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规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_李绍明

海绵城市规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_李绍明

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8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城镇化建设也在不断地推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也突显出很多的问题,比如洪涝灾害,水资源匮乏,排水等,这些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对于此类问题,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其核心是将雨水和用水进行回收利用,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储存水量,还可以实现排水功能。合理对城市的建筑和水系统进行规划,可以缓解城市缺水的困境,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水资源遭到破坏的问题,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写海绵城市规划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阐述海绵城市的好处和应用规划。

关键词:海绵城市;开发;应用

一、海绵城市基本原理和论述

海绵城市就如他的名字一样,就是和海绵一样具有弹性的城市空间。所谓弹性,主要指的是对于水的利用,这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具体的内容主要是和城市建设相结合,通过建设可渗透路面,和城市绿地等方法,让城市在降雨的时候可以吸收水分,水分渗透下去之后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这些水可以贮存起来,进行再次利用。这样下来,不仅解决了在降水期可能出现的路面积水等洪涝灾害,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同时也让这些雨水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用水压力。另外还可以降低对生态的破坏,对城市气候进行微调等。海绵城市规划系统要做的就是将现有的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建设水循环系统,是城市的排水更有弹性。

二、海绵城市规划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水系统的建设

城市的建设中本来就有一些可以对雨水进行净化的场所,比如河流湖泊和一些城市绿地,这些地方本来就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城市排水压力。在城市的建设中要保护这些原有的水系统,不能因为城市的建设要求私自对这些地方进行填埋,要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把原有的水系统包含进去,避免出现低洼地带积水。对于已经出现的内涝现象,要根据地形,对原有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或者根据地形情况,设计合理的水系统,使得水利用更加合理。对于绿地和公园的设计也是水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首先是要保证人均的绿地面积,理论上城市绿地公园的绿化面积应该超过40%,同时人均的绿地占有面积要达到13平方米。另外也要让绿地公园的雨水净化功能得到发挥,不能只顾娱乐休闲功能,还要考虑到下雨时的排水功能,让绿地成为水系统的重要一环。要达到以上所说功能,就要在城市建设设计过程中改变原有的设计思路,不能只考虑高楼大厦,还应该分析城市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将雨水的利用考虑在内,利用海绵城市的设计思想,在对城市路面硬化的同时,也留有一定的透水路面。

2.城市道路的设计规划

城市的道路是城市交通的主要载体,路面占了城市的很大面积。合理的设计城市路面也是海绵城市设计的重要一环。怎样在保障路面安全的前提下对路面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能满足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是研究的重点内容。对于路面的设计,我们可以在道路两旁设置绿化带,绿化带的设计不仅能够让城市更加的美观,同时也能够吸收空气中的灰尘,更重要的是这些绿化带也可以吸收雨水,让雨水得到渗透,从而使水资源能够有效的利用起来。同时设计合理的路面,让雨水能够进行渗透,从而有效的排除和过滤。这样才能实现海绵城市的要求。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可以在保障行车安全和道路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对路面进行设计,在路面上划定绿化范围,同时对路面进行改造,绿化可以采取下凹式的方案,这样可以让雨水能够顺利的流入绿化带,并且对雨水进行吸收和过滤,实现雨水的净化。透水路面可以对路面的材料进行改造,同时合理的进行设计,这样可以大大加强雨水的渗透强度。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让雨水的径流量减少,同时也改善了路面径流的水质,间接的提高了水环境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绿色屋顶的建设和城市雨水花园的结合

绿色屋顶的出现最初是为了实现城市的景观建设,屋顶花园的建设给了人们一个休闲放松的极佳场所,利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可以和屋顶花园相结合。屋顶花园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生物群落,屋顶花园根据每种生物的特性,将他们结合起来,营造一个绿色的空间。在屋顶花园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一种垂直绿化的方式,对水系统进行一个合理的设计,将雨水天气的降水进行收集,对这些水进行一定的净化和储存,这些水既能够满足屋顶花园日常的用水需求,还可以通过净化后用到其他的方面,比如车辆清洗,花园灌溉和道路喷洒等,这样水资源就可以得到更加合理和有效的利用。这种模式其实也并非是一种竖向建设,而是结合了横向和竖向两种建设,同时配合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形成的一个雨水收集贮存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很多层次,包括储水层、覆盖层、种植层、砂层砾石层,以及设有很多的穿孔管和溢流管,这样不仅增强了水资源的收集利用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地块内部的相关规划

地块内部规划建设工作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建设内容主要有上面提到的下凹式绿地建设,透水路面的设计以及雨水花坛等等,如果设计合理,广泛的进行分布,可以让水系统更加均衡。这种设计可以更好的让小区花坛的积极作用得到发挥,同时对花坛进行一定的改造,加入水处理系统,使得多余的雨水能够渗透进入河道,这种方法可以极大的降低能耗,同时也加强对径流污染的控制。对于这种相关的问题,还采取传统的思路是不行的,要改变思路,针对不同城市水环境的特点,相关标准等,推广低影响的开发措施,这样能对降水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降低城市水系统的压力。

三、具体的工程实例的分析

昆山市是2010年联合国最佳人居奖获奖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昆山市在雨水管理中,就是着重用生态型功能景观来进行雨水管理的。昆山的第一个相关示范项目位于昆山市文化中心,该项目体现了水敏设计概念,同时还结合了一系列的人工湿地与公共土地的景观,这样的设计使得该区域的径流雨水可以就地处理在,同时设计了一个大型的水池,通过循环水对水质和水量进行合理的控制。

这样的项目不仅实现了海绵城市的相关理念,对水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利用,同时也是一个示范,向公众展示了如何把公共的传统城市景观进行功能化的改造,让城市变得更有弹性,更好的承载生态效益。对比很多地方的人工水体,在很多时候容易的容易出现水华,出现严重的水质恶化,该人工湿地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处理效果,保持着很好的生态环境。从当前来看这种生态景观的概念是相当成功的,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扩大,同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造。这种项目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相当领先的,给其他城市的建设树立了榜样,可以作为其他城市建设时生态设计的参考。

四、结语

为了更好的建设海绵城市,推动海绵城市规划系统的形成,本文阐述了海绵城市的定义,也探索了如何开发和应用。总体来说,海绵城市的探索是相关领域的热门话题,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还有所落后,近几年才体现了海绵城市的理念,但是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未来的目标应该是合理对城市的建筑和水系统进行规划,不停进行探索,缓解城市缺水的困境,进可能解决水资源遭到破坏的问题,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芳.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杨阳,林广思.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J].南方建筑,2015(03):59~64.

[3]陈继威.刍议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际运用[J].低碳世界,2016,(17):160-162.

论文作者:李绍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规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_李绍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