的保障。
(三)学校层面: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基本以就业为主要导向,学校着重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相对欠缺。大学生对学术和创新创业的关注度和积极性普遍不高,高校并没有有效发挥创新创业的宽松、激励环境的实际效果。因此,学校需要优化课程培养体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开发自主创造能力;完善导师制,通过导师引导和学生参与课题,帮助学生获得科研经验和严谨的科研态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举办学术论坛等活动,让学生在学科交叉的思想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的火花;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指导,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和就业热情。高校只有全方位探索学生成长成才培育机制,才能形成不拘一格育人才的格局。
(四)企业层面:开展产学研多元化合作
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人才集聚阵地,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当前,很多科技成果在实际中难以落地,并没有很好地用于企业发展。另外,在企事业单位内部,条块分割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利于发挥总体最优的效果。这需要企业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本企业发展的定向科技人才,更好地支撑企业发展,引领发展未来,实现企业创新性转型。优化科研环境和企业环境,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天地和保障。继续以市场为引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依托高校学科教育优势,动员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探索“企业+”人才发展模式,实现社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良性互动,打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科技人才。
综上所述,党立足当前,放眼世界,在新时代把握时代脉搏,提出科技人才发展的新方向、新要求并推动新的实践。科技人才战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必将有效推动科技创新事业新发展,为推动世界一流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科技统计报告汇编[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9.
[2]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和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科技人力资源与创新驱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10-111.
[4]同上,2016:117.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8.
[6]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4-19.
[7]白春礼.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J].党建研究,2018(07).
[8]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9.
[9]张宏,韩飞.是统揽而不是包揽党管人才是为了人尽其才[N].人民日报,2016-10.
作 者:荆晓静,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周德江,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粟 超
标签:科技人才论文; 十八大以来论文; 东华大学论文;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